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位于英国的不列颠岛上,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

哈德良长城包括城墙、瞭望塔、里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哈德良长城与安敦尼长城、日耳曼长城(德国长城)共同组成了古罗马长城体系。

基本情况

在罗马皇帝普布利乌斯·哈德良统治的时代(公元117年-138年),罗马帝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对外战争,疆域的扩张早已基本完成。在边远地区进行战争已日益艰难,胜负更为难料,占领的地区更难以稳定,也更为无实利可图。而且,罗马帝国的过度扩张,使其不得不面临来自自身的危险,在当时的条件下,维持现有的庞大帝国已十分不易。哈德良皇帝下令停止对外扩张,开始对外谋求和平。哈德良长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造的,并以哈德良命名。而普布利乌斯·哈德良本人也在罗马帝国中的历史上被称为贤帝,其统治期间为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时代。

早在公元43年,罗马军团入侵了不列颠,只是占领到二十一世纪时的英格兰地区,难以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苏格兰人屡次进犯罗马帝国的占领地。哈德良皇帝来到英国视察,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由3个罗马军团历时约6年(公元122—127年)分段筑成了哈德良长城,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罗马帝国来说,这也是一项惊人的庞大工程。在罗马人看来,长城以南,是受罗马教化的“文明人”,长城以北,是“野蛮人”(Barbarian)。电影《亚瑟王》中,一道近似中国长城的高墙曾多次出现。与亚瑟源自神话不同,这道高墙名为哈德良长城,来源于真实生活。普布利乌斯·哈德良长城(英语普布利乌斯·哈德良's Wall拉丁语:Vallum Hadrianus),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

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罗马人称其为喀里多尼亚人,Caledonia)反攻,保护已控制的英格兰的经济,而且开始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把它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1987年,哈德良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43年,罗马人侵占了不列颠。公元122年,罗马皇帝普布利乌斯·哈德良(公元76-138年)巡视英国时,决定在北英格兰修建长城,用来抵御北方的敌人。长城全长117.48公里,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上面筑有堡垒、北京奥林匹克塔等,工程耗时6年。

公元142年,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以北又修筑长达37公里的安敦尼长城。  长城的修建,一方面显示了罗马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罗马人开拓疆土的示威。

但当时间来到公元3世纪,整个罗马世界都开始出现滑坡迹象。处于最偏远地区的不列颠,自然无法能逃脱这种随大厦倾覆的命运。哈德良长城的沿线驻军开始遭削减,幅度可达惊人的50%。这是由于新继位的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不信任地方军队,为确保地方实力派不能威胁中央,索性将原有的行政区域都切割得更为细碎,军队也随之变得更加分散。不过,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后方机动兵力。这才确保哈德良长城防线能坚持到更加不堪的4世纪开始。

在君士坦丁皇帝深化军制改革后,由于资源有限,罗马军团的所有武装被划分为边防军和野战军,位于一线的守备部队不再倾向于机动作战,而是固守在要塞里等待后方的野战军来解救自己。如此一来,整个长城汽车都失去了其积极反抗措施,便很容易被占据主动权的入侵者击破。公元368年,南下的皮克特人就终于突破了这条边境。此后的不列颠尼亚,更是频繁遭到海上与陆地的双重攻击。

到公元5世纪,不列颠行省开始迎来自己的最终的命运。此时这座孤岛的兵力只剩下约1万人,海军舰队早已不复存在。此时罗马的核心区也危在旦夕,于是要抽调岛上兵力去驰援意大利战场。当西罗马随着斯提利科一起走向衰亡,整个英国也终于被遗弃。从公元410年开始,皇帝不再向这个遥远的行省征收税赋,也不再派遣兵力以及发放薪水给尚在编的士兵。任由这里被撒克逊人和皮克特人袭击。哈德良长城也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而逐渐废弃,取代其保卫职责的是不列颠各大城市修筑的城墙。

