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梭梭
落叶小乔木,高1-7m。树皮灰白色。叶鳞片状。花黄色,成对或单生于二年生枝侧生短枝的叶。胞果淡黄褐色。分布于新疆北部,生于海拔300-500m处的半流动沙丘上。伊朗、阿富汗和苏联也有分布。典型的荒漠植物及优良固沙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种属概述
种中文名:白梭梭
种拉丁名:HaloxylonpersicumBungeexBoiss.etBuhse
科中文名: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属中文名:梭梭属
属拉丁名:Haloxylon
形态特征
小半乔木,高1—7m。树皮灰白色;老枝灰褐色或淡黄褐色;当年生枝弯垂,节间5—15mm。叶鳞片状,三角形先端具芒尖,平伏于校,腋间具绵毛。花着生于二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状、卵形,与花被等长,边缘膜质;花被片倒卵形,先端钝或略急尖,果实背面先端之1八处生翅状氧化镁;花盘不明显。胞果淡黄褐色,果皮不与种子粘生,种子直径约2.5mm;胚盘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状
生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白梭梭是适中温超旱生沙生夏绿小半乔木。是沙漠草场的重要组成植物。在新疆自梭梭群落多出现于准噶尔盆地
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和文比湖以东的沙漠中,也斑块状的分布于乌伦古河和额尔齐在10—50m高的半流动新月型沙丘及向风10—30m高的半
固定沙丘顶部,它与沙拐枣、三芒草形成稀疏植物群落。在半固定沙丘中,常出现有白梭梭与淡枝沙拐枣、曲尖麻黄、蒿类半灌木、一年生和短生类短生植物沮合成不同的群落。种类可达10—18种,总盖度15—30%。白梭梭根系很发达,分布深而广。叶退化成狭小三角膜状,当年生的绿枝为光合同化器官,也有落校现象。因此,能在含水里0.5%的沙土中正常生长。白梭梭在炎热的7、8月干旱季节有一个半月的休眠期。一般4月初萌发,5—6月开花,9—10月结实。
白梭梭分布于中国准噶尔盆地。苏联哈萨克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分布。
开花及风媒传粉特点
对白梭梭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风媒传粉特点进行了观察,对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做了检测。白梭梭的花部特征有许多适应风媒传粉的特点:花小、无花冠、具光滑的花粉外壁、指状的柱头突起、较高的花粉-胚珠比。重力玻片法检测结果表明,白梭梭风媒传粉发生在晴朗、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的4月中下旬;花期持续时间约14d,传粉盛期集中在前3d,花粉短距离传粉效率较低;对荒漠突发不良环境的适应,白梭梭具有爆发性的开花传粉机制.
饲用价值
白梭梭适口性优良。嫩枝是骆驼、山羊、绵羊、黄羊和驴的良好饲料。骆驼全年都喜食嫩枝,山羊、绵羊在春秋两季喜食落地的枝和果实,马和牛不乐食。白梭梭荒漠是沙漠地区重要的冬季放牧场。其他用途:白梭梭荒漠可作为沙漠地区的优良薪材基地,干材重可达65一200kg/亩。白梭梭具有优良的防风固沙作用。因当地缺少能源,白梭梭严重被砍伐,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加速了“逆行演替”进程。为此,应禁砍伐,合理放牧利用以及人工更新培育。
人工种植方法
白梭梭的人工种植方法,是为改进现有的白梭梭因直播方法而造成成活率不高的缺点而发明的。白梭梭的人工种植方法,分为取下白梭梭的种子、用种子栽培成幼苗、再将幼苗移植到适宜的土地中等步骤,所述的用种子栽培成幼苗为:将白梭梭种子放入装有白梭梭生长区的沙壤性土壤的营养袋中栽培,营养袋的底部开有几个小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此方法可以对幼苗生长发育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其苗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并且能当年培育、当年移植,能够加快白梭梭的繁殖,促进生长,因此本发明是治理沙丘、防止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育苗及造林
梭梭是广泛分布于荒漠地区的乡土灌木树种,梭梭属在中国分布有两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其中:梭梭柴
的分布地区较广,在石质、硬质、沙质、粘质各类荒漠土壤中均有分布,白梭梭分布的地区土壤普遍为含有轻微盐分的细沙土。梭梭的耐盐性很强,尤其是梭梭柴,它耐盐的临界范围为土壤含盐量4%~6%。由于梭梭极端耐旱,可实行无灌溉造林。
一、梭梭育苗技术
1.土壤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的沙土或沙质壤土最为适宜。
2.播种时间
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宜在早春。梭梭种子发芽要求地温较低,在白天化冻、夜间又封冻的早春天气,能顺利发芽出土。秋播宜在11月初至封冻前。
3.播种量
去翅纯种每667平方米播量为2千克左右,不去翅种子每667平方米播量为8~10千克。
4.播种方法
单行式条播,行距25~30厘米,覆土不宜太厚,沙质土壤上约1厘米,不应超过1.5厘米,沙土上可稍厚,约2~3厘米,播后灌1次水。
