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渠
张渠(1686—1740),字浚川,号认庵,河北省武强县人,自幼勤奋好学,25岁中康熙辛卯科(1711年)副榜。
张渠初任太常寺博士、邢部江南司郎中。雍正七年(1729年),升任广东惠州府知府,引见雍正帝,赐紫貂、墨刻等物件。此间,根治陋规,兴商富民,卓有成效。
基本介绍
张渠在雍正十年(1732年),升任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廉察刑狱,人命关天。每遇大案,必亲躬,勿敢懈怠,恪尽职守。如胡某之妻、罗阿九等冤狱,经他再三审讯,真相大白,伸冤昭雪。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任广东布政使司布政使。在南海诸县,兴修水利,造福乡民。
雍正十三年(1735年),调任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睢泗、淮北市等地,或一地二粮,或有粮无地,或租轻粮重,甚不合理。张渠初上任就上书,力陈利弊。皇上特准免除四州、县十万余家赋税。并清除杂税,定供钱粮,平抑物价,为民众排忧,因之被封通奉大夫。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十二日,爱新觉罗·弘历引见,蒙赐《乐善堂集》书籍等物件。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三十日,升任湖南巡抚。
当时,湖南省官商勾结,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张渠到任伊始,铲除官商,惩治不法商人,支持、鼓励民间依法生产经营,极力整顿生铜产销市场,得到清廷和百姓的肯定。
乾隆四年(1739年),张渠调任江苏巡抚,暂署两江总督。
上任不久,得知雍正帝乳母的生子、苏州市织造兼管浒墅关镇海保,以供奉内廷为名,在苏州、扬州市一带任意搜剔,购买妓妾数十,竟在官署蓄养,歌弹吹唱,达旦连朝。张渠参奏海保劣行。得旨:“海保革职,安宁前往会同张渠一并严审定拟” ①。查明海保侵贪银二十二万余两,其家产十万余两只能抵赃银之一半。本应抄没家产,按律治罪。帝念海保之母为雍正帝乳母,因加特恩,海保世职仍准其子承袭,并于应行入官房地产内,酌量赏给,以为养赡之资。
乾隆五年(1740年))七月初五日,调任湖北巡抚,兼理两湖总督印务、乡试主考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张渠夙有寒疾,加之常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使病久拖不愈。七月初,去楚赴任,过九江,寒疾骤然发作于舟中,病情加剧。至楚后,仍是通宵达旦,带病理事。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大智大勇,平定苗族杨香儿、龙四斤等人的掳民劫物之乱,进一步巩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摺上闻,蒙恩嘉奖,并赐御书及麂鹿、羊雉等物。不久,又对当地盐价高昂、祸国殃民事进行了改革处理。
乾隆五年(1740年)十一月十一日,终因劳累过度,寒疾再度发作,张渠这位年近54岁的“封疆大吏”,在湖北省府衙内病逝,葬于深州留曹村西南。
张渠性诚仆,喜施济。虽身居高位,依然粗衣淡饭,过朴素的生活。但遇灾民,则慷慨解囊,从不吝啬。雍正帝七年(1729年),捐资在家乡建六座“栖流所”,施舍粥饭,以救济逃亡的灾民。为宦三十余载,政绩卓著,清正廉明。他多次上书,陈己见,进忠言,多被采纳,深得雍、乾两帝器重。后人将其所奏本章,收集、整理成《张中丞奏议20卷》。爱新觉罗·弘历二十六年(1761年),也就是在张渠死后的20年后,乾隆帝南巡时,还听到了张渠的有关忠君爱民的故事,又追封张渠为资政大夫。
张渠著有《粤东闻见录》一书存世,文笔精练,实录当时的广州市、广东省的气候、事物、山川、人物等等,读来很是有味。有清版和程明1990年校点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渠娶妻赵姓和马氏,均诰赠二品夫人。赵氏夫人(1688--1724)为直隶总督赵弘燮的四女儿。一日,夫人坐车路经南宫县城。当时街道窄狭弯曲难行,车夫不慎,将一家房角碰了一下。一些地痞拦住车马不让走故意刁难。车夫提出赔钱解决。地痞们说赔钱不行,得让车里的人下来走一圈看看脚。争执时久,赶车人道歉不迭,仍不放行。夫人没法,最后下去走了一圈,满足了他们,才得以行走。夫人回娘家以后,不吃不喝哭泣不止。父母追问其故,小姐将受辱之事相告,将个直隶总督赵弘气的勃然大怒。当时南宫市隶属直隶省大名府管辖,南宫的地方官是他的下级,此事岂能罢休。立即传令大名府和南宫县的地方官,令其将南宫街道拓宽取直,宽度得五马三轿并行。结果让南宫的居民强行搬迁,重修街道。至使现在的南宫街道又宽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