但哈德良长城的命运并未就此终结。随着大不列颠岛在入侵浪潮中改弦更张,它的部分堡垒遗址被当地人再次修使用。不堪使用的部分也没有被浪费,有大批石料被拆下来用于修建瑟尔沃尔城堡、拉纳科斯特修道院教堂和波尔柏沙教区礼拜堂。直到18世纪中期,哈德良长城依旧发光发热,它优质的石料仍被用于铺设军用道路。直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学发展,余下部分才免于被历史尘埃所湮没。

历史沿革

公元122年,普布利乌斯·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罗马人称其为喀里多尼亚人,Caledonia)反攻,保护已控制的英格兰的经济,开始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1987年,哈德良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43年,罗马人侵占英国。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76-138年)巡视不列颠,决定在北英格兰修建长城,抵御北方的敌人。长城全长73公里,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上面筑有堡垒、瞭望塔等,工程耗时6年。

公元142年,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以北又修筑长达37公里的安敦尼长城。长城的修建,一方面显示了罗马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罗马人开拓疆土的示威。

哈德良长城现已破败不堪,只能从少数断壁残垣和残存的基座一窥昔日的雄风。女王陛下政府自19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组织地保护哈德良长城。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制定《古迹与考古地区法》,哈德良长城的保护遂有法可依。

公元122年,普布利乌斯·哈德良国王命令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界上修筑一条长约118千米的长城。哈德良长城既是当时军事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例的说明了当时罗马人的技术水平,战略思想和地质学的发展。

公元2世纪建造的英国哈德良长城是一道巨大的屏障。逶迤于北英格兰绵绵的哈德良长城全长120公里,约4.5米高,2.5-3米宽,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砌成,即便按典型的罗马帝国宏伟标准来衡量,它仍是一项惊人的雄心勃勃的建筑工程。几个世纪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为此争论不休。而每次新的挖掘都会使辩论继续下去。哈德良长城的传记作者作了简单的阐述:帝王建造哈德良长城是为了把罗马人与外邦人分隔开来。

建筑风格

哈德良长城从东海岸泰恩河口,至西海岸新区索尔韦湾,横贯大不列颠岛的颈部,全长117公里,要过河,要通过大段不毛之地,先要克服地质方面的困难。建成时高约5米,2.5-3米宽,从西段开始,用草泥建造,后来全部改用石块,共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城墙上本来还有木栅。材料方面也是非同小可。

城墙的南北两侧挖有壕沟,约3米深9米宽。南壕沟离城墙较远,两侧各有一道高土屯,高土屯与城墙之间有一条军用道路。北壕沟离城墙较近,可能更深更宽一些,两侧无高土屯。长城每隔一罗马里(约为1481米),建有一座里堡(mile-castle),每座里堡大概能容纳60人。在两座里堡之间有两座塔楼(turret),作为哨所。如果有敌情,守卫者能很快地以火光为信号,并沿长城传递,如同中国长城的狼烟烽火。这样,一些军人驻守在长城上,但大部分军队驻扎在长城的南面。沿途建有16座要塞(fort),里面有指挥部、营房、粮仓、医院、甚至庙宇等。一座要塞能容纳500到1000名士兵,这时普布利乌斯·哈德良沿线成了一万多军队的驻地,开始是骑兵部队,后来又增加了步兵。这些军人来自帝国各地,独立编制,保留各自习俗,宗教,人数多的建有自己的庙宇。

哈德良长城更象是形象工程,代表了罗马帝国的富庶和强大。同时也传达了一个不言而喻的信息:罗马帝国无意挥师北进。哈德良长城加快了大不列颠岛的和平进程。大量的军队在这里驻守,随之而来的,有各种各样的工匠、商贩,再加上部分随军家属,这些人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长城以北的人,也可通过关口进行交易。长城两边逐渐出现了不少的小城镇,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严格说来,哈德良长城和其他边境设施一样,也没能阻止罗马帝国的进一步扩张:帝国的富庶吸引着大批移民和平涌入。罗马帝国没能逃过成也扩张,败也扩张的运数。

