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宣

吴宣

吴宣,字宣城市,又字守德,为简公长子,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874年)四月十五日未时,被称为江南吴氏鼻祖。 郭威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九月,其与孟氏夫人合葬于南丰县从周乡(又名世贤乡)韭源耆青铜山下青鱼潭坐东向西翠鸟科下潭形公葬左穴孟氏葬右穴。

吴宣是唐太史吴兢第七世孙,娶时任剑南道节度副使孟知祥之女为妻。后孟氏夫人为宣公育有三子:长子纶,次子经,第三子绍,孟知祥在谯蜀称帝后(史称后蜀),封吴宣为“公”。不到一年,孟知祥殁,其三子孟昶继位,欲加封吴宣为“王”,宣公义辞,遂举家南迁。其父简公在李儇时期为西川节度使,吴宣随父任居阆州巫锡山。

吴宣迁居南丰之后,其后代又陆续迁移别处,开枝散叶,遍布江南各地,有“无处不有宣公裔”之称。

人物生平

吴宣始祖为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姬泰和次子仲雍姬姓。泰伯、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王季,断发文身逃到孙吴,创建了吴国。二十五世之后,夫差被越王勾践灭国,吴国宗姓子孙以国为姓,改姓吴。

吴宣是吴国贤公子季札的第五十三世孙,时居西蜀阆州阆中县兰登谷锡山吴登山下,随父亲到西川上任,后娶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之女,生三子,长子纶,次子经,幼子绍,18孙77曾孙360玄孙。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谱系

泰伯七十一世吴纶(吴宣长子),公元904年生,娶刘、朱、曾氏,共生十子:长子吴宏,徙龙塘;次子吴宥,字承顺,居祝家山,后迁居宁化县石璧寨;三子吴华,迁南塘,后裔析出山塘,凤凰塘等支吴氏;四子吴福,迁南城东坑菱湖塘,后裔析出窑前山塘;五子吴珍,迁江西宁都安福塘;六子吴万,迁广昌三角塘;七子湖州市,迁居古塘;八子吴宝,迁居福建建宁县石塘;九子吴仪,迁南塘下,后裔析出石塘、岭村、鹿子源、大田坎、小竹、白羊等地吴氏;十子吴景,迁石井塘,后裔析出韭源等支吴氏。

姬泰七十一世吴经(吴宣次子)生于公元907年,留守石井里产业。娶?氏生三子:长子吴和,居抚州石井里,后裔析出金陵格山、伏牛吴氏;次子吴仁,居抚州石井里,后裔析出彭泽县宜黄县、棠阴吴氏;三子吴礼,居石井里,迁吉州梅田。

泰伯七十一世吴绍(吴宣三子),娶?氏生五子:长子吴权居祝家山,后裔迁上塘源;次子吴安居祝家山,迁艾婺源;三子吴政居宜黄潢源,后裔析出棠阴吴氏;四子吴洪迁潢源,后裔析出新城,梅源吴氏;五子吴永徙北源,后裔析出新城,梅源吴氏。

根据江西萍乡、龙川县、福建永定等地吴氏族谱中的资料,吴宣有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多玄孙,都极富开拓精神。除江西省的临川荣溪吴氏,金溪县、竹溪吴氏,建昌南丰吴氏,吉安吴氏,宜黄棠阴吴氏,宁都吴氏,广昌吴氏等地的吴姓人大多是吴宣的后裔之外,吴宣的后代还广泛地播迁于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香港以及南洋各地,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层出不穷,历时千年不衰。

吴氏世系表

第一种:(根据北宋时期《吉安吴氏族谱》记载的吴氏源流考)

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夷吾-9柯庐-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征生-21启蕃-22诩-23售-24庸-25勾余-26厥由-27申-28吴芮-29浅-30信-31广志-32千秋-33衍陵-34全-35隆-36吴复兴-37章-38吴汉-39成-40盱-41如胜-42允承-43-44熊庆-45康年-46延英-47之则-48式-49皋益-50-51始泰-52符隽-53豫-54-55荟-56琨-57襄-58文-59-60盾-61奎-62臧-63若远-64世伟-65兢-66泰-67通明-68-69初云-70(简)-71皙(宣)

第二种:(明清民国时期江南各种族谱上记载较多)

