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乡
金瓯乡,也称瓯坑乡,是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下辖乡。地处大南山北麓,位于潮阳区市区西南23公里处、两英镇东北部,东接鹤洋、风华村,西连古溪居委,北与峡山街道毗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金瓯乡创寨于明代,是从福建长乐市江田镇迁徙来,古分为五个社门,分别为:东门、 南门、西门、北乡、新乡。由于人口众多,1956年分为东北、西新两个行政村。金瓯乡全乡人口约三万多人,旅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约6000人,以陈姓为主。金瓯乡原来以纯农业而称著,改革开放30年后已拥有纺纱、织布、花边、印染、服装各类民营企业300多家。金瓯乡历代崇拜的神灵是“保生大帝”——“医神”吴夲,三年一次、十二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建醮庆典定在当年的农历2月14日,是乡里最隆重的社庆活动。
名称
金瓯乡因地势低凹,而"凹"与"瓯"潮音相近,也称瓯坑乡。
历史沿革
金瓯乡创寨于明代,是从福建长乐区江田镇迁徙来,创寨祖先陈松轩,明朝进士,因官职于宋嘉熙四年(1240年)由福建省长乐县南乡迁创潮阳新兴乡之瓯坑,迄今已有600多年,五世孙陈西畴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定居于此。
金瓯乡原为一个行政乡,古分为五个社门,分别为:东门、 南门、西门、北乡、新乡市。由于人口众多,1956年分为东北地区、西新两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金瓯乡地处大南山北麓,位于潮阳区市区西南23公里处、两英镇东北部,东接鹤洋、风华村,西连古溪居委,北与峡山街道毗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金瓯市地势低凹。
行政区划
人口
金瓯乡全乡人口约三万多人,旅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约6000人,以陈姓为主。
经济
金瓯乡耕地面积2400亩,种植水稻、番薯、花生、大豆等。原来以纯农业而称著,有 “金瓯番茨、芋仔”之称。改革开放30年,金瓯已经发展成为以制衣企业为龙头,形成产纱、织布、染整、印(绣)花、制衣一条龙生产,在“中原地区针织名镇”两英镇中占有一半市场。金瓯乡拥有纺纱、织布、花边、印染、服装各类民营企业300多家,产品畅销国内外。
社会事业
1987年,旅外侨胞捐资在金瓯乡兴建西新华侨学校;1989年旅外侨胞捐资扩建西新小学。旅港同胞陈焕善捐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多宗。
交通
人文习俗
建筑
改革开放以前金瓯住宅多为贝灰泥木结构平房,改革开放以后,新建钢筋水泥结构楼房。新建楼房、厂房鳞次栉比,宽阔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
民俗
金瓯乡历代崇拜的神灵是“保生大帝”——“医神”吴夲,是创寨第一代祖先带来的香火。三年一次、十二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建醮,至今仍沿袭着北宋时期的道教色彩,爬刀梯,上醮坛为民祈福。金瓯乡保生大帝建醮庆典定在当年的农历2月14日,作为乡里最隆重的社庆活动,理事人员须斋戒十二天,乡民则斋戒三天,挑选诚心人士搭建醮坛,磨钢刀扎刀梯。醮坛高五丈多,是杉木王搭建的楼台,刀梯高五丈六尺,是一百三十多把锋利的钢刀用麻绳捆扎成叉形、斜形的梯坎。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斋戒、净身后的“老爷同身” 头绑红布,一身红衣坐在椅轿上,由仪仗队开道,抬至之前搭建好的刀梯下,刀梯安放在一个木桶边沿,桶中盛有七色花水、五色种子等吉祥物。届时,全乡家家户户高挂红灯笼庆贺,全乡道路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外出经商、打工的乡亲纷纷衣锦还乡,捐钱捐物,拜祭、祈福。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老爷同身”背着厚重的符条,赤脚爬上由一百三十多把锋利钢刀扎成叉形、斜形的梯坎,在高五丈的醮坛上行祈福之礼仪,然后,再沿原路,踏着刀梯而下。在建醮庆典活动前后延续的三日里,“老爷同身” 每天都会上下刀梯多次,行祈福之礼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金瓯乡保生大帝建醮庆典活动内容越发丰富,集聚的人气也日益“爆棚”。据悉,2014年农历2月14的保生大帝建醮庆典,有多达5000人的民俗游行、英歌舞表演、爬刀梯、潮剧演出、大型烟花燃放等活动,俨然成为村民的狂欢节,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来观礼的游客,可谓潮汕地区乡间的大型民俗盛宴。
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地区人士, 本名吴夲(tāo),字华基,别号云衷,生于979 年(赵光义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卒于 1036年(赵祯景祐三年)五月初二,传采药之时,羽化飞升。其家乡为福建泉州同安明盛乡积善里白礁村,今属漳州市台商投资区。保生大帝曾任北宋宫廷御医,后云游民间,严守戒律修道,悬壶济世,是深受民众敬仰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及修道之人。其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赵构颁诏立庙白礁,以祀吴真人(吴夲),乡民即建庙奉祀尊为“医神”;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又获赵昚赐号“慈济真人”。此后,民间传说大道公(吴夲)屡屡显灵圣护国佑民,而宋、明两朝对其封赠也不断晋级。相传开禧年间(公 元1205 至1207)漳泉大旱,漳泉民众聚集慈济祖宫祷求大道公,幸受庇佑,连降雷雨,五谷大丰。赵扩加封“英惠候”。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敕封“保生大帝”。吴夲著有《吴夲本草》一书。现在中原地区大陆和台湾有数百处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祠堂,“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每逢岁时春节,一座座保生大帝宫庙里总是人员辐凑,往来的信徒们满怀虔诚地在吴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烟,口中呢喃私语,希望吴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学,生意顺利,无病无灾。
著名人物
宋进士陈松欣;元进士陈松轩:明进士陈丽畴、陈愚庵,举人陈贞复;民国时期曾任安徽省省长的陈景辉,国民党军驻广西分区师参谋长陈统龙;香港潮阳同乡会会长、张人龙陈熹博士皆是金瓯乡人。
参考资料
保生大帝——两岸民间的共同神祗.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