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神宫
台湾神宫,原名台湾神社,主要是祭祀逝于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1944年的时候毁于火灾。今日神宫已经不存在,主要原址成为圆山大饭店。
简介
台湾神宫,原名 台湾神社,建于1901年,主要是祭祀薨逝于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原址位于台北市剑潭附近的剑潭山山顶,是台湾日据时期所建的神社里面,最为重要的神社。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升格为台湾神宫,但在1944年的时候毁于火灾。今日神宫已经不存在,主要原址成为圆山大饭店。
创建初期
台湾神社是为了纪念于台湾薨逝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由当时的第4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1899年~1906年担任总督)主导之下开始兴建。当时所选定的位置即是今日圆山大饭店所在,传言风水极佳的剑潭山,然而此时却碰上土地纠纷的问题。剑潭山所在地有许多大稻埕士绅的私有土地以及法国领事馆的租界地,同时神社的预定兴建位置附近也有剑潭寺,土地所有权属问题极为复杂。经过日本台湾总督府强烈施压下,拆除大稻埕士绅的私有土地、迁建法国领事馆,始才顺利开始动工。
神宫结构
1901年(明治34年)2月,台湾神社开始兴建,于同年9月26日完工,并在10月24日举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举行镇座祭,是台湾第二座神社(第一座为台南市的开山神社,现今的延平郡王祠)。神社总面积约5公顷(15000坪)左右,包含了犬、鸟居、石灯笼、社务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由下而上分成三阶梯的形式,本殿位在最高处的位置。
总督府对于这座神社非常重视,因此在设计建造上也聘请专业的人士来处理。神社建筑群由日本请来伊东忠太以及武田五一两人来规划、设计,再由日本专门负责社寺建筑及皇家建筑的传统工匠“宫大工”木子清敬来负责建造。除此之外,也包含周边环境的规划,除了在神社西边,靠近剑潭附近的官营铁道淡水线设立车站(宫ノ下乘降场,战后更名剑潭)。另兴建明治桥连接基隆河两岸,并拓宽、整建现今称为中山北路的道路,并命名之敕使街道,连接明治桥至台湾神社。
末期发展
台湾神社在进入台湾日据时期末期的时候,便开始有了新的规划。这是因为配合当时总督府在台实行的皇民化政策以及一街庄一神社政策,借由参拜神社、改姓等因素,使台湾人成为信仰神道、效忠天皇、热爱帝国的皇民,所以扩建、改建神社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在二次大战期间计划开始朝台北京大学直地区兴建众多建筑,为此迁建了剑潭古寺至今日的位置。这些建筑群中,最重要的便是台湾神社新境地跟“台湾护国神社”。
新境地在1937年(昭和12年)开始兴建,由神社局技师角南隆、总督府营缮课长井手薰设计、兴建。护国神社则在1942年完工。1944年(昭和19年)6月17日增设天照大神后,正式升格成为台湾神宫。原本预计于同年12月28日举行镇座祭,庆祝迁移至新境地(台湾神宫),然而在10月25日时,一架要降落至台北松山机场的旅客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新境地附近,引发的大火烧毁了神社内众多的建筑,包含鸟居、石灯、日本台湾总督府警察招魂碑等等。一直到战争结束后都没有再复原。
战后情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来台湾,全台湾神社被视为军国主义的象征而遭到废除,神社所在地全部收归为国有,台湾神社也不例外。台湾神宫(新境地)所在位置在1946年短暂成为市民教育所,至今日成为广播电台等建筑。“台湾护国神社”则改建为台湾忠烈祠。至于原位在剑潭山的旧台湾神社则在战后拆除改建成台湾大饭店,在1952年改由以宋美龄为首的政要所组成的“台湾省敦睦联谊会”来接手经营,并改称为圆山大饭店,1973年后改建成14层饭店大楼至今日。
神社遗物散落处
台湾神社在战争刚结束改建为台湾大饭店时,鸟居、社务所、手水舍都还在,但在今日原地已没有留下任何建筑,除了板桥林家奉献的一对石狮以外。
神社的 鸟居的一部分卖给了三峡祖师庙,凿雕成清水祖师庙的龙柱。
一座 宫灯被移置儿童育乐中心内,位于其中山北路之出口处。
本放置于神社入山口的两尊铜牛(由伪满洲国赠送)后移至台湾博物馆门口。
在剑潭公园(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的对面)则放置应属于台湾神社的两只 狛犬。
圆山联谊会停车场之原台湾神社新境地 春日灯下半部,而其上半部原为木造
圆山联谊会游泳池旁之原台湾神社新境地 石垣部份
奉祀及祭日
台湾神社的社格为官币大社,主要奉祀当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领兵接收台湾却病殁于台湾、后被神格化为“平台之神”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以及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及少彦名命。在1944年增祀天照大神后而升格为台湾神宫。由于台湾神宫为全岛最重要也是最崇高的神社,1923年4月12日裕仁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到台湾时,亦专程前来此神社参拜,敕使街道便是因此而再度整建。
另外日本台湾总督府甚至还把每年的10月28日的“台湾神社祭”定为官定祝祭日之一,全岛放假一天。从此可见当时台湾总督府对该神社的重视以及借此神社教化的目的。除了此日以外,每年的10月27日也是台湾神社的镇座日。在战争末期的时候,参拜神社成为当时重要的活动,藉以同化台湾人。1942年10月28日、10月29日台湾神社举行大祭,参拜者高达15万人,便可知政策的影响。
参考资料
圆山饭店,何时能驱走台湾的殖民幽灵?.今日头条.2024-05-05
日本军国主义如何利用神道教为其侵华服务.新浪网.2024-05-05
中国台湾网刊文:台湾神社已倒,但皇民文化仍在.澎湃新闻.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