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夷吾-9柯庐-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重道-21利坚-22成铿-23若水-24玉-25梓-26烜-27圭-28镐-29沐-30霍-31庄-32森-33永-34敬-35封-36-37葳-38吴汉-39-40蒸-41璞-42-43佑-44瑚-45梁-46库-47圻-48式-49壁-50钜-51涿-52隐-53煜-54噩-55齐-56竺-57祯-58堂-59吴明彻-60逵-61靖-62莅-63秀-64-65兢-66泰-67通明-68吴武陵69初云-70篪(简)-71皙(宣)

考证世系表

宣公派世系

泰伯第七十一世宣公 妣孟氏 妣刘氏 妣毛氏 简公之长子,名曰宣成(本房江南始祖),竞公(唐卫尉少卿兼修国史注)之七世孙也,随父任五代十国时之古蜀国,居四川之阆州兰登谷巫锡山,后仕孟知祥,尚其女公主为驸马,知祥欲公继嗣蜀,公不受携妻子徇江而东,至抚州市临川区之石井居之,数年留次子经公处其地,与长子纶公,三子绍公移南丰县嘉禾驿李宁庄,又迁祝家山金斗将军出洞形家马,公生于唐禧宗干符元年甲午四月十五日未时(西纪八七四年),至于五代石敬瑭皇帝天福元年丙申(西纪九三六年),公六十三岁携妻子渡江,殁于五代后汉阮高帝刘承祐三年庚戌九月(西纪九五零年),享寿七十七岁,次年九月葬南丰从固乡又名世贤乡染源者,土名青鱼潭华家窠,坐东向西,号青翠下潭形,公妣合葬,公居左孟氏居右,生三子,长纶、次经、三绍,据不完全统计宣公后裔总共多达300多万。

2世纶公,宣长子,宋朝状元,字伯宗,生于李柷天佑元年甲子(904)正月初四,33岁与父母兄弟同迁临川石井,继迁南丰县洽湾乡坪下村金斗窠。北宋赵光义至道三年丁酉(997)殁,享年94岁。与刘妣合葬江西南城县南丰县金斗窠,朱曾二妣合葬天井湖。妻刘姓、曾氏、朱氏、李姓。生10子47孙。子十:长子吴宏、次子吴宥、三子吴华、四子吴福、五子吴珍、六子吴万、七子吴兴、八子吴宝、九子吴仪、十子吴景

2世经公,宣次子,字伯克,生於李晔天祐四年(907)丁卯二月初一日亥时,宋初状元,时居抚州市临川石井寿九十葬石井塘,配汤姓生子三,长和配唐氏生四子迁抚州石井塘,次仁宋进士配刘氏生二子迁临川彭泽,三礼配黄氏生五子迁吉州梅田。

2世绍公,宣三子,字伯初,生於唐昭宗天祐七年庚午七月初三日未时,宋封三鞭总制,与长兄移居江西南城县南丰县,卒与妣合葬金斗窠,享寿八十岁,配邱氏林氏官氏生子五,长权配丁氏生三子迁上塘,次安配曾氏生三子迁艾婆祝家山,三政配黄氏生四子迁宜黄梅源,四洪配章姓生三子迁南丰黄源,五永配邓氏生三子迁南丰新塘。

3世宥公,即承顺公,又字开拔别字仁郎,纶次子,宣公十八世孙之一也。宋进士,敕赠文林郎官吏部,封中宪大夫,生於五代十国纪後梁均王龙德二年(922年),卒于赵祯年间,为吴氏入闽始祖。原居江西南丰嘉禾驿梓口李宁庄,昆季十八袭父纶公分授产业,嗣因宋仁天圣五年(1027)八月二日火焚居乃迁居竹家山析山塘,以父昔有逢塘逢井逢源之誓,因居之后隐居福建长汀县宁化县石壁村,教子耕读不乐仕进,又隐居福建石龙岩笔架山下。卒与妣邹氏合葬漳州龙岩市笔架山虎形坐坤向艮未山丑向兼坤虎形,即墓葬于龙岩石牌前笔架山下大路上,后又立承顺银牌葬于上杭县胜运里兰家渡官压坪燕子阁形,为“燕子傍梁”。配邹氏彭氏,按兴宁市刊谱载又配陈氏黄氏,生子四:坎一、坤二、震三、四。

