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岛潜鸭

马岛潜鸭

马岛潜鸭(学名:Aythya innotata;马尔加什语:Fotsy maso,Onjo)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雄体全身为栗黑红色,具金属光泽。雌体纯褐色。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早成雏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该物种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在2006年在马达加斯加贝马内维卡附近的马萨博里梅纳湖重新发现。到2017年,圈养繁殖计划已经培育出大约90只个体的种群,并于2018年12月被重新引入野外。

外形特征

马岛潜鸭身长45 - 56 cm,翼展63 - 72 cm。雄鸭全身羽毛是黑深的栗棕色,两翼红棕色,腹部白色。尾部的下覆羽白色,而翅膀延伸有白色的条状纹。嘴,腿和脚灰色,眼部周围有明显的白环。繁殖季节以外,雄鸭的羽毛变得暗淡无光泽有不明显的暗斑纹。雌鸭比雄鸭显褐色,没有白眼圈。幼鸭类似于雌鸭,但棕色略淡,没有板栗色。幼鸭有棕色的虹膜,羽毛呈浅色、暗棕色或栗色,腹部较暗。成鸭的羽毛颜色较深,但在第一个冬天,雄鸭的虹膜会变成白色。繁殖期的雄鸭头部、下巴、喉咙、胸部和颈部呈深栗色,身体的上半部呈黑褐色。它们的翅膀呈深褐色,有一道白色的条纹。从腹部到尾部的下部区域和翅膀的下侧都会变成白色,嘴和腿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指甲。

分布范围

马岛潜鸭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一般是在马达加斯加北部和中部高原,主要是阿劳特拉湖(Lake Alaotra)及附近的湖泊。目前,唯一的野生种群分布在索非亚湖和马萨博里梅纳湖。

生活习性

马岛潜鸭一般栖息于马岛中的淡水湖泊、沼泽、开阔的水面和周围茂密的植被区。杂食性,以浅水水域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种子为食。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马达加斯加潜鸭的饮食以水生昆虫为主,一项研究发现,蛹虫是最常见的昆虫,其次是差翅亚目美国白灯蛾臭虫半翅目)和蚊科的食蝇。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粪便研究表明,它们的饮食中包含的植物材料很少,这与其在潜鸭属中的亲属物种相比是不寻常的。这种鸟类大部分时间都在潜水觅食,平均潜水时间约为24秒。幼鸭在14天大时开始进行短暂的潜水,潜水时间约为10秒。

生长繁殖

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不见形成集群。雄鸭有强烈产卵地领土意识,巢址一般选择在湖边植被丛中。10月至1月建巢,每巢产6至8枚卵,孵化期约26至28天。雏鸭上体黑褐色下体黄色。观察者们注意到,从7月到2月,有时会有多次筑巢行为。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极危(CR)。阿劳特拉湖是在2003年宣布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拉姆萨尔湿地,并一直在努力进行地区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这有利于当地受威胁的濒危物种。加强保护措施包括教育和宣传方案,参与当地社区的环境监测,并继续对剩余的马岛潜鸭搜索。建立储备机制,并禁止在该地区狩猎。在2009年7月考察发现,岛上只有不到20只成年马岛潜鸭,其中仅有6只雌鸭,一专家小组进行了救援任务,在繁殖季节从2009年进行圈养,卵孵化已经成功,并希望这将标志着一个长期的人工繁殖和保护方案启动,不仅把从濒临灭绝的马岛潜鸭挽救回来,而且还帮助恢复该地区的湿地,保护野生动物和人民双方的利益。2018年12月,21只鸟类被释放到索非亚湖,浮动的鸟舍被安装以保护这些鸟类。

分类

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番鸭天府肉鸭高邮鸭建昌鸭巢湖鸭桂西鸭。马达加斯加潜鸭通常被认为与硬头潜鸭、巴尔氏潜鸭和铁色潜鸭有密切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