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学
伊朗学(波斯语:ايرانشناسی Īrānšenāsī,英语:Iranian studies或Iranology、Iranistics),就是研究伊朗高原和里海以南沿岸以及波斯湾北部沿岸区域的,自公元前三千纪以来的伊朗诸文明,具体包括公元前三千纪到公元前二千纪的埃兰文明,公元前7世纪的米底文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波斯文明,公元3世纪到公元7世纪的萨珊波斯文明等。研究的对象包括考古,文献中记载的这些文明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内容。一般而言,伊朗学和印度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欧洲的大学中,一般都开设有印度学-伊朗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专业与课程。
研究范围
伊朗学是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范围包括有关伊朗研究的一切领域。1802年,德国东方学家格罗特芬德对古波斯楔形文字的成功解读,以及1847年英国考古学家亨利·罗林森对希斯敦铭文的成功释读,标志着伊朗学在东方学中的特色形成。1903年,哥廷根大学开始设立伊朗学系,标志着西方伊朗学研究专业化开始。从1958年起,美国的伊朗学研究蓬勃兴起。伊朗政府也高度重视伊朗学,设立伊朗学基金会,把伊朗学研究范围拓宽到有关伊朗研究的一切领域,甚至包括伊朗对外关系和经济。伊朗学研究的地理范围是“大伊朗”(Great Iran),包括今天的伊朗版图,以及现在的阿富汗、小亚、中亚南部、高加索地区和南亚西北。
《史记》就记载了当时安息帝国的情形,但中原地区的伊朗学研究是从东汉开始的。逐步形成中国伊朗学研究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特色。中国的古代典籍大量记载了伊朗风土人情以及中伊友好交往;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与伊朗文化有着天然联系;当代中国与伊朗处于全方位友好交往中,多位中国学者先后在伊朗获得波斯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的伊朗学研究正蓬勃发展。新中国的伊朗学研究从翻译开始,发展到论文、专著与译著并行,文学、历史、宗教研究成果丰硕。但伊朗中世纪史研究仍相对薄弱,对伊朗基督教、伊朗犹太教研究刚刚开始。对外关系研究引人注目,但主要集中在中国伊朗关系、美国伊朗关系、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对欧洲与伊朗、非洲与伊朗、俄罗斯与伊朗、拉丁美洲与伊朗关系的研究很少。研究取向着重于应用型、对策性、热点性,对伊朗的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哲学以及人类学研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