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罗贝洛的楚利建筑
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是意大利普利亚大区巴里省的一个小城,有人口约一万一千人。城内的楚利建筑世界知名,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数据
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的圆顶石屋
The Trulli of Alberobello
入选时间:1996
遴选依据:C (iii)(iv)(v)
地理位置:N40 46 57 E17 14 12.984
遗产编号:787
历史
阿尔贝罗贝洛的楚利建筑位于意大利东南部普利亚大区巴里省,因其著名的石顶民居建筑。阿尔贝罗贝洛的圆锥形白墙深色石片圆顶建筑就是当地独有的民居“楚利”,所形成的景色确实具有一种神奇的超越时间的氛围。
每栋楚利的圆顶上都是一个小石头尖塔,顶着一个大理石的圆球,而所有的圆顶上都有各种文字和图画,有的是天主教的象征,有的则是其他世俗之作。楚利产生于19世纪,遍布普利亚境内各地,但是最漂亮的是在阿贝罗贝洛,那里的特卢里构成一片住宅区。建筑大量采用随手可得的石灰岩,唯有门与斗笠顶下的阁楼地板是木材,阁楼的功用为储藏间或是卧房,部分还建有地下储水槽。楚利建筑的门窗小又少、石墙厚、屋顶高,他们说这样冬暖夏凉。墙面由两层紧密堆起的石墙与填充于其间的泥土、稻杆或麦杆组合而成,基于防寒与隔热,墙面厚度可达两公尺之厚。也由于这种组合使得设置窗户的困难度增高,因此看到楚利建筑不是没有窗,就是窗小的连猫想钻进来都得挤一挤。
趣闻
早期的楚利建筑没有墙,而是把所看见的屋顶直接盖在地上,很像一顶斗笠放在地上的模样。直到15世纪,斗笠屋才开始有了墙,也就是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楚利。楚利建筑起始时间已久远到不可考,其中最有趣的说法是,17世纪时居民为了“节税”而与官府斗法,由于房子盖好就得开始缴房屋税,居民就在官员来巡时随手拆掉屋顶或推倒一堵墙,乱石一堆的已表示房子还没完工,如此就不用缴税。
特色
阿尔贝罗贝洛位于两个海拔并不高的小山上。这两个小山,由过去曾经流经于此地的一条河流分隔开来。如今,在东边的小山上,新建立起来一个城镇,这个城镇有着现代化的建筑艺术特征。而另外一个山的山顶上,即西面的小山顶上,是排列得非常整齐的圆顶石屋,是城市人口聚集之地。人们将这些房屋建筑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蒙蒂区,另一个是阿迦皮卡洛区。
自从阿尔贝罗贝洛城镇建成后,人们利用这些分层的石灰质岩石,提取了建筑材料。建筑工人正是用这些建筑材料建造了房屋的屋檐和屋顶。这个非同小可的小城镇很受人们的注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当时,在阿夸维瓦家族孔韦拉斯诺伯爵的统治下,人们有了一些争斗和不和。于是,逃离那儿的劳动人民在这个城镇中就开始多起来,这个城镇也就逐渐的成为人口聚集之地,在人们的勤劳耕作之下,阿尔贝罗贝洛最终变成了一块富饶的土地。孔韦拉斯诺伯爵授权该地人民可以建立干燥的房屋,这是为了万一皇室人员过来视察,可以很方便的将这些房屋拆除。
事实上,按照巴姆马蒂卡·德·巴罗尼巴斯所言,城市聚集带的产生是需要税务作为代价的。这个玩笑似的授权实际上为当时节约下了这笔不公正的税金支出。公元1797年,一群勇敢的人们从阿尔贝罗贝洛跑过来,他们烦透了原先的不稳定的条件。就去了
塔兰托,去寻求波旁国王弗拉迪南多五世的帮助。波旁国王曾经听过他们的诉说,并且许下诺言去帮助他们。
1797年,5月27日,国王签署了一项法令,正是因为这项法令的实施,这个小村庄获得了自由。在房屋的外部使用了大片的石头,这种情况当时占了小城镇房屋建筑的主体部分。而沥青覆盖了这个圆锥形状的屋顶,创造出一个令人感到无比奇妙的城市中心,具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吸引了现今世界上的无数人都过来参观,只为一睹其奇异之风采。
世遗会评价
意大利普利亚区南部发现的圆顶石屋,是一种石灰石住所,是史前建筑技术中无灰泥建筑技术的典型代表,该技术在这一地区仍然沿用。圆顶石屋是由从附近地区采集来的石灰石石块粗糙堆砌而成的。由石灰石板撑起的金字塔形、圆锥形或球状屋顶是石屋的特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