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邵云环

邵云环

邵云环(1951年6月19日-1999年5月8日),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新闻学院,曾担任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分社记者、主任编辑。

1968年12月至1971年9月,邵云环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前往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建工处当工人。1971年9月,邵云环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1975年2月,毕业后的邵云环到新华出版社参编部从事塞文翻译工作。1983年5月,邵云环考入中国新闻学院英语专业,学习第二外语。1986年7月至1990年10月,邵云环在新华社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参考报道选择和调研工作。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邵云环在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她在3年内向总社发回了超过500篇公开稿、参考稿以及为一些刊物提供的稿件。1993年10月,邵云环回到中国,在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的选择和调研工作,并于1995年3月起任俄文室副主任。1996年5月起,邵云环调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1999年3月15日,邵云环主动请缨前往南斯拉夫任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在贝尔格莱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邵云环在公开报道的同时,连续采写了3篇专稿。1999年5月8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至少使用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以身殉职,时年48岁。1999年5月12日,邵云环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

邵云环的作品有《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悲壮的贝尔格莱德》《北约空袭南联盟亲历》等,1999年5月1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邵云环“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2019年10月,邵云环获“龙江十大巾帼楷模”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51年6月19日,邵云环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佳木斯纺织印染厂工人。1958年,邵云环进入佳木斯纺织厂子弟小学学习。在校期间,她担任学生干部,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助人为乐。她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当她看到同学生活困难,买不起鞋子时,她从家里拿来自己的鞋子送给同学。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书包总是装满了课本。小学毕业后,邵云环进入佳木斯市一中就读中学。

1968年12月,只上了4个月高中的邵云环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前往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建工处当工人。加格达奇属于高寒地区,冬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五十度,邵云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锻炼着自己。

1971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到大兴安岭招生,邵云环以最优越的条件被校方选中。她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班学习了3年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职业经历

进入新华社

1975年2月,毕业后的邵云环到新华社参编部从事塞文翻译工作。1983年5月,邵云环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新闻学院英语专业,学习第二外语。1985年1月,邵云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邵云环学成回归新华社,在参编部英文一室从事英文翻译工作。1986年7月至1990年10月,邵云环在新华社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参考报道选择和调研工作。

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邵云环在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当时正值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生分裂和波黑战事激烈的时候。邵云环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调研经验,坚持前往贝尔格莱德市发生骚乱和暴力事件的现场进行观察,提交了许多独家报道和相关照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两次前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一次前往马其顿,采访了马其顿总统、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主席团委员、克罗地亚政府副总理等官员,并与近20位各界人士进行了交谈。她在3年内向总社发回了超过500篇公开稿、参考稿以及为一些刊物提供的稿件。

1993年10月,邵云环回到中国,在新华社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的选择和调研工作,并于1995年3月起任俄文室副主任。1996年5月起,邵云环调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期间,她悉心经营“时事纵横”版,不断推出好栏目和精品稿件,使《参考消息》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版面之一。

以身殉职

1999年3月15日,邵云环主动请缨前往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任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当时南斯拉夫局势极其紧张、科索沃战火纷飞,邵云环奔赴报道第一线,坚持深入现场采访。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动空袭,邵云环当日即发回了一篇战地通讯《悲壮的贝尔格莱德》。在贝尔格莱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邵云环在公开报道的同时,连续采写了3篇专稿,较全面系统地报道了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的现场情况,用事实揭露了北约轰炸造成的严重后果。在邵云环工作的地方,空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邵云环时刻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担心稿子发不回来。为此她专门写了一篇短文《最怕的是稿子发不出去》,刊登在《前进报》上。

1999年3月26日,邵云环计划前往贝尔格莱德的联盟大厦采访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副总理利利奇。然而,当她准备出门时,突然听到了空袭警报声,联盟大厦一直是重点轰炸目标,但她在犹豫片刻后还是决定前往目的地。1999年5月8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至少使用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以身殉职,时年48岁。1999年5月12日上午,邵云环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邵云环的丈夫曹荣飞,曾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在使馆遭受美国导弹袭击时,曹荣飞眼睛受伤严重,完全失明。经过北京几家医院的治疗,左眼视力恢复至0.5,右眼为0.8。此外,他还有脑部出血、胸部外伤、肋骨骨裂等多处损伤,经过治疗,已基本痊愈。

邵云环与曹荣飞育有一子曹磊,曹磊于2005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塞尔维亚语,与父母从事相同的专业。他希望能够继续母亲未完成的新闻事业。曹磊表示,母亲生前最多的嘱托就是要他诚恳做人,办事光明磊落。他的名字"曹磊"就是母亲给他起的。

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的第三天,曹磊向美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递交了一封致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的抗议信,谴责北约对中国使馆的袭击,并呼吁停止轰炸、停止滥杀无辜。他在信中强调,克林顿应当认真倾听全世界的和平呼声,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邵云环是家中的大姐,有弟弟邵炳奎和妹妹邵云清。在南斯拉夫遇袭的消息传来时,第一个得知的是正在家里绘图的邵炳奎。他从开着的电视上得知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遇袭的消息,随后情绪激动,用头撞墙并大声哭喊。为了不让父母发现,他与妹妹邵云清悄悄到父母家,将电视机拔下插头并拧断,声称电视坏了。直到第二天,佳木斯市委的领导前往慰问,邵云环父亲得知消息后当场昏倒。

邵云环的父亲邵芳元虽不擅表达情感,但喜欢将孩子们的点滴记在日记里。然而,在邵云环出事后,他就再也没有记录过。每年除夕吃团圆饭时,邵云环的母亲都会多留一副碗筷,而父亲则几乎每天早饭后都会带着小板凳去烈士墓坐上一段时间。