4世坤二公,字祥兴,宥次子,派行六,宋敕赠文林郎、钦御史、奉正大夫,随父由宁化迁龙岩,公生于赵恒咸平六年(1003年),迁永定区,卒於赵煦元符3年(1100年),享年97岁,初葬永定,再葬上杭,赵昀景定五年(1264年)移葬大埔县湖乡之五虎山麓,清宣统元年重修,并於山麓下建承坤祠一座。配彭氏,兴宁刊谱又配王氏,王妣葬永定县溪南里绣针落槽形,彭妣与第三子吉甫公赴任广东惠州路博罗县令,卒於任所,运柩回龙岩市,途遇大雨,阻於永定之金丰里瑶上,雨止,封域随起,乃号为天葬地,其地名铺毡玉枕形巽山,即永定溪南里锦封窑背,巽山。生三子:泰甫、兴甫、尹吉甫

坤二公墓:坤二公祖考妣墓于2011年由湖寮转葬大埔县茶阳镇新村雪坪。

5世吉甫公,又名远谟,坤二公三子,世居福建省长汀县永定区群萃州,宋进士,原任博罗县知县,忠信廉明,邑人戴德,名载邑志。生於赵顼元丰五年(1082)壬戌正月二十日,卒於赵昚隆兴元年(1163)癸未,享寿八十有二岁。配林氏传派福建永定、晋江县灵水、大埔县等处。公葬福建永定县扶来圩丰田里湖雷乡莲塘岗锈针落槽形庚山甲向,妣林氏福娘,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辛卯,葬大埔县与永定县相连地界断缺背,又曰沟沙坪村中逆水吸水龟形,戌山辰向。丰顺汤田刊谱载长治市地方蓝树校向狗社坪,戌山辰向。乾隆25年(1760年)润五月初四日午时,重修分金,九大房永远昌盛,惟坟左地坪被邹姓建筑围墙,有碍观瞻,次年邀请各户题银,向邹姓买拆围墙地基数丈,即立界无异,裔孙见龙买墓前围地数丈。生子二:长五四郎,次五五郎。

吉甫公墓:1998年因建梅州市坎市镇铁路建设需要,迁移至湖雷镇石坑前头岗山上。

6世五四郎,五四郎,尹吉甫之长子,名文偕字友模,为宋进士,居福建永定群萃州,嘉定年间(1208-1224)长汀县寇作乱,公因避乱,后徙大埔县峦州新村(雪坪)。公生于赵构绍兴12年(1142)壬戌7月15日午时,卒于赵昀绍定2年(1229)已年丑6月11日丑时,享寿88岁。葬于大埔新村断缺背锡坪湖屋后,母坟旁,虎形,壬山丙向。妣张姓,卒葬断缺背黄龙现爪形,癸山丁向。明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十月初十日寅时,千七千八两房及近地嗣孙集议更葬,金骸十有一二。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十月二十日动工,二十八日竖碑,子山午向兼壬丙分金,此系千七千八公房与永定南门房作主,妣张氏六娘葬新村大岌上桅杆树下猫儿洗面形又号黄龙献爪癸山丁向,碑镌千七千八公名字。永定思贤村朴园公云:前因修张婆太,千八公裔将千八公罐附葬千七公葬,不愿亦将千七公罐附葬,后掘得张婆金埕于坟底,此碑独镌千七千八之由来,永定南门煌甲公,登明崇祯癸卯科进士,竖桅于此,以示荣耀。五四郎妣张姓六娘生九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

7世千九郎,五四郎之九子,名逊,字恭,妣廖氏。生于南宋赵扩嘉定十七年(1214)甲申岁,卒于元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七年(1266)丙戊岁,公婆合葬上杭扎滩。公居福建汀州永定南门里、晒龙坑、分留、滩、箭滩、樟树潭、青龙寨。千九郎名逊,生二子:长六四,名发,字若华。六千九郎次子六五郎。

8世六四公,名发,字若华,六四公妣黄氏生二子、陈氏生五子:念一字德玉、念二字德荣、念三字德道、念四字德达、念五字德元、念六字德金、念七字德庆。六四公最后迁于祖妣,合葬锦丰镇彭婆太坟侧。

