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点军四中

点军四中

点军四中位于323省道和桥联路交汇处,服务面积133平方公里,覆盖桥边全镇。学校占地23319m2,其中绿化面积7117m2,绿化率达30.5%,校舍建筑面积8925m2,建有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2栋、科技楼1栋、学生食堂餐厅及全天侯塑胶运动场。学校各功能室齐备,理化生实验器材装备达到省I类标准,体音美器材齐全,图书室藏书22400多册。

学校简介

点军四中现有15个教学班,560名学生,92名教职工,在86名专任教师中,中学一级教师72人,高级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骨干教师12人。

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全体师生紧紧围绕“研究学生,以学定教,目标明确,措施到人”的整体教学方针,重视教学研究,强化过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开展“访万家铸师德,比教学练师能”两课活动,在市、区级“比教学”优质课竞赛中,10多名教师获奖。关心学生健康,关注学生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市区级“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评比中多次获奖。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同伴互助学习、以网络为平台的网上学习、以专家引领和指导的专题培训等,提供和创设多元化、多途径、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体空间。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有效监控教师发展培养情况。

学校自2007至2011年来一直是区级“文明单位”。其中2007至2008年度还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点军区总工会评为“优秀基层工会组织”。2007至2009年先后被宜昌市教研中心、宜昌市教育学会评为“优秀生物教研组”、“宜昌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共青团湖北省委、省作协评为“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暨湖北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同年还被评为“市级绿化合格学校”、“市级花园式学校”、“区级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在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综合得分第一,男子团体得分第一。2011年度被评为“宜昌市绿色学校”、“区级先进维权站”,还先后获得全区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巴山舞视频市级二等奖、区级三等奖,青年教师辩论赛区级二等奖等。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继续秉承“崇德务实,和谐奋进”的校训精神和“传递爱和责任,奠基健全人生”的教学理念,不断努力,争取达到教师幸福、学生进步、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办学特色

环境育人 感悟教育

学校认识到环境育人的深层渗透力,致力于把这块贫瘠的土地因陋就简,在简中寻美、悟美、审美。校园分层次绿化,草中有树,树中有草,花间有草,草间有花,错落有致,散而不乱。校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见绿、冬有雪,四季怡人。校园集建筑、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立体化为一体,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制度育人 完善教育

近年来学校班子从实际出发,反复研究,完善了党建、德育、综合治理、教育教学、财会、总务后勤、教师队伍建设、聘任考核等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一切工作才有章可循,为校风、教风、学风的科学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还加强班级等工作的目标管理,深入挖掘蕴藏于教师身上的教育潜力和研究埋藏于学生身上的心理规律,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弥补制度的不足。

开放办学 激活教育

除了内强管理外,学校还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办学,在学校管理各方面以真诚的态度接受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在学生的教育引导上注意与社会、与生活接轨,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学校坚持每年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和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课堂听课、参观检查食堂寝室管理及卫生情况、发放问卷表及召开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还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通讯的便利,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坚持开发各种有益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平台。一是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二是开展了一系列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如:到青龙峡远足,去桥边河野炊,到长江铝厂、变电站参观,到高农科技公司参观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意志品质、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感受家乡美景,还让农村孩子认识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将书本知识变成了直观的感受。三是开展优秀作业评比、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自信的舞台。四是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法律知识、内务整理、青春期卫生等讲座,拓展深化学校教育的内容。

德艺双馨,教书育人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社会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把“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权力交给家长”,把教师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采取派年轻教师到援建单位学习等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争取使各学科有年轻的骨干教师。同时加大校本教研和培训力度,激励督促全体教师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学校先后组织了天士博教育软件运用培训、洋思、杜郎口教育模式研究学习等活动,学校领导坚持每周参加各学科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督促活动的落实。学校目前学习和教研氛围浓厚,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研究实验课题,教科研成果丰硕。

三是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结合实际,学校提出了“访万家铸师德,比教学练师能”的口号,稳步开展“两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家长支持配合。

“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学校不仅使说课、讲课、观课、议课四个环节落到了实处,而且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还提出了“研究学生,以学定教,目标明确,措施到人”的整体教学措施,要求每个备课组组织一节“以学定教”研究课,提高日常教学的针对性。目前所有专任教师都已完成了教学比武任务,在全市教学比武中,刘蓉老师荣获市级一等奖,还有11名老师荣获区级奖。

我校教师积极响应宜昌市“走访十万家庭、温暖十万心灵”的活动,认真落实“课外访万家”活动。到目前为止,所有在职教师均参与了家访,对全校560名学生全部进行了家访,有些学生还开展了多次回访。家访累计行程达3360 公里。撰写家访日志600多篇,收到家长意见和建议200多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办学目标

校 训:崇 德 务 实 和 谐 奋 进

校 风:仁爱 尚美 明理 诚信

学 风:励志 勤学 善思 笃行

教育理念:传承爱和责任,奠基幸福人生

办学目标:教 师 幸 福 学 生 进 步 家 长 放 心 社 会 满 意

发展规划

近年来,学校面貌特别是在硬件上变化巨大。学校原有2栋教学楼和1栋行政综合楼均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有的投入使用已35年,并且年久失修,屋面渗漏、墙体裂缝、线路老化、门窗破损等情况严重;仅有物理、化学实验室2间,且生化实验室共用1间,实验器材配备严重不足;学校微机室只安装了40台无盘电脑且因线路老化故障频繁;图书阅览室面积狭小,无法对学生开放;体育保管室是一间上世纪60年代建的教室,因室内潮湿,设备破损严重;其他的功能室如生物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则根本没有。教师办公室也拥挤不堪,只得将教室改作教师办公室,每间近20名教师挤在一起办公,还有部分教师挤在10 m2的“火柴盒”里办公。

而如今,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的大手笔投入,使学校的面貌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使学校完成了一次由传统落后教育向现化化教育起步的华丽转身和蜕变。原有教学楼及行政综合办公楼班驳裂逢的墙面做了乳胶漆,变得洁白光滑,同时做了加固处理,更换了线路,网线、有线电视连进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餐厅装修、学生宿舍楼改造今年也已完成,原来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食堂餐厅被改造的干净、明亮、整洁,脏乱的学生宿舍进行了加固和改造,而且还为每间寝室配备了卫生间、洗衣池、储物柜;另外原两层砖木结构的综合楼被新建的四层框架结构的科技楼取而代之;全天侯的塑胶跑道运动场项目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教室里,以前一支粉笔一方黑板的教学模式已不复存在,“班班通”设备电脑、投影、白板取而代之,电子笔轻点能写能画又能放图片和视频,教学方式得到了颠覆性的变革。科技楼新建后,学生实验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得以兴建和完善,也加快了升级步伐,目前,学校理化生实验器材装备到位,达到省I类标准体,音美器材齐全。在信息化建设上,除了组织了紧锣密鼓的软件运用培训和资源库建设外,学校网站也为学校日常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近年来,仅仅用于改造和新建的基建项目,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

未来展望

学校已是旧貌换了新颜,但并不会因此而止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将按照规划设计继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努力使桥边父老乡亲的孩子们享受到与城区孩子一样的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