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豺皮樟

豺皮樟

豺皮樟(学名: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是樟科木姜子属圆叶豺皮樟的变种,常绿灌木和乔木,高可达3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小枝圆柱形,叶散生,叶片卵状长圆形,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粉绿色,叶柄粗短。伞形花序簇生叶腋,花序有花,花小,花被筒杯状,花被裂片倒卵状圆形,果球形,8-9月开花,9-11月结果。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浙江省越南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地下部的灌木林中或疏林中或山地路旁。豺皮樟的根、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备用。豺皮樟可采用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 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常有褐色斑块。小枝灰褐色,纤细,无毛或近无毛。预芽卵圆形,鳞片外面被丝状黄色短柔毛。

叶散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薄革质,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粉绿色,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通常3-4条,中脉、侧脉在叶上面下陷,下面突起;叶柄粗短,长3-5毫米,初时有柔毛,以后毛脱落变无毛。

伞形花序常3个簇生叶腋,几无总梗;每一花序有花3-4朵,花小,近于无梗;花被筒杯状,被柔毛;花被裂片6,倒卵状圆形,大小不等,能育雄蕊9,花丝有稀疏柔毛,腺体小,圆形;退化雌蕊细小,无毛。

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几无果梗,成熟时灰蓝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长分布

生于丘陵地下部的灌木林中或疏林中或山地路旁,海拔800米以下。喜湿润气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适生于上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壤以及山地棕壤。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浙江省平阳县);越南也有分布。

近种区别

豺皮樟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选用当年生的豺皮樟幼嫩枝条作为插穗,长度为4-6厘米,剪去多余叶片,保留两叶一芽,每叶剪去1/2,插前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1分钟,流水冲洗干净,放入1-萘乙酸+吲哚-3-丁酸的混合液,浓度为400-800毫克/升,直接插入营养袋基质中,扦插后基质用水浇透,每隔一周用0.1%的高锰酸钾和800倍的多菌灵交替消毒,扦插后覆盖70%的遮阳网,温度控制在22-29℃,湿度80%以上,保持通风透气。

组织繁殖

1.取豺皮樟带芽茎段,在漂白粉中浸泡3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超净工作台上75%酒精处理30秒,次氯酸钠处理15分钟,无菌水冲洗5-7遍。

2.灭菌处理过的豺皮樟带芽茎段接入改良WS+IAA 0.2毫克/升+6-BA 0.8毫克/升+150克/升香蕉汁培养基中培养,附加蔗糖3%,琼脂0.6%,PH5.8-5.9,光照1000勒克斯,温度24℃。

3.将生长出来的豺皮樟腋芽,放入增殖培养基改良WS+IBA 0.1毫克/升+6-BA1毫克/升+硫代硫酸钠100毫克/升+0.2毫克/升GA,附加蔗糖3%,琼脂0.6%,PH5.8-5.9,光照1500勒克斯,温度24℃。

4.增殖培养出来的丛生芽放入生根培养基1/2MS+NAA 0.5毫克/升,附加蔗糖2%,琼脂0.55%,PH5.8-5.9,光照2000勒克斯。

5.生根后的豺皮樟试管苗移栽到大田进行炼苗培养,将试管苗掀去封口膜,在培养室中培养一周后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栽植于野外培养,选山坡地或梯田较好,土壤不能是冷土,选择沙土地,深耕,栽植前施农家肥,栽植后使用喷雾器喷洒0.2%多菌灵

主要价值

种子含脂肪油63-80%,可供工业用。叶、果可提芳香油,根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在经济价值方面,除了种子含脂肪油可供工业用外,叶、果可提芳香油,根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叶含黄、酚类、氨基酸、糖类等,豺皮樟树形高大、树冠开展、枝叶浓密、树皮斑驳奇特,适宜孤植于宽阔的庭院或绿地、草坪、作庭荫树,形成稀树景观,也可片植作风景林或背景树。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