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斯·巴特勒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Pamela Butler),1956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是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尼古拉斯·巴特勒是当代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术领域成就卓著。其所提出的关于性别的“角色扮演”概念是酷儿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观点,她也因此被视为酷儿运动的理论先驱。
人物经历
朱迪斯·巴特勒出生在一个匈牙利犹太和俄罗斯犹太后裔的家庭,母亲是改革派犹太教,父亲也是犹太教徒。巴特勒在青少年时期参加了希伯来学校和犹太伦理特别课程,接受了早期的哲学训练。他们在本宁顿学院就读,后转到耶鲁大学学习哲学,1978年获得文学学士,19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作为富布赖特学者,巴特勒在海德堡大学度过了一年。
在韦斯利安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后,于1993年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2002年,他们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担任巴鲁赫·斯宾诺莎哲学讲座教授,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系担任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春季学期的温春棠人文学者访问教授。
1993年,巴特勒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从1998年开始担任比较文学系和批判理论项目的Maxine Elliot教授。他们还是欧洲研究院(EGS)的汉娜·阿伦特讲座教授。巴特勒在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系担任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春季学期的温春棠人文学者访问教授,并有可能成为全职教师。
主要理论
“性别角色扮演”:
巴特勒质疑在性与性别之间所做的这种生理的区分,主张我们除了由一整套的文化预期所以形成的特征,并不存在任何现在的生物性特征。其性别角色扮演概念这套理论话语分析了性别身份和欲望是一种富于表演的行为,而不是本质上会变化的。即所有的性别都是“表演”,是一种模仿,而不是一种本质。巴特勒问道:“当先前认定有关异性恋体质的知识体系,被揭穿为只是为了产制本体论表面的类目时,主体与性别行为类目的稳定性,会发生什么情况?”对巴特勒而言,扮装皇后代表“性别角色被拿来扮演、挪用、穿戴的世俗方法;它暗示所有的性别属性不过是一种拟人化演出”。巴特勒进一步把布希亚的“拟像”概念加入性别的面向,说明性别是一种模仿,不再有起源;事实上,这样的模仿建构一种观念,就是原始物不过是模仿物的效果与结果。
人物成就
朱迪斯·巴特勒,后结构主义哲学家,酷儿理论家,女性主义哲学家,修辞学与比较文学教授,社会活动家,女同性恋,匈牙利与俄罗斯人的后代,犹太裔美国人。巴特勒素习欧陆现代哲学,如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卡尔·马克思,海德格尔(Heidegger),现象学,索伦·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梅洛·庞蒂(Merleau-Ponty)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其博士论文就是在一位现象学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其之后的游学生涯中,巴特勒经历了关键的转变,这里权且命名为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 turn)转向——尤其是“米歇尔·福柯转向”。从对主体问题的关注转向了对性别身份的思考乃至颠覆,这也算其成名之作《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得以生成的理论契机。巴特勒曾就许多当代政治问题发表讲话,包括以色列政治和支持LGBT权利。
学术贡献
尼古拉斯·巴特勒的理论资源丰富多彩,其理论和著作对政治哲学、伦理学以及第三波女权主义、酷儿理论和文学理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巴特勒的主要作品《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颠覆》(1990年)和《物质化的身体:关于性别话语限制的讨论》(1993年)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并发展了性别表演理论,这一理论对女性主义和酷儿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巴特勒还是几本学术期刊的编辑或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Janus Unbound:批判研究杂志》《JAC:修辞、文化和政治杂志》和《Signs:女性文化和社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