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郎瑛

郎瑛

郎瑛, (1487~隆庆、万历年间)明藏书家字仁宝。号草桥先生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祖籍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鹿城区) [14],明朝中期史学家。

据现代学者考证 郎瑛因身患疾病去世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之间。

郎瑛自幼丧父,但才华横溢,与好友王一槐共同研究古学,不羡慕步入仕途,专注于藏书与著述。他藏书丰富,博览群书,著述等身,广受学者敬仰。郎瑛性格直率,敢于直言时弊,对当世士风有独到见解。晚年仍勤于治学,直至八十岁高龄。

个人生平

早年经历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郎瑛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区),其家族在当地被称为后郎郎氏,其先祖郎珦于唐咸通间自温州府城(今鹿城区)迁居临安永安乡仁和里(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仁里村)。 [11-12] [14]郎瑛天生就与众不同,五岁时父亲去世。父亲临终前,指着他对别人说:“我六十岁才生了这个儿子,不能亲眼看到他成才。但如果这孩子能成才,他一定会自己扬名立万的。” [5]

郎瑛稍大一些后,就跟随一些年长的先生学习,因为才华出众而享有美名,被选为县学生。他与同乡的王一槐(字荫伯)结为好友。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相互仰慕看重,认为自己在当世学者中难以找到同伴,于是他们便一起研究古代学问,以追求卓越广博、超越平庸为乐。 [7]

无意仕途

郎瑛身体一直不太好,因此更加无意于追求仕途的荣耀。有人问他:“将来怎么办呢?”他说:“我已经投身于书籍之中了,难道还要和年轻人去争个高低吗?”于是,他写了一篇《脾》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督学盛端明爱惜他的才华,还想推荐他,但他最终谢绝并离开。郎瑛家中原本有些财产,除了供养母亲外,他都用来购买书籍。他所藏的经籍、诸子百家、史书、文章以及杂家言论非常丰富,甚至包括别人所没有的奇闻异事、逸失篇章、古代图画和金石刻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但家财却日渐减少。 [8]

郎瑛对此毫不在意,他腾出大房子,建造高楼,放置几张书桌,端坐其中诵读。他博览群书,抓住要点,深入剖析,指出书中的瑕疵和错误,并撰写成书,共有数种,数百篇之多。四面八方的学者见到他写的书后,都希望能结识他。行省及台郡的守丞以下到两县的官员,刚到任就会先去拜访他。金陵的顾璘河南省王尚䌹、进贤的万潮,都是当时的名士大家,他们尤其器重郎瑛,与他结为朋友。 [9]

郎瑛为人率直,言谈中不会阿谀权贵,也时常会激烈地谈论天下大事。正德末年,宁王朱宸濠的叛乱阴谋刚刚萌芽,还未有人察觉,但郎瑛却独自为此担忧。后来他听说王守仁长汀古城赣州市平叛,便说:“这下子朱宸濠的阴谋不能得逞了。”在顾璘的宴席上,他谈论士人风气时,还批评了孙吴的士人。顾璘虽然是吴地人,但也没有因此忌讳。 [10]

晚年生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八十岁的郎瑛仍然每天综合研究各种书籍,相互参考并仔细考订,陈善认为郎瑛的精神完满坚固,可以比得上卫武公的寿命。 [11]

隆庆三年(1569年),郎瑛曾在尚书顾璘的书室中借宿。此后,现存史书中再无关于郎瑛的记载,有学者推测其当卒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之间。

概述

家藏图书有经史文章,杂家之言、乡贤手迹等,每日坐于书斋中诵读,揽其要旨,撮取精华,辨同异,考谬误,著《书史衮》60卷。另著有《萃忠录》2卷、《七修类稿》55卷。

历史评价 

许应元:观郎先生所为书,总儒墨,兼释老,杂方技,钩术数,搅稗官风谣,搜罗贯穿,进退有意,其用力亦巳勤矣。傥亦有谈、固之心哉? [1](《草桥先生郎瑛传》)

陈善:先生精神完固,可进于武公之寿。 [11](《陭堂摘稿》引)

轶事典故

刲股救母

郎瑛以孝顺母亲闻名,母亲生病时,他曾两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母亲治病,两次都使母亲康复。 [3]

以德报怨

郎瑛小时候,两个姐夫贪图他的财产,曾密谋害他,但他幸运地逃脱了。后来这两个姐夫去世时,他都为他们准备了棺材安葬。

参考资料

国朝献徵录卷之一百十五.国学导航.2024-08-30

明代学者郎瑛思想探析.百度学术搜索.2024-08-30

明代学者郎瑛生平与学术述略.百度学术搜索.2024-08-30

郎瑛及其《七修类稿》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08-30

郎瑛.博雅人物网.2024-08-30

郎瑛中华典藏.郎瑛.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