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阳四塔

沈阳四塔

沈阳四塔也称盛京四塔,是皇太极敕建的盛京(沈阳的旧称)城外东、南、西、北四座塔寺。其四寺塔的方位是:东塔永光寺,在抚近门外五里,现为大东区东塔街;西塔延寿寺,在外攘门外五里,现为和平区西塔街;南塔广慈寺,在德盛门外五里,现为沈河区南塔街;北塔法轮寺,在地载门外五里,现为皇姑区北塔街27号。

据寺内石碑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

沈阳四塔东为慧灯郎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遮,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为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镇四方,护国安民,护佑“国无灾”、“五福齐来”。

建设背景

盛京四塔四寺

太宗修建

1643年皇太极又敕令,以沈阳市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方各距中心庙2.5千米的地方修建四塔四寺,分别是永光寺,取义“慧灯普照,五福斯来”;西塔延寿寺,取义“虔祝圣寿,万民安康”;护国广慈寺,取义“风调雨顺,普安众庶”;北塔法轮寺,取义“流通正法,护国安民”。意在按照佛教“坛城”理念打造盛京,让四塔四寺形成护佑人们的天然坛城,确保“奉国安民,五福斯来”。

设计构造

四塔均采用了相似的白色圆肚实心砖砌藏传佛塔风格,塔高24米,占地225平方米,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壸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番莲等纹饰。每面中间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整座佛塔设计完美,古朴庄重,工艺精湛,展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与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之杰作。

御赐牌匾

爱新觉罗·弘历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文化活动

民间传说

相传原来沈阳市边的一条河里有一只千年乌龟精,大概老实的时间久了便耐不住寂寞,呼风唤雨的举动严重威胁到附近沈城百姓的生活。事已至此,东海龙王只得向玉皇大帝求援,终于把李靖给求来了。

李天王将手中的宝塔化作一条龙,骑在了乌龟的身上,称此举可镇住它三百年。那三百年之后该怎么办呢?后来,一位喇嘛梦见佛祖给了他一个装有四颗佛牙的小盒子,说只要将这四颗牙齿放在龙脚上,此地便可以风调雨顺。喇嘛醒后对皇太极讲了这个梦,皇太极立即在沈阳市城的四周修了装有佛牙的塔来镇压龙脚,也就是这东西南北四塔,从此沈阳果然成为久负盛名的福地。

关于四塔镇妖的传说,还小范围地流传着其他版本:传说清代初年,沈阳大旱,人们天天求雨可一点用都没有。当时的皇帝皇太极无奈之下只好贴出皇榜,悬赏能解大旱的能人。就在皇榜贴出的第六天,宫外来了个喇嘛,他揭了皇榜,告诉皇太极说,汉朝蔡伦造纸时,造好的第一张纸被玉皇大帝收去,后来文殊菩萨让人把这张纸借过去看,送还的时候纸被风吹到了人间,如今正飘到盛京上空,所以才遮挡了风雨,造成干旱。

喇嘛说,解决之道就是,在城的四角修上四塔,镇住宝纸才能解除旱灾。于是,这四塔四寺就成了沈阳市的宝贝。

历史沿革

沈阳北塔法轮寺

北塔法轮寺兴建于1643年(清崇德八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竣工。1778年,清爱新觉罗·弘历东巡时曾驾临法轮寺礼佛,并亲书“金镜周圆”匾额。并由乾隆皇帝亲书“护国法轮寺”匾额,至今保存完整。

沈阳西塔延寿寺

西塔延寿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当时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四塔之一。

据寺内碑文记载:“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保护“国无?灾”,“五福齐来”。

爱新觉罗·弘历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

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沈阳南塔广慈寺

位于沈阳市浑南区南塔街与文翠路交汇处东北角。1985年3月15日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南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

据碑铭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南为普安众庶,名日广慈寺。

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

沈阳东塔永光寺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与长安路交汇处,西临南运河。

2003年3月20日被立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塔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是历史上沈阳八景之一,名曰:“东塔春耕”。

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佛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

而后爱新觉罗·弘历还为四寺题写了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现东塔还健在,而永光寺则无存。

东塔于1985年修复,辟为景点。

以东塔为中心建成一个长130米,面积1.6万平方米的园区。游园周围新建了与古塔相协调的明清式围墙和大门。

园内修复了两座碑亭,铺装了仿清砖板路,栽植了苍松翠柏,具有庄严肃穆、古香幽静的特点。

东、南、西三塔相继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四塔四寺中,仅北塔法轮寺保存完好,永光寺护国广慈寺现仅存白塔,西塔延寿寺于1998年复建。

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北塔法轮寺内建立了北塔碑林,现收集到石碑100多通,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石碑,最晚的是伪满时期的石碑。

这些石碑经过修复,大多立在寺院当中。西塔是四塔里最出名的,这个地区是朝鲜族聚集区,有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热闹的商业街区。

保护措施

东、南、西三塔相继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四塔四寺中,仅北塔法轮寺保存完好,永光寺护国广慈寺现仅存白塔,西塔延寿寺于1998年复建。

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北塔法轮寺内建立了北塔碑林,现收集到石碑100多通,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石碑,最晚的是伪满时期的石碑。

这些石碑经过修复,大多立在寺院当中。西塔是四塔里最出名的,这个地区是朝鲜族聚集区,有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热闹的商业街区。

参考资料

沈阳四塔.马蜂窝旅游网.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