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短印鱼
白短印鱼是一种大洋性鱼类,常见于近海或表层,可能随宿主任意游动。其体长约13-14个尾柄,尾柄细,前端圆柱状,后端渐侧扁。耙体被小圆鳞,除头部及吸盘无鳞外,全身均被鳞。白短印鱼通常寄生在蝠魟的鳃腔或口附近,偶尔也会依附在其他鲨鱼或鲔鱼身上,但比例极少。偶尔会独立自主的活动,但一般都是随着宿主被捕获。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延长,头部扁平,向后渐成圆柱状,顶端有由第一背鳍变形而成的吸盘,其鳍条由盘中央向两侧裂生成为鳍瓣(laminae)约有13-14个;尾柄细,前端圆柱状,后端渐侧扁。吻平扁,前端略钝。口大,口裂宽,不可伸缩,下颌前突;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上均具齿。鳃耙数约10。耙体被小圆鳞,除头部及吸盘无鳞外,全身均被鳞。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变形而成吸盘,吸盘不及胸鳍后端;第二背鳍起点与臀鳍相对;腹鳍胸位,小形;胸鳍短圆;尾鳍截形尾。体浅红色,腹部及各鳍缘白色。
栖所生态
大洋性鱼种,近海或表层可见,或随宿主任意游动。最常寄生于蝠魟之鳃腔或口附近,偶尔也会依附在其他鲨鱼或鲔鱼身上,但比例极少。偶独立自主的活动,一般都是随着宿主被捕获。 Remorina albescens为同种异名。
地理分布
分布于全世界温暖之各海域。台湾南部海域可见。
渔业利用
罕见之鱼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