荣臻
荣臻(1891年-1960年),号生,河北枣强人,原东北军阀高级将领,后投降日军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保定绥靖公署“主任。
1912年荣臻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在东北军李景林部下任职,曾任东北陆军第一师第四十三旅旅长。后归张学良部,任东北第四方面军第十七军军长、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军事厅厅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协助张学良应对局面,亲自下令“不准抵抗,不准动”。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常务委员,授中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荣臻投降日本,1943年被任命为汪伪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华北“剿共”委员会委员长,被重庆国民政府夺军衔。后历任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特别法庭华北分庭庭长、日伪河北省省长、华北政务委员会“保定绥靖公署“主任等职。
在担任伪职期间,荣臻曾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地下情报组织取得秘密联系。利用职务便利,为抗日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荣臻被作为统战人士对待,于1960年病故于北京。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荣臻,1912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学习。1914年1月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李景林部,历任排长、连长、副官。1917年元月,荣臻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19年毕业后,任东三省讲武堂教官,后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民1927年6月,荣臻任第四方面军第十七军军长,后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军事厅厅长。1929年3月13日起,荣臻又任国军党第五编遣区驻沈阳办事处副主任、主任。第二年,荣臻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军事厅厅长。1931年初,荣臻任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参谋长。
抗日战争期间
在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就已经在东北地区推行了“不抵抗”政策。1931年8月22日,关东军以“中村事件”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当局提出强硬要求,企图伺机入侵东北。9月17日,荣臻奉张学良之命与日本驻沈阳市领事林久治郎谈判。开始荣臻称已经将下令枪毙中村震太郎的第三团团长关玉衡“扣押”,想以此了结此事,但日方要求交出关玉衡,为中村偿命。在18日下午4时的最后一次交涉中,荣臻出示了中村等人绘制的军用地图、各种文件等间谍活动重要证据后令林久治郎无言以对。最终谈判不欢而散,宣告结束。
18日当夜10时30分,关东军向驻沈阳北大营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突然发起进攻。北大营分别给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和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打电话告知此事。荣臻给在北平市疗养的张学良打电话报告,但未找到张学良。之后,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又打电话向荣臻请示,荣臻便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之后,东北军遵照荣臻的指示除一小部分自发的抵抗外,大部分都缴了械,把枪存在库房里,结果不是被日本兵打死,就是狼狈逃跑。接近12点钟,荣臻看事态严重,于是又给北平打电话,可是线路已经中断。午夜1点多,张学良才接到荣臻报告详细情况的报告,于是发电报给南京国民政府,得到的答复是“妥善办理、相应处置”。于是第二天,沈阳市便在“不抵抗”中陷落。荣臻在日军攻北大营时前往日军宪兵司令部交涉,被扣押,在沈阳陷落后被释放,于9月21日抵达北平市。
1932年8月19日,荣臻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常务委员。日军占领华北地区后,参加日伪政权。1943年6月10日,荣臻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3日,任汪伪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11月,调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剿共委员会”委员长。1943年11月4日,荣臻被国民政府免去中将衔。1944年6月15日,荣臻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特别法庭“华北分厅”厅长。后又任伪华北“治安总署”副署长、伪华北“治安军”副总司令。1945年2月20日,荣臻任日伪河北省省长,4月12日特任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保定绥靖公署”主任。
晚年生活
在担任伪职期间,荣臻曾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地下情报组织取得秘密联系。利用职务便利,为抗日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荣臻被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作为统战人士对待,经常在兰州和北京儿女处闲住。1960年,荣臻病故于北京。
人物关系
儿子:荣子恒(1905年—1945年),字月存,曾任汪伪政府第10军中将军长。
参考资料
汪伪政权要员荣臻之子荣子恒 ——民国公子将军5.澎湃新闻网.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