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艺

刘艺

刘艺,(1930—1990)著名导演。别号博慧,又名鲁风。诸城市人。政治作战学校影剧系毕业。后投身官办影视事业,历任台湾省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部协理、导演,并执教政治作战学校、艺专、“世界新专”、中国文化大学。另兼任“国家文化基金会”、军方新文艺运动委员会、实验电影金穗奖评审委员会、“中国影评人协会”秘书长,总干事等职。1990年去世。

人物介绍

出生于1930年2月24日山东诸城,原名刘嘉禄,初中三年级时改名刘嘉祥。1945年报名参加「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志愿从军运动,二次大战结束之後继续接受军事教育,并随同流亡学生离开大陆,於1950年元月抵达台湾省,改名为刘艺。

因为参加“国防部”干训班之故,接受了电影放映技术的训练,结训後考入政公干部学校(後改为政治作战学校)戏剧组就读。1953年毕业之後,进入当时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後改组为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制片厂工作,参与的工作范围极广,包括场记、场务、剧务、配乐、宣传、剪辑等工作,也参与过多部中外合作的影片,更在1963年结识美国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後来在劳勃怀斯的作品《圣保罗炮艇》中担任导演助手。

1958年他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自此展开他的电影文字创作生涯。1960年经由当时正在编辑联合报影剧版的黄仁 引荐,开始为联合报及其他报纸撰写电影评论,三年後与黄仁、老沙、鲁稚子、白景瑞、哈公、骆仁逸等人一起成立「中国影评人协会」。自1964年起,开始接受各大专院校之邀担任教席,也广受各国与众多国际性影展的邀约,前往访问之国家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1990年因肝病过世。

执导影片

有《哑女情深》、《还君明珠双泪垂》等,著有《十大名歌剧》、《电影艺术》等。

导演作品

1963 《薇薇的周记》

1965 《农机花木兰》

1967 《月满西楼》

1967 《水力发电在台湾》(纪录片)

1969 《中影简介》(纪录片)

1970 《葡萄成熟时》 The Ripening Grape

1971 《琴韵心声》

1971 《还君明珠双泪垂》 Indebted for Life and Love

1972 《庄敬自强》(纪录片)

1973 《中国国民党简介》(纪录片)

1974 《长情万缕》 Long Way From Home

1975 《战地英豪》 Heroes Behind the Enemy Lines

1976 《清明上河图》 (纪录片)

1977 《法网追踪》 The Youthful Delinquents

1978 《中国古典绘画》 (纪录片)

1979 《出警入图》 (纪录片)

编剧作品

1963 《三笑姻缘》

1963 《薇薇的周记》

1964 《第七号女间谍》

1965 《天涯不了情》

1965 《哑女情深》 The Silent Wife

1966 《流亡曲》

1966 《花语》

1966 《李娃》 The Story of Lee Wah

1967 《月满西楼》(与琼瑶合作改编)

