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克星顿的枪声
莱克星顿的枪声(The Battles of Lexington),指1775年4月19日英国殖民者军队与北美殖民地地方武装在莱克星顿发生的战斗,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属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急剧升级,女王陛下政府自1764年起,相继出台《糖税法》《印花税法》《汤森法案》,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1773年12月“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议会于次年通过了更多的法令来限制殖民地的自治,殖民地人民将这一系列“强制法案”称为《不可容忍法》。1774年9月,除佐治亚州外的北美洲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次年4月,波士顿英国卫戍部队统帅托马斯·盖奇接到命令,要求搜捕当地的反英领袖,他听说殖民地地方武装已经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囤积了军火,故决定采取行动。
1775年4月19日,英军在行进至莱克星顿时,与严阵以待的殖民地民兵发生了枪战。最终,英军被迫撤退至波士顿,此后,波士顿陷入了北美殖民地民兵的包围之中。1775年5月,北美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并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次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北美殖民地将组成合众国,彻底解除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和政治联系。1783年9月,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条约》,标志美国正式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莱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与英军进行的首次武装冲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美国史教授艾伦·布林克利曾评价:“1775年,莱克星顿第一枪打响之时,英国和美国终于开始将对方视作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使双方卷入了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争。”而以此为开端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13个殖民地成功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事件背景
北美殖民地形成
15世纪末,随着美洲新航路的发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和英国等国纷纷涌入北美洲,积极开展殖民活动。17世纪初,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寻找海外市场和获取工业原料,成立了一些享有特权的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势力逐渐扩大,最终,英国在北美洲确立了13个殖民地。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当地人民也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他们要求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却成为阻碍发展的因素,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要求摆脱英国的控制,寻求独立。
殖民地矛盾激化
征税法案
随着1763年七年战争的结束,英属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急剧升级。女王陛下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承担了巨额的军费支出,希望将这一负担转嫁给北美殖民地,于是在北美殖民地实施征税。176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糖税法》,同时重申了《航海法令》的禁令,规定北美殖民地出产的原料,凡是英国制造商所需要的,只能输往英国,禁止殖民地人民自己制造。这种殖民主义的税收和贸易政策严重冲击了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对广大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765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在北美殖民地实施《印花税法》,并颁布了《驻兵条例》,该条例规定,若英国政府和北美殖民地的军队原有的营房不足以容纳,它们可以占用公共和私人住宅;而北美殖民地的人民则被要求为驻军提供食宿条件。1767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汤森法案》,向殖民地的进口货征收新的进口税,还设立了常驻波士顿的“海关特别委员会”,规定违法者将在海事法庭受审,而且不享有陪审团的待遇,违法者所罚款项的部分可用于支付总督工资,这样总督就能在经济上独立于殖民地的议会。对于这些规定,殖民地人民认为不仅剥夺了他们的合法权利,而且阻碍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殖民地人民与英国驻军不断发生冲突。
波士顿惨案
1770年3月5日,因为驻扎在波士顿的英军凌辱北美殖民地的一位学徒,当地人民怒不可遏,聚集到英军驻扎的英王街上,对那些凌辱学徒的士兵投掷雪球泄愤。随后,英军向手无寸铁的人民进行开枪射击,导致五人当场死亡、六人受伤,造成了“波士顿惨案”。这一事件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极大的义愤,从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州一直到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人们纷纷举行集会,谴责英国当局的暴行。波士顿人民的抗议情绪尤为激昂,他们为死难者举行了公葬,将葬礼转变为反英的示威游行,要求英国当局撤退驻军。1772年11月,波士顿设立了“通讯委员会”,旨在互通情报、统一步伐,并宣传革命思想。随后,其他地区纷纷效仿,成立组织。到了1773年,马萨诸塞、弗吉尼亚、罗德艾兰、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州、南卡罗来纳等殖民地都相继成立了通讯委员会,这些组织加强了各地人民之间的政治联系。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惨案发生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强大的压力下,被迫宣布废除北美殖民地的所有税法,但保留了茶税,以表明女王陛下政府有权向殖民地人民征税。然而,殖民地人民仍然将这项措施视为英国政府暴政的象征。1773年,英国议会为了帮助英国东印度公司摆脱财政困境,通过了《茶税法》。该法律允许东印度公司将大量茶叶运往殖民地,而不需要像殖民地商人一样缴纳正常的关税。这一措施导致殖民地茶叶商遭受巨大损失。对此,殖民地人民的对抗方式是抵制购茶,并计划采取行动阻止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在殖民地登陆。
