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天罡

刘天罡

刘天罡,男,现任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研究领域: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新型生物燃料微生物制药。刘天罡教授在博士工作期间致力于聚醚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使人们对这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组合生物学方法产生新化合物。博士后在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ChaitanKhosla院士实验室工作期间致力于改造微生物脂肪酸代谢途径生产先进柴油等工业和医用产品的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包括《科学》、《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Metabolic Engineering》、《Chemistry \u0026 Biology》、《Methods in Enzymology》等多篇文章。

学习经历

2008年--2010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Chaitan Khosla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

博士后研究员

2002年-- 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邓子新院士实验室

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6年-- 2007年

布朗大学化学系David E. Cane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实验室

博士生联合培养

1998年--2002年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现任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

业绩概要

刘天罡教授在博士工作期间致力于聚醚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使人们对这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组合生物学方法产生新化合物,并以骨干成员完成科技部973、863项目。博士后在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Chaitan Khosla院士实验室工作期间致力于改造微生物脂肪酸代谢途径生产先进柴油等工业和医用产品的研究。在其开发的cell-free方法指导下,大大加速了生物柴油和先进柴油产业化的进程。由于他在生物燃料方面杰出的工作,他被邀请在工业微生物年会等多次国际大会做特邀报告。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包括《科学》、《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Metabolic Engineering》、《Chemistry \u0026 Biology》、《Methods in Enzymology》等多篇高水平文章。

获奖情况

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2001)

国家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0)

研究领域

合成生物学 代谢工程 新型生物燃料 微生物制药

研究兴趣与方向

1. 改造微生物代谢途径生产新型生物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原料

国内外关于生物液体燃料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研究上,但它们并不是很理想的生物燃料,我们急需发展新型的可再生燃料能源。我们通过遗传改造微生物的合成代谢途径,直接利用可再生原料产生先进的高纯度的柴油分子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

2. 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稀有来源药物和药物前体

通过对代谢途径的设计以及生物元件的合理选择,重新精确定量并在模式微生物中重建一个高效的代谢途径,以生产某种高附加值的药物或者药物前体。

3. 利用组合生物学生产新型抗肿瘤药物

承担课题: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利用微生物直接生产脂肪醇”(2011-2013)

2.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人工合成细胞工厂”项目--“生物基产品合成的模块组装与途径重建”(2011-2015)(子课题负责人)

3. 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4. 主持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5.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肠杆菌中人工合成体系构建高效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2012-2016)

学术论文

1.Guo X, Liu T, Deng Z, Cane DE. 2012. Essential role of the donor acyl carrier protein in stereoselective chain translocation to a fully reducing module of the nanchangmycin polyketide synthase. Biochemistry. 51(4):879-87.

2. Yu Q, Du A, Liu T, Deng Z, He X. 2011.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olyether antibiotic nanchangmycin is controlled by two pathway-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 Arch Microbiol. Nov 23.

3. Yu X, Liu T, Zhu F, Khosla C. 2011.In vitro reconstitution and steady-state analysis of the fatty acid synthase from 埃希氏菌属 coli. ProcNatlAcadSci U S A. 108(46):18643-8.(共通讯作者,共第一作者)

4. 付爱思, 刘然, 朱静,刘天罡. 2011. 遗传改造微生物代谢途径生产新型柴油燃料的研究进展. 《遗传》10 期, 1121-1133

5. Liu T, Khosla C. 2010. A Balancing Act for Taxol Precursor Pathways inE. coli. Science. 330:44-45 (共通讯作者)

6. Liu T, Vora H, Khosla C. 2010.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of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E. coli. Metabolic Engineering. 12:378-86

7. Liu T, Khosla C. 2010.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Biofuel production.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44:53-69 (共通讯作者)

8. Xun G, Liu T, Valenzano C, Deng Z, Cane D. 2010. Mechanism and Stereospecificity of a Fully Saturating Polyketide Synthase Module: Nanchangmycin Synthase Module 2 and Its Dehydratase Domain.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2(42):14694-6.

9. He Y, Sun Y, Liu T, Zhou X, Bai L, Deng Z. 2010. Cloning of separate meilingmycin biosynthesis gene clusters by use of acyltransferase-ketoreductase didomain PCR amplification.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0 May; 76(10):3283-92.

10. Liu T, Cane D, Deng Z. The Enzymology of Polyether Biosynthesis. 2009. Methods in Enzymology. 459:187-214

11. Liu T, Lin X, Zhou X, Deng Z, Cane D. 2008. Mechanism of thioesterase-catalyzed chain releas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olyether antibiotic nanchangmycin. 化学 \u0026 Biology.15,449-58

12. Liu T, You D, Valenzano C, Sun Y, Li J, Yu Q, Zhou X, Cane D, Deng Z. 2006. Identification of NanE as the Thioesterase for Polyether Chain Release in Nanchangmycin Biosynthesis. 化学 \u0026 Biology. 13:945-55

学术会议报告

1. PKS-NRPS 会议(布朗大学,2007)口头报告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Chain Releas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olyether Antibiotic Nanchangmycin

2. 第234届美国化学学会年会 (波士顿,2007) 展板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Chain Releas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olyether Antibiotic Nanchangmycin

Idetification of NanG5 as an O-glycosyltransferase in Nanchangmycin biosynthetic pathway

3. 第32届燃油和化合物生物技术研讨会 (佛罗里达,2010) 特邀报告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of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E. coli

4. 工业微生物学会年会 (SIM) (旧金山,2010) 特邀报告

Engineering of E. coli for fatty acid derived biofuel

5.第4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杭州,2010)分会报告

6.第五届工业生物技术论坛(青岛市,2011)特邀报告

国际合作

美国斯坦福大学Chaitan Khosla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布朗大学David E. Cane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fellow

参考资料

医学部机关.新浪网.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