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咸阳
东郭咸阳,西汉齐国人,出身于青州市齐国,都城位于临淄区。他是一位拥有巨额财富的盐商,在刘彻统治期间,担任大农丞,负责管理盐铁事务。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东郭咸阳出生于西汉时期的齐国,即今天的青州地区。他的家族背景显赫,属于齐国公族之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子孙中有部分居住在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被称为东郭大夫。这些人的后代以此地名为姓,形成了东郭氏这一姓氏。东郭咸阳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盐商。
政治生涯
汉武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政府开支巨大,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增加收入,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商民的所有舟车征收税费,禁止私人铸造铁器和煮盐酿酒,以及实行均输和平准制度等。在这场经济改革中,东郭咸阳被任命为大农丞,与其他两位商人一起参与制定和实施新的财经政策。他们的举措虽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也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罢免
随着政策的推行,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东郭咸阳等人被罢免职务。具体时间是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此后,他们的政治生涯结束了。
官职介绍
大农令,最初称为治粟内史,是由刘启在后元年间(公元前143年)更名而来。到了刘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再次更名为大司农。新朝时期,这个职位一度被称为太阳神,随后又被改回纳言。东汉时期,恢复了大司农的名称。大司农在西汉是九卿之一,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的钱粮,同时也是国家财政的最高官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大司农的下属官员众多,包括太仓市、均输、平准、都内、籍田等五个部门的令、丞,以及斡官、铁市两个部门的长、丞等。此外,还有郡国诸仓农监、都水等共计六十五个长、丞。在王莽改制期间,大司农被改称为羲和,后来又改回纳言。东汉时期,大司农的职能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将盐铁业务交给了郡国管理。到了汉末,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大司农的职权有所削弱。据史料记载,西汉大司农每年从百姓那里收取的赋税高达四十亿钱。除了支付百官俸禄、军队经费和工程建设等支出外,大司农还负责管理一些官办的农业和手工业项目。其中包括官田的耕种、煮盐和冶铁等工作。刘彻时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设立了平准和均输等官府商业机构,这些机构也隶属于大司农的管辖范围。
姓氏介绍
东郭氏的起源单一,起源于姜姓,是齐国公族的后代。在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子孙们分别居住在东郭、南郭姓、西郭、北郭等地,各自以所住之地命名自己的姓氏。东郭咸阳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临淄外城的东门附近,因为当时外城被称为郭,所以他们被称为东郭大夫,后来便以此为姓。根据《姓谱》的记载,齐公侯大夫居住在东郭,因此以地名为姓,东郭氏的后人们尊奉齐桓公为该姓氏的得姓始祖。
史书记载
东郭咸阳的事迹在《史记·平准书第八》和《汉书·食货志》中均有记载。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在其作品《招海贾文》中提到了东郭咸阳,称赞他在经济领域的贡献。
参考资料
东郭咸阳.国学迷.2024-08-19
西汉孔氏后裔缔造“盐铁专营”.中国新闻网.2024-08-19
史记卷八.ChineseTextProject.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