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虚假恐怖信息

虚假恐怖信息

虚假恐怖信息指的是有意编造并散布可能会引发公众恐慌或危及公共安全的不实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涉及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害或疾病爆发等严重事件。

定义与发展

2013年9月29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同年9月30日起实施。这一司法解释明确了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并详细规定了“虚假恐怖信息”涵盖的内容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法律规范

入罪标准

虚假恐怖信息犯罪的入罪条件是其行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秩序紊乱。具体而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导致机场、车站、港口、购物中心、影院、体育场馆等人流密集场所出现混乱,或触发紧急疏散程序。

- 影响飞机、火车、轮船等大型客运工具的正常运营。

- 致使学校、医院、工厂、政府机构等单位的工作、生产和研究活动被迫中断。

- 引起村庄或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秩序的重大混乱。

- 迫使公安机关、武装部队、消防队、卫生检疫部门等职能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 其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情形。

刑事处罚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人,若具备以下任一条件,则应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幅度内加重处罚:

- 导致航班迫降或折返,或迫使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暂停服务。

- 多次制造并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人民币20万元以上。

- 导致乡镇、街道区域内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

- 存在其他应予从重处罚的情节。

参考资料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华律网.2024-10-26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律图.2024-10-26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律图.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