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章
周红章,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出生,河北省武安市人。1981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德国Koln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动物进化与系统学所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甲虫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组组长。
个人经历
周红章,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先后担任动物研究所昆虫分类室副主任、动物进化与系统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动物标本馆常务副馆长、青年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动物志》、《Insect Science》、《生物多样性》、《动物分类学报》等编委,是国际甲虫学会、国际生物系统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等会员。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甲虫多样性研究,率先开拓了我国法医昆虫学研究。主持或承担完成科技部“973”项目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在 Entomol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Environmental Entomology,Invertebrate Systematics,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现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4名。
所获荣誉
所发表的论著曾被评为科隆大学优秀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和中国昆虫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昆虫学工作者优秀论文一等奖,曾获得德国国家科技部基金、德国北莱茵州政府研究生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
个人履历
1982-1984,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硕士学位,昆虫学专业
1984.12-1987.2,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作,研究方向: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动物地理学
1986.1-1986.12,中国科技大学出国人员德语培训中心,学习德语
1987.3-1988.1,德国Goettingen大学林学系,从事昆虫生态学研究
1987.10,哥廷根大学,通过德语PNDS(德语资格考试)
1988,科隆大学生物学Diplom认证(攻博资格)考试,主专业:动物界;第一副专业:遗传学;第二副专业:生物化学
1988.2-1993.3,德国Koeln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Dr.rer.nat.,口试与论文均为1分成绩)
1993.6-1995.8,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博士后
1995 - 2001,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
1995 - 1996,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昆虫区系分类室副室主任,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青年实验室副主任
1997 - 1998,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动物标本馆常务副馆长,动物进化与系统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2 - 至今,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2008 - 至今,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所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
近几年来,鞘翅目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组以若干重要甲虫类群(如隐翅虫总科、阎甲总科、肖叶甲科、虎甲、芫菁科、大步甲亚科等)为对象,从最基础的分类学入手,通过系统的物种编目清查,发现并描述70余新种或其它新的分类单元,总结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分析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格局;从支序系统学、功能形态适应分析、分子进化分析、动物地理学等角度,结合自然生态适应与野外区系分布调查,探索甲虫物种多样性的成因及进化规律。同时,经过上述基础研究长期积累,开拓了法医昆虫学、昆虫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1)鞘翅目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隐翅虫科分类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完整的“隐翅虫科分类信息数据库系统”,其中包括了现已发表的4.5万余种,总库容量为10万条记录,这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包括整个隐翅虫科的系统。完成了隐翅总科中国物种数据库,包括约6000余在中国有分布记录的物种。完成了虎隐翅虫亚科Steninae、筒隐翅虫亚科Osoriinae、斧须隐翅虫亚科Oxyporinae、毒隐翅虫亚科Paederinae等重要类群的分类订正,完成中国现有种的Revision,为做全世界的Revision打下坚实基础;首次在中国发现隐翅虫总科觅藏甲科一亚科;系统整理了蚁甲科亚科Pselaphinae中国种类。承担完成或正在完成国家基金项目等多项任务,并在Invertebrate Systematics,The Coleopterists Bulletin,panPacific Entomology,Deut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等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5余篇。
阎甲科分类研究:过去,文献记载的中原地区种类不足80种,经过本研究组的研究,现已掌握种数已达230多种,隶属于10亚科35属,包括大量新种,大大超过《动物志 阎甲科》立项计划(150种);完成了Paromalini族,Parepierus属,Trypeticus属,Othophilus属中国种类的Revision;在中国再次发现长阎甲属,发现并描述两个新种S. sinica Zhou 和S. mazuri Zhou,这是自1883年以来,在世界上首先再次发现长阎甲科新物种。这方面的研究,在Ann.soc..,Zootaxa,The Coleopterists Bulletin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肖叶甲科的分类研究:采用数理统计学和聚类运算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区系分析研究;在深入研究国内区系种类的基础上,开展“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古北东洋两界肖叶甲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完成了《中国动物志 肖叶甲亚科》,并参与编写了《福建昆虫》、《海南森林昆虫》等多部专著的编写,发表学报论文4篇。
