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 of H₂O Resources - CCWR)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中的“承载能力”一词,属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一种。这一概念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资源与环境系统,以及人类或其他生物群体。
内涵
定义
我国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多种定义,其中一些代表性定义包括:
1.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特定社会历史和技术发展阶段,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水资源最大可承载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施雅凤等,1992)
2. 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水资源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刘燕华,1999)
3. 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下,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最大容量。(李令跃,2000)
4. 流域、地区、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前提下,能够维持和支持的人口、经济和环境规模总量。(何希吾,2000)
5. 区域内,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下,天然水资源的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冯尚友,2000)
6. 一定流域或区域内,自身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汪恕诚,2001)
7. 在特定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满足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能够维系有限发展目标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夏军,2002)
尽管表述各异,但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强调水资源的支撑能力。
特征
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 主体是水资源,客体是人类及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或更广泛的生物群体及其生存需求。
2. 具有空间属性,针对特定区域而言,不同区域的水资源量、可利用量、需水量等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3. 具有时序性,计算时应明确时间段,因为社会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随着时间变化。
4.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标准应以“可承载”为准绳。
5. 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应孤立看待水资源系统的作用。
简介
水资源承载能力被定义为“一定区域、一定时段,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系统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规模”。
关系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未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的传统模型、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的模型,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型。这些模型反映了不同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和理念。
影响因素
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系统本身特性和人类活动能力及意识形态,以及定义“是否可承载”的目标差异。
研究框架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框架基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相互制约(模拟)模型”,以“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控制约束,以“支撑最大社会经济规模”为目标,建立最优化模型。这种方法被称为“基于模拟和优化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模型)。
参考资料
什么是水资源承载能力?.宁德市人民政府.2024-10-30
论文解读 | 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分区管控对策.微信公众平台.2024-10-30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上杭县人民政府.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