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万
施万,清代诗人,字大乾,号汗漫子,出生于杭州市(今杭州)。他以其诗歌作品闻名,尤其擅长篆书和隶书,其印章制作技艺也颇有名气,被认为与何震、陈士相媲美。此外,他还著有《广印人传》一书。
人物生平
教育背景
施万(Theodor Ambrose Hubert Schwann,1810-1882),德国著名动物学及生理学家,1810年12月7日出生于诺伊斯,1882年1月11日在科隆逝世。他曾就读于波恩、符兹堡和柏林洪堡大学,并于18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了生理学家J.P.弥勒的助手。
职业生涯
施万的职业生涯始于1834年至1889年间,这段时间是他科研工作最为富有创新的时期。他对消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胃蛋白酶的重要消化物质。他还设计了实验,测量肌肉在同等负荷下的收缩变化,从而将物理学方法引入生理学研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施万还通过实验证明了酒精发酵与酵母的代谢活动相关,以及有机化合物腐烂是由活的微生物引起的。他是第一个提出“代谢作用”概念的人。1839年,他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在这部著作中,他受到了植物学家M.J.施莱登的影响,提出了脊索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相似性,并认为细胞是所有组织的基本单位。尽管这些细胞在生理特性上有显著差异,但他推测它们可能遵循相同的发育规律。施万与施莱登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但他们也接受了一些被后来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如细胞形成的方式。直到路易斯·巴斯德的实验成果出现,施万的理论才得到了证实。
学术成就
施万在1839至1848年间担任卢万大学的生理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开发了胆导管实验技术,研究胆汁在消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胆汁在消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1848年起,他在列日大学担任生理学教授,并同时负责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教学。在那个工业迅速发展的地区,他还研制了一系列用于煤矿的排水和救援设备。直至1879年退休前,他一直致力于生理学教学。晚年,施万表现出愈发浓厚的宗教信仰。
主要作品
施万的主要作品包括《广印人传》等。
参考资料
德国动物学家和生理学家施万T.A.H..德国动物学家和生理学家施万T.A.H..2024-09-15
德国施万-斯特比洛在义乌开展维护自主知识产权行动.德国施万-斯特比洛在义乌开展维护自主知识产权行动.2024-09-15
施万.中国知网.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