哈德良长城从未发生过太大的战事,也没有太多的英雄传奇。无论是罗马诗人,还是英国诗人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诗篇。随着罗马帝国衰落,哈德良长城383年终于弃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不列颠长期陷于割据状态,这条罗马人强加的边界长城不再有任何意义。自然侵蚀和主要是人为破坏,如大量石块被盗、长长一段被平整造路等,哈德良长城已成残迹。面对哈德良长城,人们会怀想罗马帝国的荣耀,也会感叹岁月的无情。

除了军事方面的需要,哈德良长城的设施同样照顾到了驻军生活。长城沿线配置了16座要塞(fort),当中有储物室、礼拜堂、事务大厅和医务室。甚至还有商店与作坊,为士兵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一座要塞能够容纳500到1000名士兵,这时的普布利乌斯·哈德良沿线成了一万多军队的驻地,开始是骑兵部队,后来又增加了步兵。如此复杂的建筑群自然是耗时耗材。据后世学者统计,建造哈德良长城的石料就达到371.35万吨。再考虑到英国难以完全自己供应全部石材和混凝土,工程的后勤调度困难也可想而知。何况罗马当局也也没有征发当地民夫,完全让军团士兵依照传统进行作业。此后经过6年的不断加强,才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文化内涵

早在几代人之前的公元43年,罗马军人入侵了不列颠。84年罗马军团向北推进,在苏格兰东北部蒙斯·格劳匹斯战役中最终征服了当地的一些骚乱的苏格兰人的部落。然而罗马的胜利是短暂的。在122年普布利乌斯·哈德良到来之时,罗马军队已撤退到泰恩山谷地区。在那里,他们早已修筑的斯坦格特道路和一些要塞,形成了从科布里奇到长莱尔长128公里西部地区的边界。哈德良似乎已得出这样一个气馁的结论:北英国的异邦人是不可能被制服的。因此他要建造一道屹立在他庞大帝国西北端的永久性的屏障。它既是罗马政权的象征。

哈德良长城建在离斯坦格特和泰恩山峪以北几公里的地方,得架桥过河,还得通过荒野的不毛之地。这项工程召来了技术娴熟的工程师,建筑师和石匠。罗马军团中巨大的兵力使这项工程有可能在七八年之中完成。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计划几经改变。例如,长城汽车的宽度一变再变;西段最初是用草泥建造的,后来用石块改建。原先的长城有间隔的城堡(一罗马里的间隔,约为1481米一个城堡)和塔楼(在每两个城堡之间,两座塔楼均等地间隔着)。这些城堡可供一些军人居住,但大部分军队驻扎在长城的南面。不久所有这些都发生了变化,在长城沿线又建起了14座新的要塞,包括那些仍能在豪斯坦茨,切斯特斯和伯特斯威尔看得到的要塞。哈德良前线成了约1万军队的驻地。除了有城堡、塔楼和要塞和长城,还有道路,给养基地和土木工事。人们在两个坚实土丘之间仍然看得见平底的万勒姆壕沟。它与城墙平行,向南伸展。沿着这条军事通道、长城和万勒姆壕沟之间有一条小道。斯坦格特路旁的哈德良长城南面有两处特别有趣的遗址:科布里奇和文多赖达两地都有交口称誉的博物馆,也都有令人瞩目的考古发现。这些被挖掘出来的遗迹扑朔迷离,展现了几百年来占有和使用的许多变化。

1964年在科布里奇发现的一个木质棋子,上面有公元2世纪的罗马纹章。在文多赖达有一座罗马里程碑仍然屹立在斯坦恩盖特原来的地方。这里的现代修复工程有助于参观者欣赏哈德良长城,它是一道令人惊叹的屏障。在这遗址中最著名的发现是一批木简,论述罗马给养和人事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哈德良长城上的石块被盗(这个地区的许多建筑物上留有证据),在一些地方,因开采使用炸药而遭到破坏。约在18世纪,哈德良长城的长长一段被平整造路(系今天的6318乙级道路)。尽管这样,哈德良长城至今仍然宏伟地透迤在陡峭险崖之巅,成为大不列颠岛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除哈德良长城各处的博物馆外,其他博物馆也不应忽略。靠近泰恩的纽卡斯尔大学四方院内的古迹博物馆有哈德良长城的模型。在托马斯·卡莱尔一个塔利家庭博物馆收藏了不少碑文和其他许多有用的展品。在卡佛伦的一座罗马军事博物馆详尽地展示了士兵的生活。近豪斯特茨,长城横卧孤零零的小丘上。那里,人们目睹一座城堡的断墙残壁。它曾拥有可容纳1000官兵和一所医院的营房。

