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山
天马山位于厦门集美区东部,厦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旁边,海拔393.7米,因形似天马腾空,故名天马山,山的东北、东南、西南面较陡。登顶天马山可以看到后溪镇的全景,大视野的饱览集美北区的大规模厂房。山上建有由花岗石石板台阶和大鹅卵石块组成的登山步道,很适合爬山,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既可领略湖光山色之美,又能一览厦门市风光。
相传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云庄逸士王家禄(王回第六代裔孙,明刑部郎中郑瑞星的女婿)偕妻子郑氏在此结庐隐居,拓景建寺,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天马山似行空的天马,因此得名。天马山上有天马、柱、双兔、海日、天梯等五峰,峰峰苍翠欲滴,宛如翠屏。
天马山有大天马和小天马之分,两个都很陡。小天马全长1.8KM,爬升高度190M。大天马全长2.6KM,总爬升高度为294M,平均坡度为11%,大概为5°左右的角度,在环法自行车赛当中应该可以分到2级爬坡。大小天马虽然不长,但陡峭度却是厦门市的山中最陡的,对于脚力的锻炼是很好的地方,厦门高校每年都会在这儿搞个比赛,比赛奖品是他们去厦门各个企业拉来的赞助,没有学校,政府的任何支持,拉拉队也都是各高校的自行车爱好者。
建设背景
作为连接岛外各区的海翔大道[又称岛外快速路],也将穿山而过。天马山隧道已于2008年5月9日贯通。
地理环境
天马山,与集美区人民相拥海天、命运相连。资料记载,上世纪20年代初,陈嘉庚先生规划在天马山、美人山麓兴建集美农校时已评价:“集美背山面海,后有三山(天马山、玳瑁山、美人山)前有三岛(金门岛、厦门市、鼓浪屿岛)……上世纪70年代之前,天马山为集美千家万户生计默默供给燃料;80年代中后期,厦门火葬场迁徙天马山、修建中华永久墓园,花了很大气力才做好群众工作。改革开放后,集美第一个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就设在天马山南部,福泽6个村居;新世纪人们重视锻炼,一个个健壮身影频闪于天马山山顶。天马山,资源因此而珍贵,历史由此更厚重。
虽如此,但说实话——这20多年来,天马山给人的印象,最深的只有火葬场和墓园了。“火葬场”、“中华永久墓园”变成天马山的标志和代词。为何选这山修建体育公园?记者的天职,是报道客观事件,在事实中寻求答案。几番调查采写下来,我的疑团解开——从山顶眺望,厦门市对金门县,同安区连翔安区,海天一色,美不胜收。厦门、海沧区、集美区、杏林,四座大桥飞架彼岸,厦门岛长江多通途。还有全新内容的集美学村、水陆各半的园博苑、蓬勃发展的北部工业区,真是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天造地设吧,海拔仅394公尺的天马山,渐渐有了厦门中心点的模样。此时的火葬场和墓园,在这幅自然壮丽的新集美画卷中,仅为沧海一粟。如此山色风光令人窒息!因腰疼少有爬山的我,不禁动起一周爬一次天马山的念头。
这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火葬场和墓园亦在其中。假设火葬场至今仍在市区“大生理”那个旮里,公墓将更遥不可及。生死,人类世代繁衍规律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如果亲人仙逝即为“鬼魂”,那么自己最终也是“鬼魂”,何惧之有?天马山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她以母亲般的博大胸襟,慑服顽固陋习,接纳火葬场,开建墓园,让先人们在此走完神圣特殊的人生最后一站,安息在静谧秀丽的风水宝地上。“天马山的发展,嘉庚先生若九泉有知,会满意吗?”我反复咀嚼着。想必会满意的。这不,嘉庚先生安息的集美鳌园,已然成为遐迩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前来观瞻旅游。
人民最大,民意难违。公益性的天马山体育公园,拉开了建设序幕。宽敞的水泥路,沿天马山东麓蜿蜒而上、直抵山顶。6000亩规划山地,停车场、步游道、防火道等配套设施设计齐全。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登高望远,天马山的“牛年”光彩夺目。细听——“天马山体育公园”的新品牌代词离我们已很近了。
参考资料
厦门天马山骑行攻略.厦门本地宝.2024-03-12
天马山.携程旅游.2024-03-10
天马山景点概况.福建旅游资讯网.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