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鳍鱼
多鳍鱼(学名: Polypterus 多鳍鱼科 Geoffroy),多鳍鱼科有一科二属,分多鳍鱼属与芦鳞属2属,共11种。为淡水硬骨鱼的原始类型,被硬鳞,具喷水孔以及其他原始性状。是比较古老的辐鳍鱼类。菱形硬鳞,具喷水孔;背鳍具5-8离(小)鳍,每1离鳍各具1棘并附有1或数鳍条。胸鳍基底为可动性肉质叶,鳍条附骨化辐状骨上,而辐状骨又接在中间一快大的中鳍基软骨板和2骨化的棒状前、后鳍基骨上,并不直接与肩骨和乌喙骨连接。无间鳃盖骨。具一对喉板。头骨似古鳕目。上颌骨完全与脑颅结合。无内鼻孔。鳔2叶,内多分隔,开口于食道腹面,可进行吸收,心脏有动脉圆锥,有后大动脉。体延长具腹鳍,最长达1.2米大多数小于30毫米。主要分布于非洲尼罗河、乍得湖其邻近河流流域。
形态特征
全身有类似骨板的硬鳞,胸鳍有小的肉质叶,有鳍基骨,并不直接和肩胛骨连接,多鳍鱼有厚实的硬鳞,表面光滑有黏膜包裹,背部依据品种不同而有6至20个棘状背鳍,这些棘状背鳍中的每一条都有锋利的刺状鳍骨。他们的下颌结构比起真骨下纲的鱼,更相似于四足类的结构。多鳍鱼有一定原始特征。这些的特征是有的肉质基叶的胸鳍,这和腔棘鱼相似,而他们也有呼吸孔的。
他们也有基础的肺部,可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在水中的氧气不足时,多鳍鱼会快速地游到表面吸气,此鱼在幼鱼期会像两栖纲的有外鳃。在这些种类之中的最大长度为30cm至100cm以上。
体延长,近圆筒形,略宽。口大,上下颌均具细齿,腭骨有倒“V”字形的宽齿带。喉板1对。鼻孔1对,有较长的鼻管。眼小。鳃孔大。背鳍由 5~18个分离的特殊小鳍组成,每小鳍由1“鳍担骨”支持;硬刺及1或多根鳍条。胸鳍基部具有发达的肉叶,其上被覆细小鳞片,其内为1软骨板和2骨条,向外有很多“鳍担骨”支持鳍条,向内连至肩胛骨和乌喙骨;腹鳍短;臀鳍亦短小,靠近尾鳍;尾鳍圆形,外观为对称状,属于非典型的矛型尾鳍(diphycercal)。
鳔分2叶,多分隔,似肺,前端开口于食道的腹侧。心脏有动脉圆锥、后大静脉。肠内有退化的螺旋瓣。
生长环境
所有多鳍鱼科成员都在非洲的淡水河、湖区栖息,主要为沼泽、浅泛滥区和出海的河口。栖息于温暖的浅湾和沼泽地带。耐受力强,即使在缺氧条件下也能生存。性凶猛,成鱼主要捕食鱼类。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非洲尼罗河、查德湖其邻近河流流域。
繁殖习性
成鱼主食鱼类,仔鱼有外鳃。一般在7~9月产卵,卵附着在水草上发育,亲鱼有护卵护仔的习性。幼鱼有外鳃;背、尾鳍相连,特别高大,背鳍分成多数小鳍;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分类
芦鳗属(Erpetoichthys)
芦鳗(E.calabaricus)(又称为芦鳞鱼)
多鳍鱼属(Polypterus)
安氏多鳍鱼(P.ansorgii)
多鳍鱼(P. 多鳍鱼科bichir)
卡坦多鳍鱼(P. b.katangae)
拉氏多鳍鱼(P. b.lapradei)
戴氏多鳍鱼(P.delhezi)
刚果多鳍鱼(P.endlicheri congicus)
恩氏多鳍鱼(P.endlicherii)
饰翅多鳍鱼(P.ornatipinnis)
刚果绿多鳍鱼(P.palmas congicus)
绿多鳍鱼(P. p.palmas)
波氏多鳍鱼(P. polli)
后翼多鳍鱼(P.retropinnis)
梅里多鳍鱼(P.senegalus meridionalis)
塞内加尔多鳍鱼(P. s.senegalus)
魏氏多鳍鱼(P.weeksii)
参考资料
多鳍鱼目.鱼类百科大全.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