9世念七公,由永定箭滩迁居镇平县大地村石禾坪。二世奕兴妣廖氏。三世承宗妣安氏。四世荣裔早逝,妣钟氏担维锦到葵岭枫树下开基。

重修青鱼潭墓序:吴府公讳宣,娶孟氏夫人,唐太史兢公之七世孙也,自蜀徙于江西省,卒于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庚戌九月,葬于南丰青鱼潭。生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六十元孙,宋朝天圣年间,析处抚、赣、建武、四军之地,以逢塘、逢井、逢源为识,其后皆为盛族,而南丰县、南城两县尤盛,近丙午岁,族弟东安县主薄吴文容,经呈有司,复修青鱼潭吴府君及孟氏夫人墓一所,及祝家山金斗窠纶、绍两府君,及天井湖朱曾墓四所,合族往拜祭奠,又从而封沟之,蒙宪户部宏斋先生赐之序,其间有教有戒,反覆谆切,凡尊祖敬本,视此畅然兴感焉,今列谱于序文之首,凡我子孙永传世守,勿忘勿坠。

宋淳佑九年(1249)已酉岁春节十三世孙从政郎常德府推事官攀龙谨书

宣公像赞:不王爵孟家封,跋涉云山几万重,来向江南为始祖,后人千古仰高风。

宣公后裔诗

不膺王爵孟家风

跋步云山几万重

来向江南为始祖

后人千古仰高峰

据《永定吴氏族谱》:永定区下洋镇思贤村吴姓开基祖是念一郎纲,吴伯雄是吴姓客家人入闽始祖吴承顺(吴宥)传下的第27代裔孙,是念一郎纲传下的第16代裔孙。“全台第一家”吴伯雄家族,出自永定县思贤乡思贤村,是当今台湾吴氏中最显赫的一支。据载:思贤村吴氏是吴宥之孙吴尹吉甫迁往广东省,又由广东迁永定的一支后裔。1856年,吴伯雄的曾祖父吴圣昌携家眷从汕头市乘船渡台,海上遭遇风暴,妻子落水而死。吴圣昌父子到台湾后,住在台湾桃园县中镇。吴伯雄祖父吴春叔在台湾考中秀才,生下吴鸿麟、吴鸿森等8个儿子,又传下子孙百余众。这支吴氏家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资财雄厚,更孕育出不少声名显赫的政要人物。吴鸿麟、吴鸿森都是新竹县参议员,桃园客家政坛元老,吴鸿森还是省议员。吴鸿麟的儿子吴伯雄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台北市市长、中国国民党主席,成为中国台湾政坛的显赫人物。吴伯雄堂兄吴运丰的桃园客运、中坜新国民综合医院、信东制药、维邦实业、维邦租赁、优美关系等企业,跨越交通、金融、贸易、医药等领域,吴氏家族号称“全台第一家”。

后世纪念

周年祭祀

江南吴氏巨族吴宣公诞辰1140周年祭祀庆典,又凝聚了很多各地的吴氏宗亲。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宗长特命参祭代表吴国祯宗贤、世吴主席吴良民宗长等宗亲,由其是江西南丰宗亲们为了学习、发扬、传承吴文化辛苦了,你们又做了件大好事。南丰县委、县政府悉闻吴伯雄同胞对宣公文化等吴文化的情深意浓,这次南丰县政府决定划拨五十亩地,营造以吴文化为主轴。这将是江西省省内又一块吴文化宝藏,江西省内值得研究的吴文化很多很丰富,由其是长沙王吴芮公的文化资源,其精髓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仁、义、爱。

我国正在刺激旅游业发展,我们就应该宣传好民族品牌、民族文化,一次的旅游和一次的华夏文明文化教育相结合。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各地吴氏宗亲应该团结好世吴会、华吴会和各地的吴氏宗亲会,寻找和发掘当地的吴文化资源。比如我们安溪县感德镇就有深厚的保生大帝吴夲文化,保生大帝吴夲在东南亚信众很多,闽台庙宇就有好几百座。再加上中国中央电视台,各省台播放的“神医大道公”又是很好的发扬吴文化、吴夲医德。

参考资料

吴宣.南丰县人民政府.2023-12-04

江南始祖吴宣.上饶吴氏网.2024-03-24

【蓝天诗社】吴雁程诗人《壬寅春夏行吟小辑》207期.都市头条.2024-03-29

江南巨族始祖吴宣公 ——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江西吴氏文史研究会.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