1968 《枫叶师生情》

1968 《乾坤三决斗》 The Valiant Villain

1969 《泪的小花》

1970 《葡萄成熟时》 The Ripening Grape

1971 《密使》

1974 《长情万缕》 Long Way From Home

1977 《法网追踪》 The Youthful Delinquents

剪接作品

1981 《三八亲姆憨亲家》

1981 《中国洞房奇谭》

作品年表 - 制片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86 《父子关系》

1988 《怨女》 Rouge of The North

策划作品

1965 《婉君表妹》 Four Loves

著作作品

1968 『电影工作临场录』

1972 『电影艺术论集』

1973 『我看电影』

1976 『电影世界』

1978 『奥斯卡五十年』

1979 『电影论坛』

1982 『电影笔记』

1984 『电影的创作鉴赏与批评』

编著作品

1978 『认识实验电影』

译著作品

1958 『如何拍摄好电影』

1959 『十大名歌剧

1960 『电影制作秘奥』

1961 『电影构成』

1963 『电影艺术』

1964 『电影欣赏途径』

人物经历

1930 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原名刘佳禄。

1943 只身离乡到安徽省入读山东省立临时中学二年级。

1944 转学考入“国立”第二十二中学初中三年级,不久随校西迁,徒步自安徽、经河南省、湖北、西等地,最後抵达汉阴县复课。

1945 从军入伍,并於同年二战胜利後奉调到陜西省驻防,继续接受军事教育。

1948 高中毕业後投考北大、清华、中央大学均落选。奉令到嘉兴市参加“国防部”预备干部训练团。

1949 随团抵达广州市,再转海路到厦门市,於同年7月30日随同山东省流亡学生离开厦门,次日抵达澎湖马公。

1950 自澎湖到台湾省,改名为刘艺。

1953 自政工干校毕业,隔月进入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工作。

1957 五月底与谢玉梅女士结婚;於同年11月底参加中义合作片《万里长城》La Grande Muraglia的拍摄工作。

1958 奉调中影台北总公司工作。

1962 担任中日合作片《秦始皇》副导,随片赴日本工作。并於年底再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为该片拷贝配音。

1963 开始为中央日报撰写影评长达两年之久。

1964 开始兼任政公干校与“国立”艺专的教职工作。

1966 除了编写电影剧本《李娃》、《花语》、《流亡曲》之外,为远东纺织公司编导纪录片;同时与平鑫涛、高山岚、张国雄合作为皇冠杂志社编导国内第一部纸上电影《幸运草》。

1967 为台湾电力公司编导记录片《水力发电在台湾》;当年获选为由青年商会主办之第五届台湾省十大杰出青年。

1968 开始在中国文化学院日间部与夜间部兼课。

1969 经由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主任舒辅博士推荐,接受西德政府新闻部邀请前往访问,并藉此观摩欧洲电影事业。

1970 应巴黎联合国科学文教会(UNESCO)之邀请,撰写英文特稿The Film Statu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三月,接受日本制片人协会邀请,前往大阪出席第一届日本国际影展,并参观万国博览会。

1972 为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写连续剧「万古流芳」,共编写十集;接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聘请,於该校电影科担任教职一年;为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新闻局导演纪录片《庄敬自强》。

1973 分别接受蘇格兰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西班牙圣巴斯坦国际影展、爱尔兰考克国际影展、瑞士卢卡诺国际影展、法国坎城国际电视节、德国柏林广播器材展览会等邀约,此行除了参加欧洲地区的国际影展,并参观多处制片厂与电影学校。

1975 以《长情万缕》获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76 创办附属於中国影评人协会的大专学生电影欣赏会,以提高欣赏水准为宗旨;八月时为新闻局筹画纪录片《中国古典绘画》;十月以《清明上河图》获得金马奖。

1977 为中影股份编导《出警入跸图》;完成《法网追踪》的拍摄工作,并於同年该片获选为教育部优良教育电影,并获司法行政部嘉奖。

1978 担任国内实验电影第一届评审委员,并与王晓祥、鲁稚子等人举办实验电影演讲会与欣赏会;年底,为台湾电影事业基金会编辑「认识实验电影」手册。

1984 担任第二十一届金马奖评审,和汪莹赖声川三人组成之小组针对本届金马奖评审过程及方法的缺失,提出七点改进建议。

1986 担任第九届金穗奖评审,和其他十位评审共同建议主办单位来年将甄选范围扩大,容纳新兴的录影带和MTV等项目。

1987 应美国影艺学院主席劳勃怀丝邀请,与导演杨德昌等人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

1988 获邀参加澳洲雪梨影展。

1989 获邀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及东京影展。

担任新加坡「第二届台湾省电影节」台湾影人代表团团长。

1989 获邀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及东京影展。

担任新加坡「第二届台湾电影节」台湾影人代表团团长。

1990 三月六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瘤破裂病逝於林口长庚医院,享年六十二岁。

电影资料馆於六月举办「刘艺、但汉章纪念展」,放映多部两位资深影人所执导的影片。

获奖纪录

曾获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中国文艺协会”杰出电影编导奖,“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优秀影片最佳策划奖,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佳作剧本奖等。

1966 以《哑女情深》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

1967年列名台湾省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

1968 以《月满西楼》获台湾文艺协会颁发「杰出电影编导奖章」。

1970 以《还君明珠双泪垂》获选为教育部优良教育电影,并於亚洲影展获「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奖」。

1975 以《长情万缕》获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76 以《清明上河图》获第十三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策划奖。

参考资料

刘艺 Yi Liu.豆瓣电影.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