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村镇
练村镇是中国新蔡县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它位于新蔡县东南部,距离县城21公里,与临泉县艾亭镇相邻,与淮滨县三空桥乡接壤,与宋岗乡、顿岗乡毗邻。练村镇的总面积为83.75平方千米,下辖23个行政村和182个自然村。根据2018年的数据,练村镇的户籍人口为74402人,耕地面积为70408亩。该镇设有练村镇人民政府,并驻有练村镇的工业企业有2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5个,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数量超过50平方米的有24个。练村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它是新蔡县五区的一部分,直到1987年12月才撤销乡级行政单位,成为一个镇级行政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属新蔡县五区。
1956年3月,设练村中心乡。
1958年8月,设卫星公社。
1962年6月,改称练村公社。
1983年12月,由练村公社改为练村乡。
1987年12月,撤销练村乡,设立练村镇。
地理环境
练村镇位于新蔡县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交两省四县(新蔡、息县、淮滨县、临泉县),西连宋岗乡,北接顿岗乡,南与息县、淮滨比邻,东与安徽省临泉县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70408亩。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京九铁路35公里,西距106国道15公里,京广铁路120公里,S216省道穿境而过。
位置境域
练村镇地处新蔡县东南部,东与安徽省临泉县艾亭镇为邻,南与淮滨县三空桥乡相邻,西与宋岗乡接壤,北与顿岗乡毗邻,距新蔡县城区21千米, 区域总面积83.75平方千米。
练村镇位于北纬32度左右,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种植的杨属、柳树、桐树覆盖全镇,林网面积达到6.5万亩,完善网格360多个。练村镇是驻马店市改革发展建设试点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新阳高速仅28公里,东距京九铁路35公里,西距106国道15公里,京广铁路120公里,东距阜阳机场仅100公里,电力、通讯发展迅速。
农电入户率100%,拥有2800多门程控电话,实现了国内、国际数字直拨。集贸市场繁荣,建有3个专业市场和多座商贸楼,是新蔡县东南最大的农贸集市。
自然资源
2011年,练村镇有耕地72457亩,人均1.1亩。
行政区划
辖23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村。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下辖23个行政村,下设36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练村镇下辖2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练村。
人口民族
总人口61666人。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总人口有6406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32人,城镇化率9.1%;另有流动人口1852人。总人口中,男性33020人,占51.5%;女性31045人,占48.5%;18岁以下16623人,占25.9%;18—35岁20126人,占31.4%;35—60岁19238人,占30.1%;60岁以上8079人,占12.6%;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练村镇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62人。
截至2017年末,练村镇常住人口为60784人。
截至2018年末,练村镇户籍人口为74402人。
经济
综述
2003年底,练村镇有民营企业258家,个体民营经济户3680户。
2005年,练村镇生产总值完成26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7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09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83万元。
2011年,练村镇财政总收入1479.4万元,比2010年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万元,比2010年增长21.6%。
截至2018年末,练村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4个。
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7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09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83万元。
发展
新蔡县练村镇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发展主题,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发展棉花、水稻种植为主线,大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走出了一条贫困乡镇发展经济的成功之路。2002年,全镇农业生产总产值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1969元,比上年增长6.2。2002年,练村镇分别被新蔡县委、县政府和驻马店市委、市政府评为县市两级“种植结构调整先进乡镇”。练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均占地少,农民一直沿袭传统的耕作模式。
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镇党委、镇政府首先从调动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入手,多次组织他们到扶沟县、汝南县等地参观学习,使他们能够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其次是结合干部驻村工作,由干部走村串户宣传政策,党员、干部在做好党员示范工程的同时,发动群众选准特色找市场、因地制宜求发展,利用群众会、座谈会、示范户现身说教等形式,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进行效益对比分析,大力宣传结构调整的好处。同时,镇党委、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规划、建议及优惠政策,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积极为群众送政策、送资金、送知识,并通过党员、干部、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来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镇党委、镇政府的科学决策、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农民迫切要求致富的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农业发展
该镇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新蔡县产粮大镇、棉花大镇,农业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每年向国家贡献粮食250万公斤,皮棉100余万公斤;畜牧业是练村镇的骨干产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因势利导,大力推广郑庄村"畜、沼、粮"生态农业模式,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为目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全镇畜牧业生产。养猪已成为全镇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2005年底全镇年千头以上的养猪场19个,养殖专业村6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6%。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新签约的温馨绣品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三年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产品达数百种,主要出口到美国、西班牙等地。民营经济,尤其是挖掘机行业已成为练村镇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止2005年底,全镇共拥有挖掘机260多台;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年均在4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5000余人次;
2002年,练村镇农业生产总产值达1.7亿元,比2010年增长6.4%。2002年,练村镇建成了以王围孜、大庄、马埠3个行政村为中心的洼地稻改基地,种植优质水稻1万亩,平均亩产700公斤,亩均效益在1000元以上。