口头禅

邵云环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算了吧”,另一句是“有事请找我”。每当她吃了亏、受了委屈,别人替她打抱不平时,她总是说:“算了吧。”每当她觉得同事需要她的帮助时,她就说:“有事请找我。”

人物关系

以上信息来源:

个人作品

通讯文章

新闻短评

所获荣誉

人物影响

邵云环身上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璀璨光辉,凝聚着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高贵品德。她采写了大量客观准确的报道,为揭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犯下的罪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品德,激励全国新闻工作者以更加奋发的精神,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邵云环等烈士在美国战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牺牲的事件证明,以人权为名义的外部干涉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导致更大的灾难。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主权平等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事件呼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深刻反思,避免再次制造违背世界和平与发展愿望的事件。

人物事件

殉职南斯拉夫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的情况下,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打着所谓“人道主义”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造成了超过3500人遇难、1.25万多人受伤、数十万难民背井离乡,制造了当时美苏冷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1999年5月8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当时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以身殉职。

事后首都高校学生在机场高速公路旁打开万余名师生签名的150米长卷,表达对烈士们的悼念及对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的声讨。中国政府对此提出最强烈抗议,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承担全部责任。随后,中美两国代表团在北京就赔偿问题达成共识,美国同意向中国政府支付450万美元的赔偿金。中国政府将这一款项分配给了邵云环等三位烈士的家属以及受伤人员。2001年1月19日,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支付了2800万美元的赔偿金,用于弥补轰炸中国驻南使馆造成的财产损失。

人物评价

她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国妇联宣传部评)

邵云环在年近半百之际,毅然走上炮火连天的战场,为人类的正义事业不惜献出生命,为传播真理流尽最后一滴血,她身上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璀璨光辉,凝聚着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高贵品德。邵云环不仅是新闻战线上一名勇敢的战士,更是佳木斯市黑土上一位伟大的母亲。心存大爱,无私奉献,捍卫正义,永远是佳木斯英雄儿女的崇高风格。——(佳木斯市博物馆评)

视死忽如归,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于战争与和平以及人类命运与共的求索,体现了邵云环赓续红色血脉的执著。——(参考消息评)

邵云环的一生,是为党的新闻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的一生。她以48岁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部壮烈的人生史诗。——(东北网评)

她业务娴熟,工作踏实,是一位译、选、编俱佳的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澎湃新闻评)

作为一名女记者,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仍坚守岗位,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临危不惧的勇气。——(新华网评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2000年5月8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行了纪念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使馆被炸一周年座谈会。会议旨在缅怀在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时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等3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与会代表强烈谴责了北约的野蛮行径,并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来自北京新闻界的200余名代表在烈士墓前默哀后,依次向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的墓碑献上了鲜花,并鞠躬表达对烈士的哀思。

2000年5月,在邵云环的家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各界代表举行了座谈会,以纪念邵云环在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使馆时牺牲的一周年。参加活动的有邵云环的亲属、同学、佳木斯市云环小学的师生以及当地驻军代表等300余人。

200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旧址前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以缅怀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等中国烈士,并感谢中国在塞尔维亚最困难时期给予的宝贵支持。自此以后,每年的5月7日,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都在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达对三位烈士的哀思和怀念。

2016年6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邵云环同志诞辰65周年之际抵达贝尔格莱德开始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在开始访问的第一场活动中,他们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以表达对在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2019年5月7日,中原地区驻塞尔维亚使馆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在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等三位烈士,活动现场全体人员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并向烈士敬献花圈。

2022年5月7日,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在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使馆旧址前举行了悼念仪式,以纪念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参加仪式的塞尔维亚内务部长武林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在塞尔维亚最艰难的时刻中国人民与他们站在一起,也永远不会忘记北约犯下的罪行。

2022年5月8日,中国一家智库召开视频追思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切缅怀邵云环。邵云环的儿子曹磊参加了追思会,他对大家在发言中对他母亲的追思深表感谢。

纪念碑

邵云环烈士纪念碑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烈士陵园东北角,陵园内松柏参天,可见邵云环半身雕塑,在雕塑身后,矗立着一座黑色碑体,形似钢笔,高5.8米,象征着邵云环的牺牲精神,而她的部分骨灰也安息于此。

佳木斯市云环小学

1999年6月3日,佳木斯纺织印染厂子弟小学举行“云环小学”命名仪式。佳木斯市云环小学,是为纪念邵云环而命名的小学,它的前身是佳木斯纺织厂小学,邵云环姐弟三人都曾在此就读。在小学的“云环展室”内,有邵云环当林场工人时的旧照,还有曾经穿过的衣物、用过的背包等遗物。

纪念书籍

纪念文章

参考资料

邵云环:人民缅怀的好记者.凤凰网.2024-01-19

你不知道的佳木斯:战地女记者——邵云环.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3

巾帼心向党·学党史㊸ | 邵云环:袭击中以身殉职的女记者.澎湃新闻.2024-03-13

回眸:在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新华网.2024-03-13

追寻邵云环.凤凰网.2024-03-13

邵云环:袭击中以身殉职的女记者.手机凤凰网.2024-03-13

CCTV.com.央视网.2024-03-13

邵云环烈士之子曹磊:继承遗志,感谢对母亲的追思.澎湃新闻.2024-03-13

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凤凰网.2024-03-13

凭吊使馆被炸事件牺牲烈士 习近平访塞首场活动有何深意.人民网.2024-03-13

2000年烈士家乡举行活动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遇难一周年.凤凰网.2024-03-13

20年祭!中使馆缅怀北约轰炸中牺牲的三位烈士.海外网.2022-01-08

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23周年 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凭吊邵云环等烈士.凤凰网.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