大步甲亚科的分类学研究:全世界有大步甲1000余种。经努力,现已完成中国物种数据库,包括52属和亚属460种296亚种及136个异名。并采集鉴定2500号标本约50余种,包括一新亚属、若干新种和新亚种。与法国、俄罗斯、斯洛伐克等国专家交换,掌握国外标本108种。发表分类论文5篇。
(2)生物多样性研究
生物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关注。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针对物种的数量变化和物种的生物学多样性程度,在不同尺度范围内探讨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通过讨论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特别是不同尺度上的“物种面积”模式,分析了纬度梯度、栖息地因素对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作用,对当前国际上发展进行比较详细的总结。在时间尺度上,通过分析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格局,认为从生物长期进化的地史时间看,物种多样性稳定增长受到周期性大绝灭事件中断;而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如生态群落演替、季节周期等,注意研究物种多样性变化一些特殊模式,特别是季节变化模式,以及寄主上寄生物种的多样性随时间变化的模式。提出区系分析是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国家基金委九五重大项目《中国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研究》等,先后在北京东灵山、内蒙鄂尔多斯高原、湖北神农架林区、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部进行野外调查,针对森林砍伐、片断化、人为干扰以及林业管理影响地表甲虫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倒木昆虫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也初步开展了嗜蚊性甲虫多样性方面的工作;开展了针对高等动物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的研究,完成了长江流域兽类、两爬类以及鱼类的大尺度格局研究。这方面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如Forest Ecology and 管理学,Environmental Entomology,Ecological Research,Entomologica Fennica等,发表论文30余篇。
(3)进化理论新探索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探讨生物进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证明进化历程中的稳定性机制是表型可塑性:1.与地域性种群分化的适应策略相对应,物种可以通过增加性状的表型可塑性来适应更大范围的地域,扩展分布区;2.表型可塑性与生存潜力是正比关系,与分化潜力是反比关系;进化潜力包括生存潜力和分化潜力两方面,所以,表型可塑性与进化潜力有密切关系。表型可塑性是生物进化中的稳定性机制。这方面的研究,直接从查尔斯·达尔文的学说入手,瞄准当代生物进化的最深层理论问题进行探索,从实验结果论证进化理论的深层问题。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成果,研究物种起源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探索遗传信息物质本身的演化形式与特点,结合宏观研究成果,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研究生物系统进化的机制、过程和模式,形成新的学说或理论,将成为系统分类学与进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发展潮流。近几年来,本研究组选择大步甲属、隐翅虫、食蚜蝇科等类群,所开展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 将分子系统和形态相结合,探索比较客观的甲虫物种形成模式;2. 通过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进化速度,对分歧年代进行推定,描述物种形成的特点;3. 建立分子系统发育树,以此为基础考察形态多样化(进化)的原理和样式,以及生态适应的系统学模式。在这一方向,曾主持中科院重点项目、生物技术特别支持项目、国际合作等项目,在国际一流期刊(如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o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Genes Genetic Systems,Entomol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中国科学》等)上,发表论文10余篇。
(4)法医昆虫学研究
法医昆虫学,利用昆虫的分类、生态、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方面理论知识与技术,为法医侦探与破案提供帮助。近年来国际上的法医昆虫学研究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应用广度和理论深度上,以及当代高新技术应用上,特别令人注目。1994年以来,与北京市法医中心合作,在国内首先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昆虫学报》和《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发表两篇论文,开拓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尸体的分解过程中,根据昆虫种类的演替特点及其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价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侵入期、分解期和残余期。侵入期的死亡时间推断以幼蛆的发育程度为依据,在国际上的研究比较深入。自分解期以后,死亡时间推断以甲虫的种类组成、数量以及演替特征为主要依据,是公认的难点。本研究组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抓住了法医昆虫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完整系统性、种类数目、连续观察时间、小地域对比等几个方面,有比较突出的结果。此外,把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引入法医昆虫学研究。本项研究结果发表之后,国内报刊先后撰文介绍成果应用情况,如《中国科学》、《青年博览》、《民主与法制》、《旗帜》等。1999年获北京市昆虫学会第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科研项目
近几年来,本研究组以若干重要甲虫类群(如隐翅虫总科、阎甲总科、肖叶甲科、虎甲、芫菁科、大步甲亚科等)为对象,从最基础的分类学入手围绕鞘石蝇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争取到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等重要研究课题,所主持或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有:
(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华南虎隐翅虫亚科的分类与物种分布格局”,主持人。
(2)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第一课题“生物多样性大尺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课题级合作主持人。
(3) 国家基金“九五”重大项目“中国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研究”,专题“东灵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与评价”主持人。
(4) “动物志 阎甲科”,承担者。
(5)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两栖甲属的动物地理格局及扩散机制验证”,主持人。
(6)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阎甲总科的科级单元系统发育与总科的分类地位”,主持人。
(7)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隐翅虫科亚科级单元的系统发育与功能形态特征比较”,主持人,已经完成。
(8) 参加德国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技术部组织的大型政府攻关项目“德国阿尔卑斯山区森林土壤生态学研究”,作为主要承担者之一。
(9) 参加德国北莱茵州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莱茵河露天煤矿区再生植被的生态学研究”,作为主要承担者之一。
(10) 参加科隆大学研究项目“冬季活跃昆虫的生命周期适应特点研究”,承担子专题“不可预测环境中甲虫生命周期的适应特点”。
(11) 参加哥廷根大学林学院森林昆虫研究所“欧洲种松小 Ips typographus 的行为生态学研究”,作为参加人。
(12) 国家博士后研究基金“世界隐翅虫科系统分类信息数据库系统”。
(13) 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基金。
(14) 中科院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基金。
(15) “北京地区法医昆虫学研究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16) “捻翅目目级地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动物所所长基金项目,主持人。
(17) “鞘翅目的野外采集调查及分子进化研究”,中日国际合作项目。
(18)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古北东洋两界肖叶甲亚科系统分类研究”,中科院分类特别支持费项目,主持人。
(19) “捻翅目昆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其目级分类地位的可靠性”,中科院分类特别支持费项目,主持人。
(20) “昆虫若干类群的进化与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主持人。
(21) “有翅亚纲昆虫的高级阶元分类与翅起源理论(翅的起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特别支持费课题,主持人。
科研业绩
2007
1. Wu, J. and 赫兹 Zhou*. 2007.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re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usPriochirus Sharp (Coloeptera: Staphylinidae: Osoriinae). Invertebrate Systematic,21: 73-107. (SCI 1.217).
2. Wu, J. and H.-Z. Zhou*, 2007. 鲾科 of the subgenusEutriacanthus Jakobson, of the genusPriochirus Sharp, from southern China, with the 描写文 of two new 物种 from Guangxi and Yunnan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Osoriinae). The Raffles Bulletin of 动物学, 55(2): 267-276. (SCI)
3. Yu, X.-D., T.T Luo and H.-Z. Zhou*. 2007. Distribution of carabid beetles (Coleoptera: Carabidae) across a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in southwestern China.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6: 348-355. (SCI 1.237)
4. Zhao, C.-Y. and H.-Z. Zhou*. 2007. Two new 物种 of genusStenus Latreille from China (Coleoptera: Stapylinidae, Steninae). Entomologica Fennica, 18: 11-16. (SCI 0.523)
5. Li, X.-Y. and H.-Z. Zhou*. 2007. Study on the subgenusHarpopaederus of the genusPaederus Fabrici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Paederinae) from China.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4 (2): 219-233. (SCI)
6. Chen,Y.-J. and H.-Z. Zhou*. 2007. 鲾科 of the myrmecophilous genusLomechus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Aleocharinae: Lomechusini) from China. Zootaxa, 1606: 29-39. (SCI)
7. Zhang, Y.-J. and 赫兹 Zhou*. 2007. Taxonomy of the tribe Paromalini Reitter (Coleoptera: Histeridae, Dendrophilinae) from China. Zootaxa, 1544: 1-40. (SCI)
8. Zhang, Y.-J. and H.-Z. Zhou*. 2007. On the GenusTrypeticus Marseul (Coleoptera: Histeridae: Trypeticinae) in China. Annales de Societe Entomologique France (n.s.), 43(2): 241-247. (SCI)
9. Zhang, Y.-J. and H.-Z. Zhou* 2007. 描写文 of three new 物种 ofParepierus Bickhardt from South China (Coleoptera, Histeridae, Tribalinae).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4 (2): 253-260. (SCI)
2006