2005年,练村镇有年产千头以上的养猪场19个,养殖专业村6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6%。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比2010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7.5%。练村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练村镇生产粮食39077吨,人均605千克,其中小麦27560吨,玉米5943吨,稻谷4718吨,大豆321吨,红薯535吨。练村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蔬菜等。2011年,练村镇棉花产量978吨,花生产量929吨,芝麻226吨,油菜籽276吨,蔬菜1.6万吨,瓜果1.2万吨。练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等家禽为主。2011年,练村镇生猪出栏3.8万头,年末存栏5.5万头;牛出栏1.2万头,年末存栏1.7万头;羊出栏1.2万只,年末存栏1.6万只;家禽饲养量90万羽,年末存栏53.5万羽;可用水产养殖的水面4平方千米,鱼塘养殖面积3平方千米,产量150吨。2011年,练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710元。
工业
练村镇工业以建筑材料、食品和粮食加工为主导产业。2011年,练村镇工业总产值为1.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5.4%;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7.9%。
商贸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农贸市场1个,商品零售网点126个,练村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334万元,比2010年增长14%。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农业银行、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3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600万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5%和12%。
资源
练村镇乡镇企业立足本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乡镇企业管理的新途径,使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主要企业有练村种鸡孵化厂、新安棉花加工厂、兴棉加工厂等,现有面粉集团公司3个,畜禽集团公司1个,大型窑厂10个,水泥预制厂5个,木制品加工企业3个。2003年底,该镇已有民营企业258家,个体民营经济户3680户。其中客运业、挖掘业十分兴旺,民营经济年产值已达2.6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0多人。同时民工经济发展迅速,年对外输出民工4万余人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总收入年突破5000万元,民工经济已发展壮大,成为该镇经济的重要支柱。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新签约的温馨绣品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三年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产品达数百种,主要出口到美国、西班牙等地。
民营经济,尤其是挖掘机行业已成为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止2005年底,全镇共拥有挖掘机260多台;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年均在4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5000余人次。
特色产业
该镇农民看准了挖掘机这条脱贫之路,不少农民开始学驾驶挖掘机。新蔡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与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联手,与河南中州学校达成联办挖掘机培训班协议,1500多名练村镇农民在家门口学会了驾驶挖掘机技术。有技术“撑腰”,练村镇农民很快兴起购买挖挖掘机热情热称湾村在全镇“独占头”,农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购买挖掘机112台。很多农民还把求职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学会了“网上淘金”,不再盲目外出打工。称湾村6组的农民郑银城从网上查询安徽芜湖市有机械工程对外发包,他们兄弟6人开着8台挖掘机前往此地,先后参与了芜湖长江大桥、芜宣高速公路、鸠兹风景区等工程建设。很快,郑银城兄弟6人在芜湖市不仅购买了城市住房,而且还购买了3辆小轿车,现在资产已达上千万元。
“一人带一村,一村带全镇。”现在,练村镇共拥有挖掘机1200余台,形成了称湾、王围孜、郑寨、姚营等9个挖掘机专业村,固定资产达15亿元。这些挖掘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四川省、湖南省、新疆、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安徽、青海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主要在金矿、国家重点水利、交通等工地作业,每台挖掘机平均每年可挣40万元,带动全镇4200人就业,“挖掘机+土石方工程”已成为练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文化
练村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名胜古迹有金兀冢、搬倒井、黑龙潭等。国家劳模、抗洪英雄王新安就是该镇甘湾村人。金庄村委田庄天然生成的毛泽东雕像声名远播,吸引全国各地众多人士前来慕名参观。通过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练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2005年度练村镇被驻马店市市委授予平安建设暨社会治安先进单位,安全生产、民营经济、畜牧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稳定、综合治理等工作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地名由来
文物古迹
练村镇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金丘冢1处。
交通
练村镇境内有216省道穿过,长11千米,双向两车道,通往淮滨县、宋岗乡;县乡公路3条,总长20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光明幼儿园、童心幼儿园、练村幼儿园等3所,在园幼儿726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13所,其中民办2所,专任教师256人,在校生723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846人,专任教师7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练村镇教育经费达1459万元,比2010年增长35%。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文化服务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3个,文化大院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1户;有各类图书室25个,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藏书3.5万册。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体育场地14处,有8个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2%。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160户,入户率20%,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医疗卫生机构23所,其中镇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22个,有床位1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2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练村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3万人次,住院手术320台次,出院3120人次。2011年,练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
