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石铺镇
凤县双石铺镇始建于1961年,位于凤县北部,是凤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235.2平方公里,2001年撤乡并镇后现辖11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2435人(2020年)。全镇耕地面积23388.5亩,林地面积74236.5亩。气温日差较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地气候。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凤椒。双石铺镇交通便利,乡镇经济发展较快。
概况
双石铺镇位于凤县西部,县政府驻地。地处小峪河与嘉陵江汇流处,嘉陵江将全镇分为东南、西北两街区。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宝(鸡)成(都)铁路与316国道、212省道过境。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双石铺镇辖新民街、新建路、杨家坪3个居民委员会,双石铺、桥头庄、陈家湾、兴隆场、王家坪、安沟、西庄、十里店、阴湾、马场、草店、上川、何家坪、张家尧、西山、东山16个行政村;下设16个居民小组、8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双石铺镇下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艾黎路。
历史沿革
因嘉陵江岸一石“双峰”逼水依土,有镇水护岸之祥而得名。
北魏称“困冢川”。
北宋称“方石镇”。
清叫“方解石铺”。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改名双石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双石铺联保处。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双石铺镇公所。
1949年11月,设双石铺市。
1951年6月,改市为镇。
1956年3月,为县直属镇。
1958年,设起英公社。
1961年,改为双石铺公社,辖双石铺、田家愣、堡子、桥头庄、草店、陈家湾、兴隆场、王家坪、安沟、西庄、十里店、阴湾、马场、扈家窑、上川、丰岩、酒奠梁、关底下、何家坪、张家尧、龙家坪、西山、东山23个生产大队、94个生产队。
1984年3月,改双石铺公社为双石铺乡,辖24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
1997年6月,将双石铺乡更名为草店乡。
2001年,撤销草店乡设立双石铺镇。
2007年11月,撤销堡子村并入十里店村,撤销田家愣村并入桥头庄村,撤销寇家河、关底下村并入何家坪村,撤销龙家坪村并入张家尧村,撤销酒奠梁村并入阴湾村,撤销丰岩村并入上川村,撤销扈家尧村并入马场村。撤销8个村,合并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21年8月,凤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双石铺镇常住人口32435人。
地理环境
双石铺镇地貌具有东、西、南、北四面环山,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嘉陵江为轴向西南拓展,山谷、河川兼备的山间盆地的特点。海拔943-1767米。在大气环流及秦岭阻隔作用影响下,气候特点表现为垂直变化明显,小气候差异大,光热条件不足,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冬季不严寒,夏季无酷热,气温日差较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地气候。
历史面貌
位于县境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魏称困冢川,北宋称方石镇,明、清称方石铺。因老街嘉陵江岸,一石“双峰逼水依土”,历年江水暴涨未被淹没,人谓此石有镇水护岸之祥,民国初改称双石铺。镇处小峪河与嘉陵江汇流处,北依丰禾山,嘉陵江将全镇分为东南、西北两街区。东南处河谷,地势平坦,为老街区;西北处半坡高地属新建城区。宝(鸡)成(都)铁路、宝(鸡)汉(中)公路平行穿越全境,华(家岭)双(石铺)公路在此起点。南通巴蜀,东北接渭河平原,西连甘肃省,是陕、甘交通枢纽。镇北丰禾山苍翠屹立,嘉陵江大桥横跨江上,连接南北交通,风景秀丽。
民国初年,仅有嘉陵江南岸一条街道,店铺错杂两旁,多为简陋茅屋瓦舍。每月二、五、八为集日。“七·七”事变后,因交通方便,利于防空,战时物资过往频繁,军政机关如经济部、财政部、军政部及省、区、县30个单位于此设立派出机构,并设有军事委员会宝双段轻便铁道双石铺车站、国际招待所、私立西北高级机械科职业学校等。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在双石铺设事务所,办有机器、纺织合作社等17个企业和培黎学校、工合医院、招待所,使双石铺成为工合西北区的实验中心。
1952年修建嘉陵江河堤,逐年扩建江北地区,使该镇日益繁荣。1981年8月21日,特大洪水灾害,嘉陵江暴溢,江南老街区遭严重破坏。经过恢复、改建,全镇楼房鳞次栉比,江南为商贸中心,日平均上市7000人次,最高可达万人次。江北沿新建路驻有党、政、军机关。
双石铺镇历史悠久,历代为战略要地。镇东南新庄村和镇东北厂村有西周文化遗址。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秦岭南麓一座新兴山城。
自然资源
双石铺镇河流以嘉陵江为网系的有两大支流河,小峪河、红崖河,流经该镇,入甘肃省境流入长江。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有森林面积31200亩,森林覆盖63.90%,有雪松,白皮松、等几十种珍贵木材,经济林以核桃、花椒、苹果、漆树为主,群山密林里有凤党、黄芪、杜仲、天麻、猪苓、五味子等百余种名贵野生中草药,特别是凤椒质优产高,凤椒“大红袍花椒”,驰名省内外。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珍贵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
历史文化
