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桥
千乘桥位于中国福建省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水尾,是一座南北走向的木拱廊桥,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桥的墩呈船形,为花岗石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千乘桥始建于南宋赵昀年间,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年)。2006年,千乘桥作为闽东北廊桥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有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年)千乘桥志碑一通。
千乘桥的基本构造
千乘桥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祀五显灵官大帝。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挡风板,以御风雨侵袭。
千乘桥的建造者
建桥主绳宁邑张成德、张成来,副绳宁邑何开发、何奶兴;石匠宁 邑张成送。
千乘桥附近的景观
距桥十米处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庙、祥峰寺和两口龙井,附近还树有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千乘桥若长虹卧波,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千乘桥的碑记
在千乘桥的南端,有四通碑记,其中三通记载着捐款人姓名与金额,一通为周大权撰写的千乘桥记。碑文云:周制徒杠舆梁成,岁不废修,今阙不讲者,赖磐石之坚,一构动经数百载也。棠溪有桥,颜曰千乘,双峰其对峙也,双涧其汇流也。虽居僻壤,而北抵县城,南通省郡,实往来之通。自宋以来,重建已三次矣,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两河伯争长,又荡然无存。行人病涉,时以小艇济之桥也,而变为渡焉。特是羲驭西沉,谁作渔郎之唤;鸭头春涨,那为舟子之招。缅彼征人,其自涯而返者,来易更仆数也。爰与诸同人募金再造,于嘉庆二十五年仲冬下浣,重协力重兴。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拟云横百尺。自此乘驷长卿、骑驴高客以及农工商贾,咸不必于棠溪岸上复须一苇之杭,是往熙来,依然有千乘桥济厥巨川也。落成后倚栏凭眺,爰穷源竟委而历志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