1. Wu, J. and H.-Z. Zhou*, 2006. 描写文 of a new 物种 ofBorolinus Bernhauer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Osoriinae) from Yunnan, China, with two new records from Sounthern China. Th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 54(2): 215-223.(SCI)
2. Zhao, C.-Y. and H.-Z. Zhou*, 2006. Study on the GenusStenus Latreille (亚属Hemistenus) from Ch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teninae). Zootaxa 1304: 21-29.(SCI. E)
3. Zhao, C.-Y. and H.-Z. Zhou*, 2006. Two new 物种 of the genusStenus Latreille from Ch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teninae). Entomologica Fennica 18:11-16(SCI)
4. Zhao, C.-Y. and H.-Z. Zhou*, 2006.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Stenus Latreille (subgenusStenus s. str.) from Ch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teninae).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3 (2): 282-289 (SCI).
5. Zhao, C.-Y. and H.-Z. Zhou*, 2006.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物种 of the genusStenus Latreille (subgenus Hypostenus Rey ) from Ch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tenina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1(1), 168-172.
6. Yu, X.-D., T.-H. Luo and H.-Z. Zhou* 2006. Effects of larch plantation regeneration on carabid assemblages (Coleoptera: Carabidae) in Southwest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管理学 231: 169-177. (SCI)
7. Yu, XD, T.-H. Luo and 赫兹 Zhou* 2006. 栖息地 associations and seasonal activity of Carabid beetles (Coleoptera: Carabidae) in Beijing, North China. Entomologica Fennica 17:174-183. (SCI)
8. Yu, X.-D., T.-H. Luo and H.-Z. Zhou* 2006. Distribution of ground-dwelling beetles (Coleoptera) across a forest-clearcut ecotone in Wolong Natural Reserve, sourthwestern. Insect Science 13(2): 127-136 (SCI. E)
9. Shinohara, A. and H.-Z. Zhou* 2006. Leaf-rolling sawflies of thePamphilius komonensis Complex (昆虫纲a, Hymenoptera, Pamphiliidae).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series A (动物学), 32(4): 153-189.
2005
1. Zhou, H.-Z.*, X.and T.-H. Luo 2005. Discovery of 亚科 Necrophilinae (Coleoptera: Agyrtidae) in China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物种 ofNecrophilus Latreille. Coleopterist Bullitin 59(1): 62-69. (SCI)
2. Zhou, 赫兹* 2005. Challenging the monophyly of the subtribe anisolin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based on taxonomic changes and morphology.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0 (4): 676-683. (周红章.2005.歧隐翅虫亚族(鞘翅目,隐翅虫科)分类特征分析及单系性质疑.动物分类学报,30 (4):676-683.)
3. Yu, X.-D., T.-H. Luo, Q. Dai , Y.-M. Wu and 赫兹 Zhou* 2005. A large-scale pattern in 物种 diversity of reptil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Biodiversity Science, 13 (4): 298-314. (于晓东,罗天宏,戴强,伍玉明,周红章.2005.长江流域爬行纲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生物多样性,13 (4):298-314.)
4. Yu, X.-D., T.-H. Luo and 赫兹 Zhou*2005. Large-scale patterns in 物种 diversity of fish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Biodiversity Science, 13(6): 473-495. (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2005.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生物多样性,13(6):473-495.)
5. Wu, J. and H.-Z. Zhou* 2005. 鲾科 of the genusThoracochir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Osoriinae) from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0 (3): 590-597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6. Wu, J. and H.-Z. Zhou* 2005. Taxonomy of the subgenusStigmatochirus ofPriochir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Osoriinae) from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0, (4): 804-808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7. Tan, J., S.-Y. Wang and H.-Z. Zhou. 2005. Fauna Sinica, volum 40, Coleoptera, Eumolpinae. Beijing: Science press. (谭娟杰,王书永,周红章 主编.2005.中国动物志,第四十卷 鞘翅目 肖叶甲亚科.北京:科学出版社).
