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倓
杨倓(603年—618年),字仁安,是隋朝宗室大臣。他是隋炀帝的长孙,杨昭杨昭的长子,母亲是大刘良娣。杨倓聪明英俊,炀帝对他格外宠爱,常常让他陪伴在身边。他热爱读书,尤其崇尚儒家学说。不幸的是,他的母亲早逝,每逢忌日,他都会整日哭泣悲伤。
618年,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之变,杨倓与祖父一同被杀害。在此之前,长张惠绍和裴蕴密谋矫诏,计划调动城下军民,交给左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节度,以收捕叛党。他们还发动了羽林军和殿脚,派遣范富娄等人进入西苑,与杨倓和梁公萧钜一起主持大局,并扣留宫门,救出隋炀帝。然而,裴蕴报告内史侍郎虞世基时,虞世基怀疑这是虚假的反叛计划,阻止了行动。
杨倓也察觉到了情况,他想要上书奏事,但担心会暴露计划,于是与萧钜、千牛宇文皛等人通过芳林门侧的水道进入宫殿,前往太极宫玄武门遗址。他们谎称杨倓突然染病临死,希望能见到炀帝最后一面。然而,守卫宫殿的人阻止了他们,并被叛将裴虔通抓住并囚禁起来。最终,杨倓和其他人在江都宫变中被宇文化及杀害。杨倓年仅十六岁(虚岁)。
简介
杨倓(603年-618年),隋炀帝的孙子,杨昭杨昭之长子,立为燕王,字仁安。
603年,杨昭的大刘良娣生杨倓。606年,杨昭早逝。杨倓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母亲大刘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杨倓都终日呜咽流。炀帝听闻后觉得很惊奇,就愈发钟爱他。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之前,杨倓事前察知。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面奏炀帝,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达。之后,也被宇文化及杀害。
家庭成员
祖父:隋炀帝。
祖母:皇后萧氏。
父亲:杨昭杨昭。
母亲:大刘良娣。
相关史料
《隋书列传第二十四》
燕王倓字仁安。敏慧美姿仪,炀帝于诸孙中特所钟爱,常置左右。性好读书,尤重儒素,非造次所及,有若成人。良娣早终,每至忌日,末尝不流涕呜咽。帝由是益以奇之。宇文化及弑逆之际,倓觉变,欲入奏,恐露其事,因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穿芳林门侧水窦而入。至太极宫玄武门遗址,诡奏曰:「臣卒中恶,命县俄顷,请得面辞,死无所恨。」冀以见帝,为司宫者所遏,竟不得闻。俄而难作,为贼所害,时年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