发展保护

中原地区有万里长城,英国则有哈德良长城。但与中国长城相比,普布利乌斯·哈德良只能说是“短”城,而且今日所存,只是考古发掘出的小部分遗址。

立法保护政府为主

哈德良长城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十分可观。它支离破碎、不相连续地穿越了北英格兰的3郡12县和两个政府行政区,90%以上地段属于私人地产,管理工作因而涉及50多个机构和700多名私人业主。而且,不同地段的地貌也大不相同,从西部的盐沼到中部壮观的丘阜再至东部人口稠密的城市,对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哈德良长城管理和保护工作可以看出,英国各级政府在保护本国世界遗产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女王陛下政府早自1880年代起,就开始介入哈德良长城的保护工作。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制订了《古迹与考古地区法》,并于1928年把哈德良长城置于该法律保护之下。如今,英国政府不仅通过各种立法保护遗产,也是遗产保护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各景区的门票收入往往由地方政府处置,但只能用于维护景区及其服务设施,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挪作他用。

规划监测注重细节

哈德良长城的保护有3个显著特点:首先,每5年制订一份统一的管理规划,不仅确定5年内要达成的中期目标,也确立了对未来30年保护管理工作的长期指导原则。从规划所确认的对保护工作的四项基本要求中,亦可略为了解英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这四项要求是:第一、保护考古遗址和周围有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第二、促进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农牧业体系的发展,以免现代农耕或畜牧方式改变原有景观;第三、合理规划公众游览路线和游览方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通过遗产管理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其次,设立了定期监测长城保护状况的机制,利用一切可行机会改善长城的保护工作。

重建仿建保护为先

和中国长城一样,“重建”或“仿建”在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与

管理工作中,也是一个敏感和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奥斯汀先生说,任何世界遗产,其价值完全在于它的真实。不论“重建”还是“仿建”,其目的应主要是为保护遗址,并帮助游客加深对世界遗产的历史背景和独特价值的理解。其前提则是原址业已经过充分的考古发掘。并且,仿建物绝不能覆盖、取代或破坏原址。以新覆旧,以假乱真,是一种严重的破坏世界遗产的行为。

管理得当共创双赢

开发和利用世界遗产的旅游与经济价值,常被认为与遗产保护相矛盾。但在哈德良长城,由于管理得当,遗产利用与保护已经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遗产的得当保护大大扩充了哈德良长城的旅游开发空间,景区从1987年获得世界遗产资格时的5个增加到二十一世纪初的11个,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达6000多个,年收入高达1.34亿英镑。当地居民深受其惠。因此,对于哈德良长城,英国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宣传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哈德良长城在制订新的管理规划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可持续的农牧业发展,哈德良长城所在人文与自然景观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对哈德良长城保护构成严重打击。奥斯汀说,绝不能把当地居民和他们的经济活动视为遗产保护的敌人,相反,应当考虑他们的需要,获得他们的理解与合作。比如,在选择新的考古挖掘地点时,哈德良长城管理规划会把失业率较高的地区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因为新的考古发掘景点势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哈德良长城的保护,远不仅限于保护长城本身,也包括长城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英国共有5处世界自然遗产,20处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巨石阵以其神秘和壮观著称,丘园不仅集世界植物搜集与研究大成,园林设计也赏心悦目。而哈德良长城,假使不是建筑在连绵起伏的壮观丘阜之上,没有那无限辽阔的苍茫大地作为依托,恐怕也不会具有如此令人屏住呼吸的魅力。