1773年12月,一群波士顿的革命者伪装成印第安人,登上停泊在港口内的英国船只,将英国从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价值约一万五千英镑的茶叶全部投入海中,以抗议女王陛下政府的暴政,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为了打压反抗行动,英国议会于次年通过了更多的法令来限制殖民地的自治,殖民地人民将这一系列“强制法案”称为《不可容忍法》。随后,北美殖民地人民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集会,罢工罢市,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4年9月,除佐治亚州外的北美洲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达成了五项重要决议。第一,签署一份声明,向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提交“权利申诉宣言”,谴责自1763年以来英国实施的所有不公正行为,并要求废除这些不公正的法律。第二,批准了马萨诸塞萨克福县大会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其中包括殖民地备兵,以抵御可能由英国军队对波士顿的进攻。第三,成立“大陆议会”,负责协调殖民地对英国商品的抵制行动,包括停止进口、出口和消费所有英国商品。第四,否决了费城代表提出的建立在英国政权下的殖民地联盟的提议。第五,决定在下一年春季再次召开代表大会,确立“大陆议会”为常设机构。
事件经过
英军出兵
在第一届大陆会议之后,马萨诸塞州的农民和市民一直在积极筹集武器和弹药,进行“即召民兵”训练,以随时准备参与战斗。因为大陆议会已经批准为防御备战,所以地方武装们密切关注波士顿英国驻军的入侵行动。而波士顿不列颠卫戍部队统帅托马斯·盖奇对乡村备战情况早有所闻,但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增援部队,他的部下将处于势单力薄、无力应对的困境。1775年4月14日,盖奇接到了搜捕在莱克星顿附近活动的反英领袖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的命令,但他仍然犹豫不决。然而,当他听说即召民兵已经在康科德(距离波士顿仅18英里)集结了大量军火时,他最终决定采取行动。1775年4月18日晚,盖奇指派了一个由弗朗西斯·史密斯中校为行动总指挥的1000人特遣部队,从波士顿出发,赶往莱克星顿和康科德,试图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夺取武器。
民兵迎击
盖奇将军的行动已经被泄露,1775年4月18日晚,“自由之子”的使者保罗·列维尔与工人威廉·道斯骑马奔走,向各地发出警报。因此,波士顿附近的民兵们迅速集结起来,在通往康科德的公路两侧设下伏击。次日凌晨,当英军抵达距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时,近百名民兵已经准备就绪,突然有人开枪射击,随后双方开火交战,导致民兵中八人丧生,十人受伤。
事件后续
不久,英军继续前往康科德,却发现民兵已成功转移大量军火。面对康科德民兵的顽强抵抗,英军销毁剩余的军火后立即撤离。在返回波士顿的途中,英军在康科德北桥再次遇到来势汹汹的地方武装,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英军弃阵撤离,途中又遭到殖民地非正规军的持续袭击。当天,英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到273人,而殖民地的伤亡不足百人。
在莱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结束后,英军改由珀西伯爵(Hugh Percy,后袭父爵为第二代诺森伯兰公爵)全权指挥撤退,一路向北行军,经过查尔斯镇并横渡查尔斯河,最终返回波士顿。然而,各路民兵并未撤回乡镇,而是继续包围波士顿及查尔斯镇,形成了波士顿之围。随后,殖民地地方武装乘胜追击,夺取了附近英军的要塞和据点。
1775年5月10日,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宣布招募志愿军、发行纸币,并向国外购买军火。这次会议将集结在波士顿附近的各地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并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次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这一宣言以纲领的形式首次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详细列举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造成的侵犯,并向全世界宣告北美殖民地将组成合众国,彻底解除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和政治联系。
此后,美国积极寻求与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联系,利用其他国家的力量来对抗英国。1781年10月,英国将领查尔斯·康沃利斯在约克敦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基本结束。1783年9月,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条约》,标志美国正式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历史影响
莱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与英军进行的首次武装冲突,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这场战斗在当时激发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抵抗热情,促使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拉开了反殖民战争的序幕。
最终,这场战争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13个殖民地成功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美13个殖民地在政治上团结为一个整体,原有的内陆关卡被废除,新建立的资产阶级和大农场主的政权保障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美国独立战争也为拉丁美洲各地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提供了先例。
历史评价
波士顿不列颠卫戍部队统帅托马斯·盖奇在莱克星顿战役后,曾评价说:“殖民地叛军,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乌合之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美国史教授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1492-1997》一书中曾评价说:“1775年,莱克星顿第一枪打响之时,英国和美国终于开始将对方视做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使双方卷入了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争。”
相关争议
关于莱克星顿的第一枪,究竟是由何人开火,至今仍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美国史教授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1492-1997》一书中指出,根据莱克星顿的一名地方武装的说法,当时皮特·凯恩少校一到达就高声命令殖民地民兵散开,但民兵并不理会他的喊话,于是他下令进行开火。然而,英国官兵的说法却截然不同,他们声称是民兵先开枪,英军只是在看到殖民地民兵的枪上冒火之后才开始还击。
后世纪念
在美国莱克星顿镇的中心区,屹立着一座握有步枪的民兵雕像。这位民兵呈现出英勇威武的姿态,双脚稳固地踏在石墙上,警惕地注视前方。在雕像底部,矗立着一块朴实无华的石碑。碑文铭刻着“坚守阵地,在敌人未发起攻击前,保持克制;然而,如果敌人坚持将战争强加于我方,那么,就让战争从这里开始吧”。这座雕像和碑文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第一场战役—莱克星顿战斗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