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春山伴侣图

春山伴侣图

《春山伴侣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全图用水墨完成,画中表现的是春日山间的景色。画中山里万树绽青,曲栏掩映,初春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画家画山秀美清丽,以柔和的麻,着意于水墨渲染,益见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该图运用元人笔墨为山川写容,却又具有宋代山水画之风的。位置经营也别具匠心。

画作内容

此画远处,为峦山叠嶂,有的山峰矗立,如利剑穿天,被缭绕的迷雾掩映;中景为山腰,除长有几株树木,其余均为灌木丛生,较为齐整地排列。近处为成片的岩石,不高不矮,叠砌在一起,岩石上的几株松树,树根粗壮而盘回。近景右侧山石上画有一屋宇,屋内端坐二人,其中一老者身着衣袍,醮以淡红色。左上题有七绝一首:“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创作背景

明弘治年间,唐寅因科举舞弊案被罢为浙江省小吏,后又因失错投靠想篡位的宁王,不得不装疯卖傻逃出宁府,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与官场无缘。唐寅在彻底的绝望中画了《春山伴侣图》。

艺术鉴赏

主题

《春山伴侣图》虽是画家失意之时所作,但情感表达却达到非常饱和的状态。一方面借着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画中美好生活的期盼,藉以自慰。而另一方面则更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不满。

构图

该图构境并没有那么复杂,近、中、远景并没有分的特别明显,不似王蒙画的那般曲折蜿蜒、繁复多层,而是显得简单平淡。大矶石块上,一人面朝正面,另一人背对画面与其相之,两人盘坐一起。中景左侧也有土坡山石,枯枝围绕下,枯树多生几簇新芽和新叶,饱含春之暖意。在其上部左侧方有一山谷,谷口悬泉如练。中部曲栏掩映,山路迁回,最右侧还有一小瀑布,汇入溪流。远景则为层叠的大峰遮住了一块小峰,前面山势起伏平缓,后面山势奇峭陡立,如此对比多生趣味。整幅构境简单洗练,高岭回耸,春山吐翠,到处透露出春的气息。

技法

纵观此图,景象呈苍秀之致,整体风格清秀俊逸,画法较北派轻、较南派重。此画山峦秀美,山势起伏并不是很大,山体转折也不像他早期的山水那样明显方折,多的是一种柔和圆润之美,极富空灵幽静之境。该图技法一改以往的方折坚硬之笔,转为柔和圆润之笔,线条婉转流畅,山石轮廓清晰。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纤而不柔,刚柔相济。效法多为短研长效,顺笔逆毫,方折圆转交替使用,变化多端。树石参考南宋院体画法,勾线工整严谨,披麻皴和乱柴皴相结合。山石运用干笔淡墨,随山势、山形、山质而妙用效法,近景山石多用短披麻皴,远景山势多用长披麻皴,再加以淡墨进行分染,黑色多变。树枝多取法宋院体画,勾勒严整精细,树皮用短笔皴之,树叶兼用点叶、夹叶等笔法,枯枝坚硬有质感。整幅画面除一人设储石色,其余都以水墨设色,画面淡雅清丽,有平淡天真之趣。

名家点评

清代书画鉴赏家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唐寅《春山伴侣图》……余见于苏州市薛寿鱼家,后归娄东毕氏,所见子畏山水之精无出此之左右者”。

历史传承

《春山伴侣图》为庞莱臣所收藏,后流入上海博物馆。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代画家,吴中区(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聪明好学,诗文书画,无一不精。29岁时,他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等。他的山水画师法周臣、唐朝刘松年,风格秀逸清俊,笔墨细秀,布局疏朗。传世画作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