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在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同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国际关系研究所于1979年为国际关系硕士点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际关系博士点。现有工作人员共15人。20多年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培养了数百名硕士、70余名博士。现已成为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发展历史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教研室,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需要,经外交部批准,1984年成立国际关系研究所。确立研究所的宗旨是对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培养专业研究人才。同时配合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开展学术交流。1984年国际关系研究所成为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授予点。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学术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层次较高、业务精深、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全部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国际关系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的单位。
科研成果
国际关系研究所以系统的国际关系历史研究为基础、多国别和地区国际关系专题研究为重点、配合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与当代理论思潮的前瞻性研究,与外交部等实际工作部门相配合,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特色,并完成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如《近代国际关系史纲》、《现代国际关系史》、《冷战后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学》、《外交学概论》 、《经济外交》、《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聚焦中国外交》、《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东和谈史》、《欧洲安全组织与安全结构》、《俄罗斯外交史稿》、《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思潮》等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87篇。特别是研究所投入近8年时间和精力,协助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卷本《国际关系史》巨著,该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与此同时翻译了《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分析》、《现代外交》、《首脑外交》、《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学》、《拉宾回忆录》、《20世纪世界历史》等国外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外交部下达的《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美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霸权主义新特点》、《时代与国际格局特征》、《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建设》、《俄罗斯入世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一系列研究项目。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十五"期间,预期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大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百年国际关系与中原地区系列丛书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多样化、民族冲突的国际监督与管理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国际军事安全分类、外交大词典国际关系与外交分类等课题。
迄今,培养国际关系博士总计20届,100余人,有7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现有在读博士生37人。培养硕士总计19届,165人。获硕士学位的93人,在读的72人。每年都有数名优秀毕业生考入外交部工作,2008年有9名硕士生考入外交部成为了光荣的外交工作者。1998-2007年培养在职研究生9届,120余人,目前结业11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的3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外语娴熟的高质量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和专业研究人才.
20多年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始终以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国际关系历史、理论、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外交特色、强调国际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密切结合。与外交外事高素质人才培养结合。形成了一支由专职教师与资深外交官组成的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前沿学术水平及专业外语水平师资队伍。目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且日趋年轻化。本研究所教师多数曾在国外大学和科研单位进修讲学,或在我国驻外使馆工作过,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和对外交流能力。先后有10人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发展愿景
在20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中,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际关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共开设本科、双学位、硕士、博士国际关系专业课程78门。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博士生课程在国际关系学术前沿、学术经典研读、研究方法论等课程设置上具有独创性。硕士生课程在当代美国外交研究、中东国际关系、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欧洲安全研究、全球化与国际安全等方面形成特色。
国际关系研究所在服务于我国总体外交战略,服务于社会公众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研究所多位国际问题专家参与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国际形势与对策分析,引起有关领导重视。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周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等多种媒体阐述当代国际热点问题,宣讲我国外交政策,获得公众舆论的好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进行国际交流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96年以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先后邀请美国、俄罗斯、乌克兰、荷兰、意大利、捷克、波兰等国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或从事合作研究,且与俄罗斯外交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白俄罗斯明斯克大学建立了教师和研究生交流合作关系。这些交流引进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扩大了研究视野,促进了相互沟通和理解,为研究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研究所的专家也多次在国内和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供演讲稿和论文,体现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水平和中国特色。
作为一个研究机构,20多年的历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主要目标是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培养高层次国际问题研究和外交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此,首先要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形成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政策水平的一流专家队伍。发挥学术群体优势,从新世纪总体外交的需要出发,完成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战略研究的重点课题、建立系统完善且具有创新和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将采取的五大措施:1、深化体制改革。对教学科研体制进行结构调整,建立激励创新制度,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潜力和积极性。2、加强两个建设。一是以创新为标志的学科建设,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在国内领先的研究生重点课程和教材;开设更多用外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二是以尖端人才为标志的队伍建设。作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形成一支在国内有学术专长和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相结合的学术群体,和一流的国际关系专家。3、开拓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建立特聘项目研究员制度,与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建立更为密切的学术联系,加强与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发挥专职和兼职两支研究队伍的力量。4、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方针,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和实现社会效益。5、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争取在"十五"期间增加资金投入,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和研究经费支出,完成学科建设项目。
参考资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介绍.考研网.2015-11-29
外交学院国际研究所.外交学院国际研究所.2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