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之
黎念之,1932年12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化学工程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恩理化学技术公司总裁。
2015年1月,获得201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黎念之荣获国际化工著名奖项珀金奖章、国际化工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他出版专著20部,发表论文100多篇,拥有专利50余件,研究成果在化工、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获广泛应用,是引领当代分离科学及膜科学与工程发展的代表性科学家。
人物生平
1932年12月28日,黎念之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湖南省湘潭县。
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1957年获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化工硕士学位。
1963年获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帕克-戴维斯医药公司、劳伦斯原子能研究所任职。
1960年被聘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工系讲师。
1963年后历任埃克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环球石油公司(环球油品公司)分离科技研究所所长、阿理德-西格诺公司(Allied-Signal)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人物成就
黎念之是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一项重要的技术。他在高分子膜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他所研究发明的几种膜在化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应用。他在液体膜及高分子固体膜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此外,他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其著作有13部,论文及专利共有一百五十余篇(项),应邀在美国、中国、日本、欧洲等地作学术演讲一百二十余次,担任过约六十次重大国际化学、化工、膜科学学术会议主席。
他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在美国化工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声望。他是美国化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部主席、全北美洲膜学会会长、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分离科学与工程委员会委员、低能耗制造化学品生物工程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化学工业安全研究中心、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中心董事会董事。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他以自己30余年坚持不懈钻研的丰硕成果身于美国工程技术最高殿堂,充分显示了华人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奋斗。他多次回中国从事科技交流活动。1998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出席院士大会,受到中国科学界和中国政府的尊敬和礼遇。
他长期致力于化工分离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有多项科学发明和技术成果问世。1965年开始,先后发明了液体膜、润滑油脱脏新方法、原油脱盐技术、沙油提炼工程等。液体膜被用于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石油生产、矿物回收等众多科技和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前景良好。先后40多次获得炼油工程、高分子膜分离气体、液体和液体膜应用等方面的美国专利项目,其多而新的发明创造在美国化工界,令人瞩目。他获得了美国化工协会颁发的“分离科学与工程奖”和“化工研究奖”等科技奖励。1987年获得美国化学学会“分离科学与技术奖”。美国的报刊多次报道他的事迹和科研成果。他发表了《高压下气体穿过聚乙烯膜的渗透性》等科技论文80多篇,在化工研究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生平轶事
父亲的教训
1964年,32岁的黎念之在美国公开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是化工学科中第一篇研究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的文章。文章刚一发表,就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竞赛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而黎念之的研究正好能够解决登月设备中有关应用膜技术方面的难题,于是美国政府立即聘请他担任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科学顾问,负责解决在压力下液体从聚合物薄膜渗透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这一成就是黎念之开始在化工界赢得声誉的原因之一。同时,他也实现了父亲黎烈文当初送他到美国读书时对他的期望。
父亲的说服力
黎念之1932年12月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留学法国的知识分子。父亲黎烈文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曾在《申报》主编“自由谈”,针砭时弊,鞭挞黑暗,得到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母亲严冰之是大家闺秀,在法国留学时与黎烈文相识成婚。严冰之在生黎念之的时候难产,1933年在生下黎念之两周后,因患产后热不幸病逝。为了纪念亡妻,黎烈文给儿子取名“念之”,希望孩子终身纪念为他而失去生命的母亲。1946年,13岁的黎念之跟随赴台大任教的父亲去了台湾,4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专业。
岔路口的选择
1955年,黎念之大学毕业准备去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化工系深造,当时他虽然考取了全额奖学金,可父亲却为凑不齐他的旅费而心焦。对于黎烈文当时生活的窘状,好友巴金深有了解,他在黎烈文去世后所写的《怀念烈文》一文(刊登于巴金《随想录》一书)中叙述道:黎烈文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教授,在台湾大学教书,并不受重视,生活也不宽裕……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我也穷得厉害”,那时,他在家里默默地埋头工作,此外还要照顾他那无母的孩子……
辛苦工作与正确判断
初到美国的黎念之像海绵吸水一般汲取着美国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和多数留学生不同,他主动要求和西方同学住在一起,并且利用假期到工厂实习,这样做不光能赚到一些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使他对美国社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对文学的喜爱
三百多年前,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的艾萨克·牛顿,从树上掉下苹果这一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人类发现的过程总是惊人的相似,1965年的一天,年仅33岁的黎念之在做一个十分寻常的实验时,也有了一个独特的发现——液体膜。这一发现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从那以后,黎念之一发而不可收,在以后的研究中获得了四十多项美国专利。正是因为在膜科学中的卓越成就,2000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化学工业界诺贝尔奖的普金奖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为止全球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
从“盒子”里跳出来
1971年11月6日,世界著名的《纽约时报》刊登了黎念之的照片,那是在他经过5年严谨的实验和研究,首次发表了液体膜的论文之后。这次成功不但使黎念之个人在参与过阿波罗计划之后,再一次被大众所关注,同时,他的发明也在化工专业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研究液体膜的热潮。经过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现在,液体膜技术和气体分离膜、反渗透膜以及多种高分子膜的集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1990年8月15日发出了一封贺信,对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膜学术大会表示了祝贺,而担任这次国际会议主席的就是华裔科学家黎念之。到目前为止,黎念之已经担任过大约六十次国际化工会议的主席。在美国,他不仅被看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也被视为化工界一位卓越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家庭好,科研才能做得好
1957年黎念之获得了硕士学位,但是为了资助同父异母的弟妹赴美求学,他没有立即攻读博士学位,而是先后在世界知名的帕克-戴维斯医药公司和劳伦斯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了三年。也就在这时,黎念之认识了他的夫人乔家瑜,当时乔家瑜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与乔家瑜的结合使黎念之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获得荣誉
1987年获得美国化学学会“分离科学与技术奖”。
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8年中国政府授予他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
2000年获得了被誉为化学工业界诺贝尔奖的普金奖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为止全球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
2001年荣获了世界化工大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2014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曾获美国化工协会颁发的“分离科学与工程奖”和“化工研究奖”等科技奖励。
个人生活
黎念之的父母黎烈文、严冰之是现代知名文学工作者。
人物评价
黎念之是膜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液体膜技术的发明人,在化学工程、膜科学与技术、表面化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参考资料
黎念之 简历.名人简历.2022-01-18
黎念之(Norman N.Li).中国科学院学部.2022-01-18
刘延东会见获得2014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