5.田间管理
主要是灌水和锄草,梭梭从幼苗期就很耐旱,如果灌水太勤,土壤过湿易引起根腐现象,灌水应注意土壤不干不浇,在苗木出现旱象时才考虑灌水,但水量宜小,间隔宜长,平时多松土除草。
二、梭梭造林技术
1.造林季节
春、秋两季均可,但以春季为好。
2.苗木
造林苗木对地上部分要求不严,但地下部分垂直根应保持在40厘米以上,侧根要求完整,少受挫伤,苗木根脆、易断折,在起苗运苗和栽植过程中都应加以保护,否则会严重影响造林质量。
3.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挖坑栽植,坑深50厘米左右,秋植时应挖到湿沙层,并用湿沙埋苗,踏实。有条件的地方,栽后灌1次水,主要采取封禁保护措施。
生存情况
白梭梭是生长在荒漠里的一种耐旱植物,这种植物跟胡杨一样在沙漠里有着非常强的防风固沙能力。目前,世界上仅存有两处原始白梭梭林,一处在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大约有37万亩;另一处就在中国新疆的甘家湖地区,现存82万亩。然而,近几年来新疆这个世界上最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不断衰败的境况。
奎屯河是一条从甘家湖上游城市奎屯流经梭梭保护区的河流。历史上古尔图河、四棵树河汇入奎屯河后流经甘家湖地区,甘家湖的湿地面积广大,故而孕育了大片原始白梭梭林。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处在上游城市的乌苏市、奎屯随着经济的发展,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都不再有地表水流入甘家湖,持久的干旱,使得保护区的植被岌岌可危。
尽管白梭梭是荒漠区生长的耐旱植物,但目前的干旱已对其存活构成威胁。由于得不到水源补充,白梭梭的生长速度变得非常缓慢,一棵约2米高白梭梭,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长成,一旦大面积枯死,重新恢复将极为困难。
新疆博州精河县甘家湖国家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主任赵斌:像这个梭梭份量这么大要(长)到五六百年,五六百年的生长才能长这么大,你看梭梭才开始结种,它的传播一个是种子的传播,一个是根系的萌芽,就这两种传播途径。
除了缺水的原因,在现场有许多这样的大洞,有的洞甚至是整片相连,无一例外的是每个洞的旁边都会有一棵死掉的白梭梭。
肉苁蓉作为一种中药材已经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为了能得到一棵肉苁蓉,采挖者不惜在梭梭的根部挖出两米多深的大洞,使得梭梭的根部暴露在外。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这个地方物种比较丰富,特别是药材资源,肉苁蓉啊、甘草啊、有一些受利益驱动的,这个挖药啊整个对植被破坏厉害,这个肉苁蓉它是一个寄生植物,它长在梭梭的根部,他把这个采挖以后,梭梭的根部就裸露在外面,往往这个采药的人,光知道挖不知道复原,那么挖掉一个药,死掉一个梭梭。
甘家湖国家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保护区内现有120多位护林员。加尔肯,这个只有28岁的哈萨克族年轻小伙子,已经有10年的护林工作经验。谈起对白梭梭的保护,最让他头痛的是当地的牧民。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放牧)主要是对幼苗,对更新比较有影响。一些自然落种的一些树种、草种,长不大,它(牛羊)就全部啃掉了,都是老树,没有小的,更新就比较差。
放牧、挖药材、缺水成为制约白梭梭发展存亡的关键因素。作为世界仅存两处之一的原始白梭梭林,它的衰败不仅是保护区内物种资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片荒漠林地是准噶尔盆地以及天山北坡的生态安全屏障。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现在也要求,尽快启动一些生态移民的措施,好在户数也不是太多,只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相信能把他们安置好,把一些生态比较敏感的区域让他们迁徙到另外的地区去发展他们。(缺水)那么只有靠一些这个,有一些调水,跨流域的,从其它流域把这个水调进来。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把牧民从保护区迁移出来,如何才能跨流域进行调水。目前,自治区已经成立了专门小组对白梭梭保护区进行专门管理。
主要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乌苏市、精河县、托里县三县市。地理坐标:8407E,4505N。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位于198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面积1040km2,绝对保护区10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苏市在此成立甘家湖梭梭林自然
保护区管理站,面积82万亩。保护区主要保护梭梭、白梭梭及其荒漠生态环境。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保存完好,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亚洲大陆腹地特异的地貌和景观,体味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