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勒镇
默勒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地处祁连县南部。2018年,户籍人口7575人。
默勒镇,原指大通河上游地区。截至2019年10月,默勒镇下辖6个行政村。
2011年,默勒镇有可利用草场面积349.9万亩,畜牧业以饲养羊、牛、马为主,大小牧畜年末存栏33万头(只),生产肉类3770吨;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06.6元。
历史沿革
默勒镇,原指大通河上游地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默勒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设有27个牧业合作社。
截至2019年10月,默勒镇下辖老日根村、才什土村、瓦日村、多隆村、海浪村、扎沙村6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默勒镇地处祁连县南部。东邻门源回族自治县,南与刚察县、海晏县、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西同天峻县毗邻,北连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扎麻什乡及野牛沟乡。区域面积3039.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默勒镇境内主要山脉有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最高峰东树山位于与祁连县八宝镇的交会处,海拔4600米;最低点位于扎沙村,海拔3000米。
气候
默勒镇平均气温介于10.9℃~11.5℃之间,降水量为86.7~96.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8%~72%。
人口
2011年末,默勒镇辖区总人口7505人。
2017年,默勒镇常住人口6473人。
2018年,默勒镇户籍人口7575人。
2021年,祁连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默勒镇人口为5684人。
经济
2011年,默勒镇有可利用草场面积349.9万亩,有支农暖棚110幢,食用菌大棚100幢。畜牧业以饲养羊、牛、马为主,年末存栏33万头(只),其中羊26.3万只,牛6.5万头(只),马0.2万匹;共产主义各类仔畜17.6万头(只),成活率93.3%,生产肉类3770吨,其中牛肉1220吨,羊肉2550吨;鲜奶4662吨;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06.6元。
交通
2011年,默勒镇交通运输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夹木村公路10.11千米、卓尔山旅游公路10.64千米;有白杨沟小桥、冰沟河中桥、修建了盘家峡中桥。道路硬化9.4千米,客运总量1.8亿人次,货运总量25.2亿吨。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默勒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9场次。为各村配置了卫星地面接收器台,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奇石加工、刺绣、十字绣、布鞋等。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默勒镇有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16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2所,在校生596人,专任教师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475.16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默勒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11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6张。专业卫生人员12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2万人次,出院病人560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默勒镇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6户,人数870人;五保户23户,人数31人。收缴新型合作医疗参合金26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缴养老保险金37.17万元,参保率达93%,缴费率达96%。
抓基地创特色
以往传统草原畜牧业的牲畜适应性强、耐粗饲,但其生长速度慢、生产量低,而良种畜具有品质好、增重快、饲养期短,饲草转换率高、畜产品质量优良、工业价值高等优点。为此默勒镇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各类优良畜种,加大各类杂种羊的淘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牲畜品质,努力提升群体质量和个体产量。仅2007年,全镇共引进野血牦牛种牤牛50头,完成种公羊跨乡串换2680只,同时,默勒镇紧紧抓住“提高品质,创出品牌”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白藏羊”选育基地的作用,全力做好“祁连白藏羊”本品种选育工作,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努力创出本地“祁连白藏羊”品牌,不断提高知名度,力争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全镇范围内已建立白藏羊核心群30群。
抓项目夯基础
畜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优良的天然草场,为此,默勒镇以各类支农惠农项目为龙头,狠抓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稳固的基础为现代高效畜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近年来,全镇共建成牛羊育肥暖棚1075处、6450间、116100平方米,实现草场围栏124.3万亩,通水246户、通电595望月、通路1049户,实现人工种草7536.5亩,实现划区轮牧36.4万亩。为从根本上改变产出期短、消耗期长、掉膘损失严重、群体周转慢的状况,默勒镇利用草原畜牧业季节性规律,扬夏秋青草期之长,避冬春枯草期之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牛羊育肥暖棚和人工草场,改依赖天然草场全年放牧为夏秋放牧加冬春舍饲、半舍饲,使草原畜牧业彻底走出了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和“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轨道。
抓典型树样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默勒镇采取以典型树样板,以小点带全面的方式,把被评定为国家级文明单位的瓦日尕村和扎沙村,尤其是扎沙村作为全镇的榜样,带动全镇其他村畜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扎沙村“祁连超然牛羊育肥协会”组建工作已全面完成,各项章程及制度均已制定完毕,现已逐步入正轨。协会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把握市场行情、吃苦耐劳的有为青年培养成为经纪人、中间人,让其介入畜产品销售市场,使其在畜产品流通中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并及时与经销商取得直接联系,将育肥牲畜及各类产品进行统一出售,既减少中间环节、增加群众收入,又加快了牲畜周转、减轻了草场压力。同时,扎沙村发展集约化草原畜牧业实施方案已制定完毕,正在按步骤逐步加以实施。通过扎沙、瓦日尕二村“领头羊”作用的不断发挥,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创收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镇现代高效畜牧业也必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抓教育提素质
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牧民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针对全镇牧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默勒镇在努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涉牧单位,如农牧局、兽医站、就业局等单位,适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加强对牧民群众牲畜常见病的防治、草场植被保护、科学养畜、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牧民群众综合素质,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定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加牧民群众“走出去”的胆识和技能,在全力做好畜牧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鼓励和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商从副,努力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最终达到群众增收的目标。
团结的领导班子,合理的工作计划,扎实的工作作风,使默勒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多次获得州县级文明单位、两个文明先进集体、先进党委、创建基层组织先进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集体、国家和省级体育先进单位、省级特色文化乡等多项殊荣。
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才能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多年来,默勒草原一直保持和谐与稳定,这得益于镇党委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当做第一要务,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默勒镇的这个理念,体现在一件件惠民实事中:2011年,游牧民定居工程让300余户牧民住上新房;海浪村饮水项目解决了120户牧民人畜饮水问题;投资1508万元修建的107公里乡村道路和桥梁,让生活在那里的牧民群众不再为出行一筹莫展……镇里汇聚各方力量,新建了养老院,使几十位辛苦了一辈子的牧区各族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家和万事兴!只有各民族携起手来,才能保障社会的繁荣昌盛!”镇领导说,这是默勒镇的干部在多年基层工作中,努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的心得,也是生活在默勒镇的各族群众最大的企盼和心愿。
参考资料
祁连县人民政府—祁连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 ——全县常住人口情况.祁连县人民政府—祁连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