双石铺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山川雄峻,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城北的祖师庙是道教圣地,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工会”运动国外友人艾黎旧居。自然景观风景美丽,有杜鹏程《夜走灵官峡》之名作,平添了几分神奇,大凡来过这里的人都被其景色所迷恋。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铅锌矿、金矿、铁矿、碳酸钙,纳米粘土,有烟煤等,尤其是铅锌矿品位高,储存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工业发展
双石铺镇工业以矿产开发为主。现有镇村企业11户,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选矿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一大主导产业。
交通通讯
双石铺镇交通便利,宝成铁路横贯东西,陕川公路、316国道穿越全境,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布局合理。通讯电力设施完备。程控电话遍布全镇乡村,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89.7%。城镇楼房嶙次栉比,全县农贸市场主要商业区均在该镇。嘉陵江南岸为商贸中心,日上市7000人次,最高可达万人次。
乡镇企业
在乡镇企业的发展方面,对全镇9家集体企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制,对其经营方式,发展方式,发展方面,生产内容等进行了一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发展的调整。2004年,全镇的乡镇总产值12210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259户,税金达886万元。
经济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镇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向土地要效益,让穷山变金山,因地制宜,选准以种植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多科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该镇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提出了以多种经营生产为主体,工副业和畜牧分为两翼,发展拳头产品,建设规模效益,努力搞好果、椒、药、、畜四大支柱产业的开发生产。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达4552吨,果园总面积发展到3646亩。栽植花椒300万株,种植药材3200亩,经济作物发展到10000余亩,占农作物面积67%。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41.8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1203元。
文化
科技文化事业得到发展。近年共投资130多万元,改造危漏校舍3456平方米。全镇村办小学24所,在校教师99人,在校学生13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
该镇有文化站1所,村属医疗所18个,全镇开设病床38张,有医护人76名,全镇儿童免疫人保率达98%以上。卫生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退耕还林
双石铺镇党委,政府领镇全体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紧紧抓住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历史机遇,及时制定了“多经”富民强镇的发展战略。在巩固原有多经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由“多经”向“特色”项目发展,把有地区优势主导或特色的花椒、中药材、畜牧业确立为本镇的支柱产业,并确定了西、南、北三个产业带和五个花椒重点村,三个中药材村,五个干杂果村,三个畜牧养殖村。大规模发展中药材和花椒,力求村村有特色,户户有项目。同时提倡农户联营,允许多种形式存在的土地租赁和转包,由点带面,逐步壮大规模,形成“大气候”。还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苗木、种子的调入和产品销售,方便群众的需要,截止2004年底,全镇完成栽植花椒300万株,种植药材3200亩,建成千亩花椒专业村三个,百亩花椒示范园2个,三个中药材示范点。完成封山育林68190亩,还因地制宜栽植油松126.5万株,核桃15000株,漆树65.2万株,退耕还林12839.6余亩,荒山造林14500亩,退耕还林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6.5%,粮经饲比例已逐步调整到5:4:1。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乡镇”、“陕西省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优秀乡镇”、“宝鸡市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的荣誉。
发展思路
双石铺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矿业富县,药椒大县,畜牧强县,生态名县”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药椒、优化畜牧养殖”的工作方针,重新规划三条产业,8个重点示范村。要求镇、村、组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白河“三苦”精神,解放思想,带领全镇人民真抓实干,建成千亩花椒3个,药材示范点3个,药椒大户20户。从2005年开始,用2-3年时间完成全镇150万株花椒,6000亩中药材、10000头牛、10000头猪、10000只羊的规划任务。
参考资料
凤县人民政府网站 统计公报 凤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凤县人民政府网站.2021-08-20
凤县双石铺镇政府机构概况.凤县人民政府.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