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有效合同

有效合同

有效合同是指已经具备了所有必要的条件,能够产生合同双方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合同。在中国,《合同法》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合同生效所需的条件,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我们可以总结出合同生效的基本要素。

合同有效性

定义

法律上对于合同有效性的判断主要在于评估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是否符合规定的有效条件。如果合同符合这些条件,那么就会依照当事人的意愿赋予其法律效力。反之,如果合同不具备有效的条件,将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可能是无效、可撤销或是效力待定的状态。

有效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能力

这个条件要求当事人有能力理解并承担合同所带来的法律责任。一般来说,只有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够签署合同。然而,未成年人和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障碍者可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签订合同,比如获得纯收益的合同、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符的合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同以及涉及个人自由财产的合同等。

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是表示真实的含义是,缔约方的行为应该真正反映出他们内心的意图,也就是他们的实际意图与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因为它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一部分。当意思表示不真实时,合同的效力会受到影响。在一般的误解下,合同仍然有效。但在重大的误解下,合同可能会被撤销。在对方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合同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合同也可以被撤销。在受到欺骗或威胁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合同就是无效的;如果没有损害国家的利益,合同可以被撤销。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一点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决定的,是一项普遍适用的原则。此外,合同也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因为社会生活多样,经济交往频繁,情况复杂,法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细节,因此以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通常指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基础、公共秩序、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严重偏离了合同制度的目的,危害极大,不应被允许。将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合同的有效条件,既可以弥补法律调整可能出现的漏洞和脱节,也有助于净化社会道德伦理和改善社会风气。

标的物必须确定且可行

合同的标的决定了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的质量和数量。如果没有标的物,合同就没有目的,也没有积极的意义,应该是无效的。合同标的物必须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合同的支付必须能够实现。同时,合同标的物必须是确定的,或者是可以从一开始就确定的。

特殊有效条件

有些特殊类型的合同可能还有额外的生效条件,例如对外合作开发石油的合同,这类合同需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生效。

参考资料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分别是什么意思.110asom.2024-11-25

有效合同.easylearn.baidu.2024-11-25

有效的合同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律图.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