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哈西比
穆哈西比(al-Muhasibi,约781-857),原名艾布·阿卜杜拉·哈里斯·本·阿萨德·穆哈西比,是一位中世纪伊斯兰教苏菲派的著名学者、圣训学家和教法学家。他出生于伊拉克巴士拉的一个富有贵族家庭,早年接受良好宗教教育,后来皈依苏菲主义,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财产继承权,转而追求精神修炼。
人物生平
穆哈西比在幼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宗教教育,成年后选择了一条苦行禁欲的道路。他放弃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前往巴格达跟随苏菲主义巴格达派始祖马鲁夫·凯尔黑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了圣训、教法和苏菲学理,并开始了自己的精神修炼之旅。816年,他的老师去世后,穆哈西比成为了巴格达苏菲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继续传播苏菲主义思想,并以其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然而,由于他对圣训和教法的解释带有思辨色彩,遭到了一些传统学者的批评,这导致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巴格达,回到故乡巴士拉避难。晚年的穆哈西比选择了隐居生活,专注于学术创作。最终,他在巴格达逝世,享年76岁。
思想观点
苏菲派
穆哈西比自称是遵循逊尼派正统信仰的苏菲主义者。他试图在《伊斯兰教圣经》和圣训中寻找神秘主义的理论基础,并努力协调苏菲主义与正统派之间的差异。尽管他在教法上隶属于沙斐仪学派,但他更倾向于以圣训学家的身份活跃于学术界。
修持方式
在修持方面,穆哈西比提倡一种心理主义的方法。他鼓励穆斯林在坚持禁欲修行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时关注现世和后世,而不应偏废任何一方。他还强调,虽然外部的苦行行为有助于控制情欲,但它也可能掩盖内心的罪恶。因此,穆哈西比主张内外兼修,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以及对后世的向往,来净化灵魂,超越自我,从而实现对安拉的真正认知和崇敬。
教法思想
在教法领域,穆哈西比坚持《伊斯兰教圣经》和圣训是立法的基础,并主张根据文本的字面意思和内在含义来理解法律。他赞成使用类比推理,但反对过度依赖个人意见。在圣训派和意见派的争论中,他支持前者。此外,穆哈西比还持有某些折衷立场,如在“《古兰经》被造”这一争议话题上,他认为如果将《古兰经》视为安拉的永恒之道,则可以说它是非被造的。在安拉的本体与德性的关系上,他坚持逊尼派的传统观点,即安拉的德性体现了其完美和全能,且与人类的德性有着根本的区别。
社会影响
安萨里在其著作《宗教学科的复兴》中吸收了穆哈西比的观点。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哈西比是将苏菲主义引入伊斯兰教正统教义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遵守真主的法度》《思考》《幻想》《论修行》《理智的本质、意义及人类对此认识上的分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