2011年,练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53户,人数280人,月人均160元,支出53.8万元,比2010年增长1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90户,人数2002人,支出142.3万元;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301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2577人次,共支出47.4万元,比2010年增长8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8.6万元,比2010年增长15%;有敬老院1所,床位8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1人,支出2.5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5人,支出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011年,练村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万人次,参保率51%。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邮政所1个,村村设有投递点,通邮率100%;有移动、联通、电信3个服务网点;有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电话普及率10%;移动电话用户12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7.3%;宽带接入用户1360户。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自来水厂1座;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0%,污水处理率100%。
供电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有变电所1座,有主变压器3台,有高压输电线路3条;供用电率100%。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练村镇绿化面积达40公顷,城镇绿化覆盖率25%。
夯实基础
练村镇底子薄、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结构调整夯实基础。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向上申报项目,采取“争取国家扶持一点、镇里筹措一点、群众集资一点”的办法,先后筹措资金400多万元用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兴利、除涝两手抓,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狠抓井、站、路、渠、桥的建设,先后建成了4个提灌站,在郑庄村新建一条多功能灌渠,在大庄、王围孜等村新修硬桥渠8公里,全镇新建桥20座,新打机井110眼,购置灌溉机械560套,在全镇范围内初步实现了涝能排、旱能浇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农业生产条件的大力改善,使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性发展。
培育特色
通过对全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后,镇党委、镇政府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保证,构建全镇农业“三条线、两个圈、一个面”及“东部水稻、西部棉花、中部杂果”的总体框架,按照这一思路,坚持把多的调优、优的调大,调出练村特色。练村镇有发展棉花种植的优势,在土质、水源、品种、气候等方面都非常适合种植棉花,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棉花种植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才能真正写好结构调整这篇文章。镇党委、镇政府按照主攻单产、改善品质的市场需求,把那些品质一般、效益较低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下来,扩大适销对路的棉花、水稻、林果、蔬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大力推广了粮瓜菜、粮棉瓜等间作套种模式,重点在镇内3条主干公路(即郑庄至练村、练村至麻里、练村至姚营)沿线发展了以优质小麦与棉花套种为主体的间作套种模式,完成间作套种面积3.5万亩,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种植水稻,对练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练村镇镇党委、镇政府结合河东8个村“地势低洼、湾地多、水多”这一特点,果断把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先后几次到省、市请专家传授水稻种植技术,同时镇里还在大庄等村建立几个示范点,鼓励干部引导示范,以点带面,认真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2002年,该镇建成了以王围孜、大庄、马埠3个村为中心的洼地稻改基地,种植优质水稻1万亩,平均亩产700公斤,亩均效益在1000元以上,其中大庄村以种植优质水稻“水晶三号”为主,初步形成了千亩水稻种植基地,涌现出2个水稻专业种植自然村,成为练村镇的“鱼米之乡”。棉花、水稻两大支柱产业的形成,迅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各村也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一村一品,积极探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中部的胡庄村,紧紧抓住林果这个项目,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进行林果开发,种植梨、油桃、甘蔗3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像大庄、胡庄这样的农业种植示范村,全镇已有6个,棉花、水稻、林果等各类种植基地的相继形成,呈现出的练村特色,构筑了全镇种植结构的主体框架,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平均增收600多元。
再谋发展
百尺竿头须进步,乘风破浪正当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新时期,练村镇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新决定。以改善生产条件为前提,以间作套种为主体,形成区域规模;以示范带动为战略,实现新突破;以专业村建设为重点,形成新格局。构建全镇农业产业化特色,一是构筑灌溉网络,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计划2003年新打机井20眼,土井100眼,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修路5条,建桥10座,为农业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模式,在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的基础上,抓好棉花、水稻两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1.5万亩优质棉花、1.2万亩优质水稻、1万亩优质小麦的种植,争取亩均效益1000元以上。在“三线二圈一个面”内建成高效农业示范田1万亩,推广间作套种面积4.5万亩,突出抓好4个重点示范园区的建设,重点在镇内3条主干公路沿线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万亩。
三是科技推动,提高品质。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读书兴农”活动为载体,组织科技人员现场指导,现场传播科学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服务网络,采取印发明白纸、技术小册子,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结构调整新技术,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练村镇将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将其纳入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国家的优惠政策和镇党委、镇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以调动广大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推动全镇经济再上新台阶。
练村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名胜古迹有金兀冢、搬倒井、黑龙潭等。金庄村委田庄天然生成的毛泽东像声名远播,吸引全国各地众多人士前来慕名参观。
通过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练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度练村镇被驻马店市市委授予平安建设暨社会治安先进单位,安全生产、民营经济、畜牧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稳定、综合治理等工作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