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宗城
伊达宗城(1818.9.1-1892.12.20)(だて むねなり、文政元年8月1日(1818年9月1日)- 明治25年(1892年12月20日),幕末时代的大名、宇和岛藩第8代藩主(在任:天保15年(1844年) - 安政5年(1858年)。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官位从四位下远江守侍从。明治维新后被授予侯爵爵位。
人物生平
生于江户城。生父为山口直胜,是家中的次子。再者,祖父山口直清是宇和岛市藩5代藩主·伊达村季节的次子,成为了山口家的养嗣子。并得到龟三郎的乳名。
文政10年(1827年)4月,由于参勤交替制度而住在家乡,成为宇和岛藩主伊达宗纪的临时继子。宇和岛藩把第一代仙台市藩主伊达政宗长男秀宗(庶子的系统)作为藩祖先。文政11年10月,成为宇和岛藩家臣·伊达寿光的继子。文政12年4月11日,成为藩主伊达宗纪的继子。与宗纪的五女儿贞订婚,但由于贞夭折了,没有实质结婚。
天保15年(1844年)伊达宗纪退休,伊达宗城就任藩主。他把发展宗纪的殖产兴业作为藩政改革的中心,收回木蜡的专卖权,实施了煤的调查制度等。优待被幕府潜伏于江户城的高野长英,更是亲自招待长州的藩士村田仓库,并开始军制的近代化。
宗城福井藩主·松平春岳,土佐藩主·山内容堂,萨摩藩主·岛津齐彬一起有交流与幕府的末期的四贤诸侯被称了。他们幕政治也积极地夹口,向老中·阿部正弘呼吁了幕政治改革。
阿部正弘死去后,与跟从安政5年(1858年)大老年人的井伊直弼以将军世继问题从正面对立了。因为虚弱没有嗣子的13代将军·德川家定,宗城另外四贤诸侯,水户藩主·德川齐昭们推举着德川庆喜为下期将军。另一方面,井伊推举了纪州藩主·德川福庆。井伊利用大老的地位发动强权。结果,福庆变成14代将军·德川家茂为了排除政敌。是所谓的安政大狱。据此宗城与齐昭一起被命令退休。
转让了藩主的座位给成为退休的身体宗城成为了继子之后作为宗纪的亲生孩子生了的宗德。可是,退休后对藩政也持续带来影响。同时,被容许谨慎后边,再次幕政治变得干预,在文久2年(1862年)时反对着生麦事件的赔款支付。同时,岛津久光有交友关系,推进了公武一体。
庆应3年12月(1868年1月)王政复古后向以新政府的名议与阁僚串通。可是因为明治天皇元年(1868年)戊辰战争开始的话感情上偏从江户幕府抗议萨长的活动,于是从新政府参谋位置上辞职了。
明治2年(1869年)任民部卿兼大藏卿,因为铺设铁道借款英国。在明治4年(1871年)时作为钦差全权大臣在跟清朝在日清食品和睦条文规定时签订,此后主要被外国贵宾的接待角色担任。之后从中央政界引退。
宇和岛市装饰门面家根据明治17年(1884年)贵族令被授予了伯爵。明治24年(1891年),根据宗城的维新的时候的功劳封为侯爵。明治天皇25年(1892年),在东京的今户房地病故。享年75。墓地在东京都台东区谷中谷中陵园。法名为“靖国院先生蓝山维城大居士”。
出使中国
1871年6月,日本派遣大藏卿伊达宗城为正使,柳原前光为副使,来天津市商议条约。清政府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江苏司应宝时、天津海关道陈钦为帮办,进行谈判。上次柳原前光曾带来一份条约草案并对李鸿章说:“欧美各国强迫日本通商,日本不甘心,可是力难独抗,中日两国应先通好,同心合力对付列强才是。”所以李鸿章极力主张与日本签订对等条约。但此次伊达宗城一反柳原前光所说,提出的条约草案以中国和西方各国签订的条约为基础,把日本置于和欧美各国同样的地位。
面对这个不平等条约的草案,李鸿章大吃一惊,对柳原前光说:“去年送来的约章,均以两国立论。此次章约,全改为一面之辞,而且综合西方各个条约择优采用。这岂非自相矛盾,将前稿作为废纸不成?未订交先失信,以后的事怎么办呢?教我如何向皇上复命?”柳原前光解释道:“此次约稿,大致与西方各国的条约相同,但相异之处也不少。交际之道,万国只可划一,不可有轻有重。重了则会遭西人妨忌,轻了则会遭西人侮辱诋毁。现在两国均有西客,旁观出入,颇生枝节;倘有参差,非但不能通行,而且会说使者不出力气,有何面目回国复命?”伊达宗城在旁插嘴说:“当今之计,我们两国惟有内求自强,外御其侮。诚能心照,不妨按照西洋成例立约,毋须更动,不露声色为好。”此时应宝时、陈钦驳斥道:“贵国特派大臣前来,原为通两国之好,若怕西方各国猜忌,那末伊达大臣不来中国,忧虑皆无,更能照应西人,岂非好哉?”伊达宗城被驳得哑口无言。
最后,李鸿章提出了中原地区自己的草案,对伊达宗城说:“自主之国,应有自主之权,何必遵循他人呢?何况条约中无可使西人生疑之处。两国有来有往,与有来无往的西方不同,故立约绝不可与西方完全相同;而且西人所得之利,还没有单单不给日本的。今送去草约,请与西约比较,不知何重何轻,希一一指开茅塞。”说毕,将中国所拟的条约草案递交伊达宗城。伊达无口可藉,只得收下。
后来伊达宗城对条约内规定日货不能运入内地,日人不能入内地购买土产,以不同于西约为辞提出异议。李鸿章说:“华人前往西国,随处通行,并无限制。今日本系以八个口岸与中国通商,华人既不能到日本内地贸易,日本岂应入中国内地贸易?此系两国一致,确乎公允,何得引西约为例?”伊达宗城被驳倒,无以为言。
7月29日,大体上按中原地区的方案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一国受他国侵略时须互相支援;互派驻外使节;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等等。这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
条约订毕,伊达宗城一回国就被罢官。1872年4月9日,柳原前光携带外务卿副岛种臣、外务大辅寺岛宗则的书信来到天津市,要求改订前约,被李鸿章讥为“寒盟”。柳原前光含恨而去。同年12月,日本以外务卿副岛种臣为全权大臣,来中国力求改约,清政府竟然同意。1873年5月,改约完成,并在天津互换。从此以后,日本轻视中国,更胆大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