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元济:书卷人生

张元济:书卷人生

《张元济:书卷人生》是一本于2003年6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为周武。该书是1997年度国家青年项目“商务印书館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以张元济为人物形象,反映了一家文化事业及其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之间的多层多面关系,是一个新的尝试。参与本课题评审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书全面、准确和深入地论述了商務印书馆的百年历程,并从独特的角度写照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命运。他们认为,《张元济:书卷人生》不仅具有学理的广度和深度,还为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内容介绍

《张元济:书卷人生》是1997年度国家青年项目“商务印书馆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终研究成果。

商务印书馆创设于1897年2月11日,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这个世纪,对中国而言,可谓变乱纷扰,多灾多难。变幻的风云,频仍的战争,持续的动荡,使中华民族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和世纪性挑战!处在这样的“运会”之中,张元济本着“昌明教育”和“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的宗旨投身现代出版,加盟商务印书馆,并以自己的全部精力、清明节理智、健全人格和文化良知使商务印书馆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残酷世纪里始终昂藏挺特。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历经艰辛,逐步从一家简陋的小印刷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出版企业。其鼎盛时期,不仅拥有全国一流的编译所,一流的印刷设备和技术,而且拥有最为健全的发行网络,在海内外大中型城市设立了40多家分馆和支馆,1000余个销售网点,公司职工达4000余人,被誉为“东方文化的中心机关”,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积累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因此而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界的一致赞誉:有的说它是20世纪中国的“育才馆”和“人才储备馆”,有的称它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有的说它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镇,也有的誉之为现代中国的“模范实业”。所有这些赞誉,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中的特别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张元济由一个翰林转变而为20世纪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家,他的名字标志着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本书选取商务印书馆之中心人物张元济为传主,以人系事,叙述了商务印书馆本身的发展历程,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的学术文化事业的关系,以一个人物和一家出版机构的命运,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起伏和社会变迁。具体地说,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商务印书馆的世纪历程。这一层面着力展示商务印书馆在大动荡的时代背景和同业的剧烈竞争中如何一步步迈向成功,又如何在战乱中一步步陷入困境,最后又如何在新旧时代转换中一步步被纳入到计划出版体制之中,一方面创造性地还原出商务印书馆百年艰难曲折的创业历史,另一方面透过商务印书馆的百年沧桑缩影式地展示出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复杂命运。第二,商务印书馆的文化业绩。这一层面着重分析和研究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包括商务版教科书、期刊、辞书、普及读物、汉译世界名著、中国古籍丛刊和其他学术著作,力求多层多面地反映出商务印书馆在普及传播新知新学、“发扬固有文化”和“介绍西洋文化”过程中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进而揭示出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新思潮、教育变革、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国粹保存、中西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第三,商务印书馆领导群体和职员群体的素质。这一层面主要研究商务印书馆的运行机制和经营理念,以及商务印书馆的编者、作者和读者三大群体的形成与壮大过程,力图揭示出商务印书馆在大变动时代逐渐走向成功背后的深层原因。

张元济由一个翰林而成为数十年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家,留下了由传统士大夫到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足迹。这种足迹又穿越了维新变法、共和革命、北伐、抗战和新中国成立的种种风云摩荡,并历经种种文化思潮的来去和代谢。本书环绕上述三个层面,历史地重现了这一过程,富有深度地写出了20世纪中国文化(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和典型)的新陈代谢,以及文化与国运的相依,文化人的种种群像,信而有征地说明了作为一个出版机构的商务印书馆所承担的超越了出版机构功能的文化贡献。

全书除引言外,共分9章。第1章“从京师到上海市”,着重分析了张元济戊戌政变前后的角色转换和心路历程,认为张元济从京师到上海的过程,既是他从“中心”退居“边缘”的过程,也是他从一个出色的年轻翰林转变而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过程。第2章“走上现代出版之路”,详尽地叙述了张元济加盟商务印书馆、选择现代出版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复杂过程,认为这一选择于商务于中国现代出版及学术文化史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一选择背后寄托着他的深思熟虑,寄托着他的“国民教育”思想,也寄托着一个忧国忧民的文化人在多灾多难的时代为国家和民族探寻去路的理想。第3章“教科书革命”,着力展示张元济以出版来推动新式教育和文化启蒙的种种努力,特别是他以学制变更为契机发动的“教科书革命”的划时代意义,以及他在商务早期创业史上的特殊地位。第4章“多事之秋”,全面论述了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所面临的重重危机,以及张元济针对这些危机所暴露出来的管理层面上的问题进行理性而果断的处置,及时转变经营管理体制,创建“一处三所”,从而使商务印书馆安然度过多事之秋,并向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文化企业迈进的艰难历程。第5章“老新党与新潮流”,以近3万字的篇幅系统地展示了张元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商务印书馆所实施的大换血计划,以及围绕这一计划所引发的新旧冲突,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促发了商务印书馆的大改革,大改革后的商务印书馆又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完善的发行网络为新文化运动推波助澜,尽己所能地促进和推动传统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帮助不同思想体系、不同学术流派的活跃与发展,成为继北京大学之后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最重要的组织者、出版者和传播者。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最初只是一种校园内的文化实验的话,那么商务印书馆则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架设了一座引桥,使新文化、新文学成为一种客观的文化事实存在下来。第6章“新时代的旧学家”,全面地阐述了张元济如何将“保存国粹”与“开拓新营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旧籍沦亡”时代以“流通古籍”为己任,自觉地为中华人文慧命护持薪火,特别是影印《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的艰辛历程及其永恒的意义。第7章“图书馆之梦”,系统呈现出张元济创办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和合众图书馆的努力和业绩,并透过他的努力和业绩揭示出潜涵于历史底层的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以及由此种文化所涵育的精神和人格力量。第8章“在国难中”,富有历史感地描述了张元济商务印书馆在国难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在如此艰难的岁月里张元济是如何拒绝与一切邪恶势力合作,如何全力维护商务印书馆作为民族文化实业的堂正与纯粹。第9章“迟暮情怀”,简要地论述了抗战胜利后为“商务复兴”所做的种种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并交代了新中国建立后商务印书馆的北迁,以及公私合营,最终被纳入到计划出版体制的过程。

以一个人物来反映一项文化事业及其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之间多层多面的关系,是一个新的尝试,得到了参与本课题评审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认为,这项研究全面、准确和深入地论述了商务印书馆的百年历程,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照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命运,不仅具有学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为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介绍

周武:男,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等职。现为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所长助理、思想文化史室主任、《史林》杂志副主编。

生于1964年8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特别是近代文化变迁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遗书精选》、《影响历史的遗嘱》(合著)、《张元济:书卷人生》、《上海通史》第五卷《晚清社会》、《中国文化综录》(参与)、《太平天国史迹真相》(参与)、《世界文明史年表》(参与)、《全景中国:上海》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张元济与近代文化》获得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1996-1997)论文二等奖,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