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乌头叶蛇葡萄

乌头叶蛇葡萄

乌头叶蛇葡萄(拉丁学名:蛇葡萄属 aconitifolia Bunge),又称草葡萄、草白敛、狗葡萄或过山龙,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乌头叶蛇葡萄的枝条细光滑,卷须攀附上升。其掌状复叶,小叶3-5,呈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长4-9厘米,羽状全裂。乌头叶蛇葡萄的聚伞花序与叶对生,小花黄绿色,浆果近球形,颜色橙黄色至红色。乌头叶蛇葡萄喜肥沃而疏松的土壤,性较抗寒,冬季不需要埋土。在田边地头、道路两侧,乌头叶蛇葡萄生长旺盛,枝蔓飘逸,掌状叶清新可爱,极富野趣。分布于中国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生于海拔600-1800米草地、路边、沟边、山林灌丛中以及石砾、沙质地,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疏柔毛。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3-5羽裂,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中央小叶深裂,或有时外侧小叶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脉上被疏柔毛;小叶有侧脉3-6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5-2.5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小叶几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卵披针形,长约2.3毫米,宽1-2毫米,顶端钝,无毛或被疏柔毛。花序为疏散的伞房状复二歧聚伞花序,通常与叶对生或假顶生;花序梗长1.5-4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花梗长1.5-2.5毫米,几无毛;花蕾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波状浅裂或几乎全缘,无毛;花瓣5,卵圆形,高1.7-2.7毫米,无毛;雄蕊5,花药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花盘发达,边缘呈波状;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钻形,柱头扩大不明显。果实近球形,直径0.6-0.8厘米,有种子2-3颗,种子倒卵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近圆形,种脊向上渐狭呈带状,腹部中梭脊微突出,两则洼穴呈沟状,从基部向上斜展达种子上部1/3。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乌头叶蛇葡萄分布于中国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等地。

栖息环境

生于海拔600-1800米草地、路边、沟边、山坡林下的灌木丛中以及山坡的石砾、沙质地。

生态习性

性较抗寒,冬季不需埋土。喜肥沃而疏松的土壤。在阳光充足处、半阴处、林下的缺光处都能正常生长,耐寒冷,也耐干旱。

繁殖方式

播种为主。在早春3月行地床条播,播前温水浸种催芽。插繁殖也是一种方法,选择一年生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进行扦插,剪去插穗,并保留2-4片叶子,斜截切口,将插条在吲哚-3-丁酸溶液中蘸取,为扦插做准备。草炭土、珍珠岩均匀的搅拌在一起,作为乌头叶蛇葡萄嫩枝扦插的培养基质。扦插前把已装好的穴盘的基质预先浇透水,扦插结束后再次浇透水。

栽培技术

乌头叶蛇葡萄可在春季或其他季节到野外掘取,挖掘时剪除过长的藤蔓,以方便携带运输。上盆不久即萌发新的枝叶,当年任其生长,不做修剪,以使通过叶子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养分,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翌年春季将其从瓦盆中取出进行修剪整形,后种入大小、形状适宜的紫砂盆,为了增加观赏效果,栽种时将根部提出,使其悬根露爪,以突出曲苍劲的特点。然后将紫砂盆埋入较大的瓦盆,以有利于成活,并方便日常管理。盆栽乌头叶蛇葡萄以排水气性良好的沙质土生长最好,平时注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对于生长旺盛的植株可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促进生长,使叶色翠绿,充满生机。由于乌头叶蛇葡萄生长较快,在生长期注意打头、摘心、修剪整形,及时剪去影响美观的枝蔓,并注意对所保留枝干蟠扎造型。冬季放在阳台内侧或其它冷凉的地方,偶尔浇点水就能正常越冬。

主要价值

多用于篱垣、林缘地带,还可以作棚架绿化。乌头叶蛇葡萄可用于篱攀援或墙体垂直绿化。

主要变种

掌裂草葡萄(蛇葡萄属 aconitifolia Bge. var. palmiloba (Carr.) Rehd.),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小叶大多不分裂,边缘锯齿通常较深而粗,或混生有浅裂叶者,光滑无毛或叶下面微被柔毛。花期5-8月,果期7-9月。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生于海拔250-2200米沟谷水边或山坡灌丛。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aconitifolia.植物智.2024-08-30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