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额刺糠虾
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 Ii,1936)是糠虾科刺糠虾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最大体长,雄性10.5mm,雌性10mm。甲壳亚门表面光滑,不具刺或皱褶。南海标本头胸甲前缘突出为三角形的额板,末端较尖,但不呈刺状,稍超过眼柄的基部,伸至第1触角柄第1节中部附近;与黄海、东海标本相比,额板较短,末端稍钝,头胸甲前侧角圆。眼宽,角膜肾形,稍宽于眼柄,长度与眼柄略等。眼柄基半具稀疏的细毛。雄性第1触角柄较粗壮,第1节较第3节稍短而细,约为第2节长度的。雄性突起较长,略呈马蹄形,约为第3节长度的1/2。第2触角鳞片披针形,周围具毛,长约为宽的6倍。末节短小,长大于宽,约为鳞片全长的1/5,末端圆。上唇长略大于宽,前缘具1粗刺突,稍大于上唇本身的长度1/2,刺突末端几乎达到大颚触须第2节中部。第3—8胸肢内肢掌节由6—9小节构成。雄性第4腹肢外肢基节特别长,长约为末节的16倍左右,内末角具1粗刚毛,其长度不足基节的l/4,约为末节的4倍;末节特别短小,向内侧斜伸,末端并列2根不等长刚毛,较短者与基节末端刚毛长度略等。尾节长三角形,长约为第6腹节的,为基部宽的;基部侧缘一般各具2—3小刺,少数标本多达5刺,向后一段光滑,逐渐趋窄;侧缘后半约具15—23个大小近似的刺,少数标本多达28刺;末端窄,具2对约等长的大刺䱻,约为尾节长度的1/13,外侧刺的基部在内侧刺基部稍前处,也可视为侧缘末端刺。尾肢内肢较纤细,稍长于尾节,内缘平衡囊下具2—3小刺。南海标本个体一般都较小,其中许多未达性成熟,与Ii(1936)的原始描述和图相比,额板显著较短;第3—8胸肢内肢掌节由6—9小节构成。而Ii采自朝鲜仁川港和日本沿海的标本额板很长,末端很尖,呈刺状,伸达第1触角柄第2节末部,甚至达到第3节基部;第3—8胸肢内肢掌节9—11节,多数为10节。南海标本与黄海标本相比,尾节显著短,但雄性第4腹肢构造、尾节形状和侧缘刺的排列式样则与之完全相同。作者采自黄海的标本,额板长短有较大变异,一般大个体的较长。标本采集地 雌雄两性标本5447个。辽宁省:庄河市,辽河口(营口市、四道沟);河北省:南堡,海河口(塘沽区),黄骅(岐口),丰南(涧河);山东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烟台市,青岛市(阴岛、沙子口);江苏省:吕四港(大洋港),赣榆区,连云港港(墟沟、西连岛)。采集时间自1951年5月30日至1985年9月23日。31♂♂,80♀♀,22幼,东海:1959年1月10日至10月25日采自28°00′—30°00′N,121°15′—123°00′E,水深8—94m;8♂♂,18♀♀,1985年10月21日至7月22日采自长江口30°10′—31°15′N,122°00′—124°20′E,水深7—10m;114♂♂,215♀♀,1992年3月27日至4月5日采自嵊泗县列岛附近海域;1 ♂,57F-085,1957年3月4日采自福建沙江;1♂,28♀♀,57F-250b,1957年3月28日采自厦门市;南海:大量标本,标本号7D590—330,1959年4月23日采自广东湛江沿岸水域。本种为近岸河口数量很大的常见种。
栖息环境
常见于近岸河口。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