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冬青
海南冬青(学名:Ilex hainanensis Merr.)是冬青科冬青属的常绿乔木,海南冬青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密林或疏林中。此外,海南冬青也分布在琉球、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5-8米;小枝纤细,稍之字形,褐色或黑褐色,当年生小枝具纵深的沟及棱,疏被明显的微柔毛,2至3年生枝近四棱形,多皱,变无毛,具隆起的狭新月形叶痕,无皮孔;顶芽很小,通常不发育。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薄革质或纸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或卵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骤然渐尖,基部钝,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干时橄榄色或褐橄榄色,无光泽,主脉在叶面凹陷,被微柔毛,背面隆起,无毛,侧脉9-10对,两面稍凸起,于叶缘附近网结,网状脉两面明显;叶柄长5-10毫米,上面具深而狭的纵沟,沟内被微柔毛,背面圆形,无毛。
聚伞花序簇生或假圆锥花序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疏被短的微柔毛,苞片三角形早落。雄花序:单个聚伞花序具1-5花,近伞形花序状,总花梗长1-3毫米,花梗长1-2毫米,具基生小苞片2枚;花5或6基数,淡紫色;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无毛,5或6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啮蚀状,无缘毛;花冠辐状,直径5-6毫米,花瓣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圆形,基部稍合生;雄蕊长不及花瓣,花药长圆形;退化子房垫状,顶端具短喙。雌花序簇的单个分枝为具1-3花的聚伞花序,总花梗长1-3毫米,花梗长约3毫米,具2枚基生小苞片;花萼与花瓣同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2,败育花药箭头状,顶端具短尖头;子房卵球形,直径约1.5毫米,无毛,柱头厚盘状,分裂。果近球状椭圆形,长约4毫米,直径约3毫米,幼时绿色,干时具纵棱槽,宿存花萼平展,直径约3毫米,裂片三角形;宿存柱头头状或厚盘形;分核(5-)6,椭圆体形,长约3毫米,背部宽约1毫米,两端尖,背部粗糙,具1纵沟,侧面平滑,内果皮木质。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省(茂名市、阳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津、融水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宁阳)、海南省(凌水、万宁市、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崖州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榕江县、从江县)和云南省东南部(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与处理
每年10-12月,当果实变红时将果实采回,集中堆沤3-5天,搓去果皮与果肉,水洗出种子。将种子摊平晾干,置于4℃条件下保存不少于3个月。
播种育苗
苗期管理
栽培技术
定植
沿山坡水平线修筑梯级,畦间距离1.5米。在畦上按株距1米挖穴,穴宽0.5米,穴深0.3米。每穴施腐熟堆肥或厩肥3-5千克,覆土回穴时与土壤拌匀。肥料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的规定。
春植宜在3-5月;秋植宜在9-10月。
每穴定植种苗1株。以覆土埋没根茎处为宜,覆土后压实,浇足定根水。
管理
病虫防治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照“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化学防治
保护现状
海南冬青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