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集
诗文集,明周是修撰。周是修学富五车,经史百家,阴阳医卜,无不通穷。他的著作有《诗谱》、《论语类编》、《广衍太极图》、《纲常懿范》、《进思集》、《荛集》等二十余种,但多已散失。《刍荛集》由其孙周应编写,初刻于万历年,清代因兵祸书板残缺,于康熙时补刻,至爱新觉罗·旻宁时再次重刻。
基本资料
周是修,名德,字是修,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为霍丘县学训导。太祖曾召问他在家做什么,他回答说:“教人子弟,孝弟力田。”太祖喜之,升为周府奉祀正。第二年,迁周王府纪善,后改衡王府纪善,入翰林预修。他为官方正,好荐士,陈说国家大计。燕兵渡过淮河后,他与萧用道上书指斥用事者,遭排挤但不为所动。京城失守后,他留书友人交待后事,然后具衣冠,入应天府学,参拜了先师,自尽于尊位阁,时年四十九岁。
思想概况
周是修之思想不脱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传统,故集中多宣扬仁义道德之作。他任王府纪普时,著《保国直言》和《贤王修己十箴》以劝诱君王,他劝藩王要“明人伦、敬天理、忠君王、孝父母、和兄弟、正内外、任贤才、纳谏诤、守礼法、安分限、知止足、恤贫苦、立善心、行好事、保名节”,做人则要“存诚、立敬、体仁、务勤、尚谦、守慎、行恕、知足、主静、保名”。又有《戒惑箴》和《警随箴》指出一般人在“言”“动”“思”“为”“乐”“忧”“取”“与“求”“爱”“恶”“让”诸方面当做和不当做之事,做了不当做之事的必须立即纠正,否则必有祸患;还有当别人“喧”、“”、“昏”、“曲”、“逆”、“邪”、“薄”、“浊”、“酗”、“傲”、“伪”之于“我”时,“我”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应对之法。其立足点都是仁义道德。视之为立国、立身的标准。他还大谈伦理纲常的好处。
史书记载
如《纲常懿范》说:“该举彝伦,囊括善类,纲领布、条目分,坦然易见。为人君者鉴之,则可以效法明王,追迹往圣,而力致于隆平也。为人臣则,观之则可以景行先哲,希踪前烈,而勉成于忠义也。为男者览之,则可以感发造就,而遂其为男之志;无为女者闻之,则可以慕依仿,而修其为女之德。”故周是修对古今之忠节孝义之事赞赏有加,《马进忠孝行传》称马进忠寻祖骨而安之事为”岂非孝心纯至,而神之助之,有如此乎,谓非贤者能之乎?”《康母陈氏贞节颂》赞康母陈氏“以懿德善行著闻昭代,蒙旌表之荣于高庙,发咏歌之音于词林,足以感发正气,足以激励颓风”。周是修认为伦理纲常是与世俱来的自然现象,认为“人之有三纲,犹天之有三光也,有五常,犹天之有五行也,有仁义礼智信,犹天下之四时也。”(《广演太极图说》)
有才不得志
“天之生此民也,其性无不善,人之有性也,其理无不同”(《湖口飞方诗序》)。周是修常以人与兽相比,认为禽兽也有知礼义的,如《三义传》记载了犬救主、雁护同类、鸟报恩三件异事,作者叹曰:“古人皆云,人而无礼无义,则与禽兽奚择?是果可以一概论哉!……虎狼之父子,蜂蚁属之君臣、驺虞之仁,王睢之别,皆性中之天,无间然也。”又如《飞练诗序》说:“以为犬之为物也,其智能勇义闻于前者已如彼,而飞练之材能智慧见于今者又如此,是可以常大比之哉?已而叹曰:世之人贤良者何少?奸险者何多?当奉君临事之际成懈怠而无成物之效,或狂躁而失进退之时,或诡随以要功,或嫉能以干誉者,比比有焉。……可以人而不如者乎?”人是万物之灵,又读书习道就更应讲礼义了。从周是修的论述看,既劝戒君王,又教化人臣,倒也体现了他拳拳爱国之心,但可惜他平生只在王府里做个纪善,了不得动动笔杆,磨磨嘴皮。空有济世之志却无法施展。
感怀伤世
周氏之诗多感怀伤世之作,《述怀》五十三首,效法魏晋,颇类阮籍,其主题感叹人生如寄,世事无常。如“人世忽如寓,百岁苦不周。”“古来豪侠地,惟见水东流”,“多少英雄人,弄世不复还。贵贱其无主,叹息未应闲”。“嗟彼世间人,生死无终穷”等。但是他的诗与阮籍诗相比就要逊色多了。阮籍在乱世飘零中,对人世艰难和仕途险恶有切肤之感,故诗中感情更真切,其忧患意识更有深度。周是修身处盛世,因个人仕途不遇产生的忧愁叹婉就比之阮籍缺少力度,况且,他仍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披诚竭明主,天鉴亦非遥。愿言光圣化,自古听箭韶”,满怀忠君报国之意,故其诗缺乏痛彻痛悟的深度。周是修的诗努力地仿效魏晋、盛唐,但因此反显得诗味、诗情不足。如《田夫谣》写农夫的辛苦,最后却归于理智的说教,对农民们安贫乐道、交纳官税;《种粟谣》表现农村的贫困败落,却将责任推到外出的“惰农”身上,所以作者有志学习唐诗表现民生疾苦,却由于自身的立场感情导致诗歌缺乏真情实感。明初诗坛提倡复古,周是修也附会其中,但总体说来并不成功。惟有一些写景小诗,如《太平洲》、《白水湖》等尚清新淡雅可供一读。
人物评价
周是修因反对永乐皇帝,著作在永乐时遭到禁毁。但由其作品的内容看,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极好说教工具,故明清之后多次重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