长城活动

除了中国的万里长城,英国也有一条长城,而且在欧洲颇有名气。这个英国版长城,是罗马帝国皇帝普布利乌斯·哈德良下令修建的,所以也称为哈德良长城。日前,英国人用举行了照亮哈德良长城的活动,这条有着1800年历史的长城,第一次被火光全部照亮,同时主办方也希望,哈德良长城可以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一条纽带。

哈德良长城始自英国东海岸泰恩河口,至西海岸新区索尔韦湾,全长约135公里。罗马人统治英国期间,哈德良皇帝在公元122年下令修建了这道永久性屏障。它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在大不列颠岛扩张的终止,哈德良长城在198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入新千年后,普布利乌斯·哈德良长城附近的一些学校,纷纷与中国长城附近的学校建立联系,希望以两条长城为纽带,让两国青少年有更多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英国博塞德学校学生: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将去中原地区河北省,去认识中国的长城汽车。中国长城始自河北省,到了那里的学校后,他们将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把长城比喻为一条龙。丹·斯托里:英国博塞德学校学生他们将用火光照亮哈德良长城,全部照亮,他们也想与中国同学照亮中国长城。

千年来首次用火光照彻哈德良长城,也成了英国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参加点亮活动的人都是志愿者和当地学生。组织者模仿古代长城上用狼烟烽火传递情报的形式,用煤气罐替代了牛粪和木柴,在135公里的长城上,每隔250米放置一个煤气罐。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新区,顺序点亮,共用时一小时五分钟。在点亮过程中,长城周边地区的民居都自动关灯一小时,让火焰在夜空中显得更加明亮,游客和参与者可以更真实地体验到古代烽火传递信号的场面。为了抵消煤气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当地居民决定在这一壮观节目结束后,开展植树活动。每使用一个煤气罐,需要植树四棵。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吸引到更多游客,也让民众对长城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有更多了解。

世界纪录

哈德良长城是古罗马世界最长的墙:这是古罗马人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建筑。(吉尼斯)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罗马帝国边界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入选时间: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

2005年——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

2008年——英国安东尼长城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

地理位置:N54 59 33.4 W02 36 03.6

遗产面积: 526.9ha

缓冲区面积: 5,225.7ha

遗产编号:430

遗产描述

罗马帝国的边界由英国的哈德良长城、英国的安东尼长城和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三部分组成。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1987年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德良长城,而英国的安东尼长城和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也相继在2005、2008年被列入该世界文化遗产的扩增部分。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保护已控制的英格兰的经济,开始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哈德良长城长约120公里,几乎向正西方,从泰恩河畔沃尔森德索尔韦湾。哈德良长城包括城墙、瞭望塔、里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A69和B6318公路大体沿城墙而行,从纽卡斯尔到卡莱尔。城墙全部在英格兰境内,西端离苏格兰南界15公里,东端离苏格兰南界110公里。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v),世界遗产委员会首先将英国的安东尼长城作为罗马帝国边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上日耳曼—雷蒂安界墙和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哈德良长城合并成为一项世界遗产——罗马帝国边界。200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又扩展英国的安东尼长城为该项遗产项目的一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罗马石灰墙”代表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的边界线。它延伸超过5000公里,跨越大西洋沿岸北部的英国、欧洲黑海,并从那里到红海和整个北非大西洋沿岸。今天还遗留了生石灰组成的残余建围墙、壕沟、炮台、堡、了望塔和平民定居点。某些部分的线路已经出土,有些经过重建,有的被毁。德国的这两个部分覆盖长度为550公里,从德国西北部直至东南部的多瑙河。118公里长的哈德良长城(英国)是公元122年在哈德良皇帝的命令下建造的,是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省的北部边界。这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证明了古罗马的军事组织状况,并说明了防御技术和地缘战略战略。苏格兰的安东尼长城是一个长达60公里的防御工事,是公元142年由安东尼·庇护皇帝用以防御北部“野蛮人”的。这是罗马帝国边境的最西北部分。

参考资料

从政治象征到文化符号的哈德良长城.光明网.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