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科
拉斯科(Lascaux),保存史前绘画和雕刻较为丰富精彩的石灰岩溶洞。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发现于1940年。因洞中各种图像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多样,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发现
1940年9月12日,多尔多涅省的4个儿童在和他们的宠物狗玩耍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追逐野兔的狗掉入了一个洞穴内。他们挖开洞顶,利用绳索进入洞内,发现了洞内庞大的壁画,年底法国政府就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洞穴在1948年才向公众开放。1953年时洞穴每天要接待一千多名游客,为了防止游人破坏,法国政府在1963年关闭了洞穴,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才能入内。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公众的浏览欲望,法国政府在1983年建立了拉斯科洞穴2号,其中的壁画作品完全模仿自拉斯科洞窟。2001年时,拉斯科洞窟的壁画上出现了菌斑,而此前不久政府部门为了维持洞内温度与湿度,安装过一套空调系统。但空调系统是否是导致菌斑出现的直接原因还不能确定。2008年中真菌再次出现在了洞窟内,这次的真菌侵袭使得一些壁画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险些使得拉斯科洞窟壁画成为濒危世界遗产。
景观
拉斯科较为庞大,重要的绘画遗迹均集中于主厅和两个主要洞道中。主厅面积为138平方米,洞壁上许多动物形象呈水平排列状。厅中入口对面一块崩裂的壁面上,绘有长达5米的大野牛,由黑线勾出轮廓,头、腿和腹部的下沿也涂有黑色。尤其是野牛的头部代表着拉斯科洞线描的最高成就。其他还有马、母鹿、棕熊和怪兽等。在洞窟入口对面左侧的中轴画廊,其左右两壁绘有牛、马、野驴和母鹿、野山羊等。“中国马”位于右壁,以黑色勾出轮廓,褐色和黑色涂染。马的腰身肥大,腿短且瘦劲,表现风格与主厅的绘画迥然不同。在靠近主厅的一条洞道中,动物形象多为线刻,尤以侧端井状坑坑壁上的“人与欧洲野牛争斗”最为突出。
从主厅和中轴画廊的绘画形象看,每个阶段的绘画均排列有序,很少出现叠压,图像与图像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呼应关系,很像是史前人在刻绘之先曾做过统一构思和布局。据分析,认为该洞窟中各种形象属14种相互继承的风格。其主要图像又归属3个阶段:早期主要为单色线描,以主厅中的两头大野牛为代表;中期用黑色勾轮廓,红、褐色涂染,以“中国马”为代表;晚期主要用黑色绘制,以中轴画廊左壁的大黑牛为代表。上述3个阶段均属于奥瑞纳-佩里戈尔文化圈。拉斯科洞穴壁画是研究旧石器时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例证。
整个洞窟的结构颇为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主洞、边洞、后洞与联系三个部分的通道。其洞口由于地质作用已经被封闭,洞窟被发现后才将洞口重新清理了出来。洞内总共有近一千五百个岩石雕刻和五百余幅绘画。这些绘画中有100多幅是动物绘画,内容包括牛、马、熊、狼、鹿、鸟与人。画面大小约为1至5米,风格粗犷,多为动物形象的轮廓外形。这些图画除了用木炭涂抹出的黑色外,还有利用彩色土壤及石头研磨调制的红色和黄色等颜色。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这些图画大致完成于一万五千年以前。
首次展出
巴黎时间2015年5月20日至8月30日,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巡展首次在巴黎凡尔赛门展出。
拉斯科洞穴壁画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特涅克村的韦泽尔峡谷,是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距今已有2万年,于1940年被挖掘。1979年,拉斯科洞窟与周边韦泽尔峡谷内的众多洞穴壁画一起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拉斯科洞窟中的壁画有大约1000幅,由史前人类绘制在岩壁上的马、牛等多种动物画组成。为了保护岩洞中的壁画,防止空气侵蚀、霉菌和人为破坏,法国当地政府已对普通民众关闭岩洞。
据报道,拉斯科洞窟壁画国际巡展从2012年开始,经过美国的休斯敦与芝加哥,以及加拿大和比利,随后抵达巴黎。本次拉斯科洞穴壁画国际巡展展示的壁画都以原窟壁画实际大小为准模仿,以5大展览主题让世人体验史前人类文明。
参考资料
法国拉斯科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巡展首次在巴黎凡尔赛门展出.化石网.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