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齿象
铲齿象是一种生活在中新世至上新世(距今1000万年至400万年前)的古老象类,属于嵌齿象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下颌极度拉长,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因此得名铲齿象。这种独特的牙齿结构使它们能够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大象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铲齿象广泛分布于欧亚非等各个大陆,数量众多,但在400万年前的上新世全部灭绝。根据化石形态的差异,古生物学家将它们进一步细分为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铲齿象三大类。在中国,同心县发现了世界第一具完整的板齿象骨架化石。
铲齿象的体型庞大,身长可达5至6米,身高2.5至3米。它们拥有强大的铲齿,具备两根锋利的、尖头朝下的长牙,这些长牙用于剥下树皮作为食物,或在地面干涸时挖地取水,甚至作为防御武器。铲齿象的生活习性独特,它们以下颌和鼻子配合拉扯植物进食,而非单纯依赖铲齿铲取水生植物。
基本简介
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铲齿象化石发现于中国宁夏的中新世地层中,它的化石还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被多次发现。铲齿象生活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时代。
铲齿象生活在水边,每当吃食时,它就用铲齿割断浅水中的植物,然后再铲起来,和大象配合把食物送入口中。
化石证据
铲齿象曾经穿越过连接北美洲西北部和西伯利亚地区东部的大陆桥,并在两块大陆上都留下了它们的化石。
铲齿象巨大下颔的前端有两颗扁平的长牙。两颊内的牙齿会将叶片磨碎,然后再吞下肚。铲齿象还有两根锋利的、尖头朝下的长牙。它的长牙用来剥下树皮作为它们的食物。而当地面干涸时,则可用来挖地取水,或是作为武器。
外形特征
根据它们之间形态的差异,科学家又把它们分成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铲齿象三大类。
板齿象的铲板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而铲齿象的铲板长而窄,上门齿长 于下门齿。牙齿磨损图案表明,它利用其下面的牙颌畸形剥去树皮,并使用了尖锐的门牙形成“铲”的边缘,抓住树枝并用下齿将其从树上切断。
生活习性
铲齿象长有和今天象一样 的狭长鼻子,并不一定是侧扁的。这样铲齿象以下颌和鼻子配合拉扯植物进食,而不是靠下颌铲取水生植物。这样就能解释铲齿象为什么可以在当时比较干旱的西北生活。铲齿象以前被认为生活在草原的沼泽地区,用其牙齿铲水生植被和半水生植被。
铲齿象在中新世时游荡于亚洲、非洲和北美。它们只是嵌齿象科大家族的一个属类,这个大家族的成员普遍具有改进的、不同风格的下门牙。铲齿象属独有15个种类。
密歇根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威廉·桑德斯表示,铲齿象达到了下门牙发展阶段的顶点。铲齿象极为平坦的下门牙表明,它们选择了特定范围的植物作为食物,因为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同一个地区往往有三至五个甚至更多属类的长鼻目动物共同生活并争夺食物。
参考资料
铲齿象.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2024-09-07
铲齿象.上海自然博物馆.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