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潘毅,男,1960年5月出生于江苏吴江黎里,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1977年,潘毅从黎里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2年,潘毅获得清华大学学士,1984年,他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潘毅赴美国留学,并担任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系助教。1991年,潘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担任美国戴顿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1996年,潘毅在美国戴顿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副教授,2000年8月,潘毅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副教授。2005年11月,潘毅到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教师学生座谈。2011年,潘毅在长沙市参加主题为“中外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对比”的专题论坛。2020年11月,潘毅放弃国外的终身教职,回到国内任教,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2022年,潘毅成为吴江区政府特聘顾问。2024年11月,潘毅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围绕人工智能相关话题分享最新观点。
潘毅长期从事计算机与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曾获得IEEE杰出成就奖、IEEE杰出服务奖。2021年,潘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世界1000名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榜单。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7年,潘毅从黎里中学毕业,以江苏省应届高中毕业生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2年,潘毅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同年,他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教。1984年,他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9月,潘毅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系助教,1987年,潘毅赴美国留学,并担任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系助教。1991年,潘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担任美国戴顿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工作经历
1996年,潘毅在美国戴顿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副教授,2000年8月,潘毅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副教授。此后,潘毅历任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杰出教授、州校董教授。2005年11月,潘毅到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教师学生座谈。2011年,潘毅在长沙市参加主题为“中外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对比”的专题论坛,就他本人的经历阐述比较两所世界顶尖级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分析其特点及利弊,探讨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2020年11月,潘毅放弃国外的终身教职,回到国内任教,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2021年2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2021年选举产生了174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潘毅当选。同年,潘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世界1000名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榜单,他是我国唯一一位入选的生物信息学领域专家。2022年,潘毅当选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同年,他成为吴江区政府特聘顾问。2024年3月,潘毅在如何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这一问题上建议,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课程比重要适当增加,为AI人才培育和学生的未来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年11月,潘毅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围绕人工智能相关话题分享最新观点。
研究领域
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为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医疗信息的研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潘毅在生物信息和医疗信息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他设计和开发许多生物信息学算法和工具,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在生物信息和医疗信息领域已发表250多篇SCI期刊学术论文,其中100多篇发表在顶尖的IEEE/ACM Transactions/Journals学术期刊上;另在国际学术会议录上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编著了42本书。他的学术成果已被引用20000多次,目前H-index为90。
学术交流
潘毅应邀在60多个国际大会上作了大会主题演讲,并在美国和许多世界著名大学作了近百个学术报告。
2005年11月2日,潘毅到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教师学生座谈。
2009年12月,潘毅受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邀请,做了一场题为《科学与人生》的学术报告,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与经验。
2021年3月4日下午,鹏城实验室举行“名家讲堂”学术活动,潘毅作了“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中的人工智能:挑战与机遇”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近年来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和医疗信息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其团队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冠病毒等疾病的分析测试中取得的进展。报告主要包括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研究生物信息学的优势,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建立模型,如何利用理论科学验证实验科学,运用人工智能工具面临的十大挑战等重要内容。
2022年11月,潘毅在第24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生命科学与医疗生态论坛上发表了《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主题演讲。潘毅表示,以慢慢建成全面的数据库,其中包括药物数据库、疾病数据库、蛋白质\基因数据库、集成数据库等,将其关联起来,进而利用AI技术挖掘其关系,找到新的治疗方案。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关联性将更加容易找到。
2022年12月8日至12日,第四届大数据与安全国际会议在福建省举办。潘毅在大会上详细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云编程模型的代码运作和实验结果,并希望此次会议可以进一步促进各行业专家相互碰撞思维火花,分享总结大数据产业化与大数据安全新成果,找到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2023年11月10日,潘毅参加了以“新算力 新网络 新经济”为主题的ChinaSC 2023 第五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并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取胜的六个要素》的主旨报告。潘毅谈到,大数据、优算法、强算力、赋知识、可解释、低能耗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六驾马车。尤其是赋知识就是让其有目、更快速地学习;可解释就是一定要打破黑盒子;低能耗就是要绿色计算不要高能耗的计算,这些是人工智能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2024年10月,潘毅到江苏震泽中学开展题为“AI大模型发展趋势和应用落地”的科普讲座,向学生们讲解了AI大模型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在各领域的应用落地情况,并就AI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社会职务
个人生活
潘毅的父亲是当地的税务所所长,母亲是工厂车间主任。尽管母亲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却一直很保护潘毅对科学的好奇心。潘毅对仪器很感兴趣,还学会了组装一些东西。母亲很鼓励他去动手、去尝试,在她眼中这就是科学技术,这算是她比较朴素的一个信念。在清华大学期间,潘毅积极参加文艺、体育、社工等活动,让自己全面成长。潘毅的女儿潘怡苗曾获得美国“2009年杰出应届高中毕业生美国总统奖”,并就读于哈佛大学。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潘毅在生物信息学和医疗信息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在人工智能应用在生物信息和医疗信息领域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 评)
潘毅设计和开发了许多生物信息学算法和工具,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科学网 评)
潘毅拥有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管理经验,致力于引领学院更好发展,也为中国国内引进和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清华大学校友会 评)
三十多年来,潘毅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建立了广泛且紧密的合作,包括在欧洲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在欧洲作学术讲座、评审欧洲的项目、与欧洲同行共同申请项目、合作研究发表论文、推荐人才、共同在欧洲主办会议、合作创建学会专委、合作创建杂志、相互访问等。潘毅在欧洲学术交流与科学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潘毅校友的女儿荣获“2009年杰出应届高中毕业生美国总统奖”.www.tsinghua.org.cn.2024-05-02
院士进校园 | 科技筑梦 创想未来.江苏震泽中学.2024-11-24
专访潘毅.科学中国人|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科学中国人杂志社.2024-11-24
潘毅 讲席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24-05-03
关于潘毅教授座谈会通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05-02
YOCSEF长沙将举办题为“中外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对比”的专题论坛.中国计算机学会.2024-11-24
再添一院士荣誉!这位吴江老乡厉害了!.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7
相约乌镇峰会 共话“智能向善”.百家号.2024-11-24
潘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科学网.2024-05-03
深理工计算机学院院长潘毅当选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7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人工智能竞赛关键是人才.百家号.2024-11-24
乔治亚州立大学潘毅教授与我校学子畅叙“科学与人生”.南京工业大学常青藤新闻网.2024-11-24
鹏城实验室举办“名家讲堂”——潘毅教授谈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中的人工智能.鹏城实验室.2024-11-24
探馆高交会丨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人工智能可使生物学家少走弯路.南方+.2024-11-24
《中国科技网》:第四届大数据与安全国际会议在福建举办.南京工程学院.2024-11-24
ChinaSC 2023第五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盛大召开 2023国际人工智能性能AIPerf500排行榜重磅发布.新浪网.2024-11-24
【协会动态】协会第三届第⼀次会员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隆重召开!.深圳市机器人协会.2024-05-02
《集成技术》2022年度全体编委会顺利召开.www.siat.ac.cn.2024-05-02
潘 毅.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24-11-24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深圳分会成立.中国网.2024-05-02
潘毅 | 放弃国外终身教职回到中国,“希望多做一点纯粹的研究,为祖国引进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清华大学校友会.2024-11-24
潘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新闻—科学网.科学网.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