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蹼洋海燕

黄蹼洋海燕

黄蹼洋海燕(Oceanites oceanicus),又称威尔逊海燕,是一种海燕科的小型海鸟,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南半球极地附近,夏季也会向北迁徙到北半球。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在800万至2000万只之间,是全球最广为分布的鸟类之一。这种海鸟的英文名为Wilson's storm petrel,用以纪念美籍苏格兰鸟类学家Alexander Wilson。该物种的属名Oceanites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Oceanids,而种名oceanicus则来自于拉丁语中的“ocean”。

形态特征

黄蹼洋海燕是一种小鸟,体长16-18.5厘米,翼展38-42厘米。它比欧洲海燕稍大,全身基本上呈深褐色,除了白色的臀部和侧腹部。在飞行中,脚延伸到方形的尾部之外。欧洲海燕的下翼有明显的白色衬里,上翼几乎全是黑色。黄蹼洋海燕的上翼覆羽上有模糊的淡色带,没有明显的白色下翼衬里。幼鸟的脚趾之间的蹼是黄色的,有黑色斑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共和国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巴哥岛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𫛭(也称科隆群岛),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王国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巴厘岛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马鲁古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州及其附近的岛屿),南极地区。

生活习性

黄蹼洋海燕的滑翔飞行比其他小型海燕更为直接,和大多数其他海燕一样,它在海面上低飞,有在海面上拍打水面以捕食浮游生物的习惯。它们独特的颤动和悬停飞行通常是通过将翅膀高举来实现的。即使在风和浪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利用微风来滑翔,同时用脚来稳定自己。像欧洲海燕一样,它们是高度群居的,也会跟随船只和渔船。它们在觅食时经常发出柔和的啁啾声。它们主要以靠近水面的浮游无脊椎动物为食,很少潜入水下捕食。然而,它们有时也会捕食长有3-8厘米的灯笼鱼科鱼类。

繁殖

在繁殖季节之外,黄蹼洋海燕严格生活在海上,加上其遥远的繁殖地点,使得黄蹼洋海燕很难从陆地上观察到。它在靠近海岸的岩缝或软土壤中的小洞穴中筑巢,并产下一枚白色的蛋。像大多数海燕一样,它的行走能力被限制在短距离的蹒跚到洞穴。在南极洲,巢有时会被雪覆盖,导致巢或幼鸟的毁灭。这种海燕在繁殖地点是严格的夜行性,以避免被更大的普通海鸥和鸥鹞捕食,甚至会避免在明亮的月光下上岸。父母双方都会照料巢穴并喂养单个幼鸟。幼鸟在巢中大约停留60天,主要以磷虾、鱼类和片脚虾为食。成鸟有能力在黑暗中识别它们的巢穴和它们的配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