8. Luo, T.-H., 赫兹 Zhou, X.-D. Yu, 约翰·约翰逊 Tan, Coleoptera, Eumolpidae, in Yang, X.-K.(ed.) 昆虫纲 Fauna of Middle-West Qingling Range and South Mountains of Gansu Province. p.429-438. (罗天宏,周红章,于晓东,谭娟杰.2005.鞘翅目:肖叶甲科.见 杨星科 主编:秦岭西段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昆虫.北京:科学出版社,第429-438页).
2004
1. Yu, X.-D., T.-H. Luo and H.-Z. Zhou* 2004.Carabus (Coleoptera: Carabidae) assemblages of native forests and non-native plantations in Northern China. Entomologica Fennica. 15: 129-137. (SCI)
2. Zhao, C.-Y. and H.-Z. Zhou* 2004. Five new 物种 of the subgenusHemisten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teninae) from China. panPacific Entomology, 80 (1-4): 93-108. (SCI)
3. Su, Z.-H., Y. Imura, M. Okamoto, C.-G. Kim, H.-Z. Zhou, J.-C. Paik and S. Osawaa. 2004.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Digitulati ground beetles (Coleoptera, Carabidae)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ND5 gene sequences. Moleo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30: 152-166. (SCI)
4. Zhou, 赫兹 2004. Functions of Insect Colle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Monographs. 24: 103-113.
5. Zhao, C.-Y. and H.-Z. Zhou* 2004. A New 物种 of the genusMicropepl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Micropeplinae) in China. Entomologia Sinica, 11(3): 235-238.
6. Imura, Y., H.-Z. Zhou* and Z.-H. Su. 2004. Six new taxa of the subtribe Carabina (Coleoptera: Carabidae) from Sichuna, Southwest China. Elytra, Tokyo. 32 (1): 5-13.
7. Neumann, D. and H.-Z. Zhou* 2004. Das Vogelalbum Des Kaisers Qianlong. Ostasiatische Zeitschrift, Meue Serie, 8: 33-40.
8. Yu, X.-D., T.-H. Luo and H.-Z. Zhou* 2004.物种 Diversity of Litter-layer Beetles in Four Forest Types in Eastern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Zoological Research, 25(1): 7-14.(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2004.横断山区东部四种林型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动物学研究,25(1):7-14.)
9. Luo, T.-H., 赫兹 Zhou, X.-D. Yu, Coleoptera, Histeridae, in Yang, X.-K.(ed.) Insects from Mt. Shiwandashan 面积 of Guangxi. p.302-303. (罗天宏,周红章,于晓东.2004.鞘翅目:阎甲科.见 杨星科 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第302-303页).
10. Luo, T.-H., 赫兹 Zhou, X.-D. Yu, 约翰·约翰逊 Tan, Coleoptera, Eumolpidae, in Yang, X.-K.(ed.) Insects from Mt. Shiwandashan 面积 of Guangxi. p.356-364.(罗天宏,周红章,于晓东,谭娟杰.2004.鞘翅目:肖叶甲科.见 杨星科 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第356-364页).
研究生培养
已经培养毕业获博士学位的博士生5名:于晓东(2006年博士,现为加拿大Alberta大学博士后),吴捷(2006年博士,现为深圳大学博士后),赵彩云(2006年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陈永杰(2007年博士,山东潍坊工作),张叶军(2008年博士);硕士生1名:何君建(2000年硕士,北京联想工作)。
现在读研究生8名:石凯,李亮,李晓燕,罗天宏,赵宗一,杨卓,李德娥,周灵子。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承担“动物分类方法与原理”部分讲课内容,负责完成了“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的编写。
国际合作
与国际上诸多著名博物馆(如芝加哥Field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日本东京科学博物馆,大阪自然博物馆、德国多家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的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培养学生以及合作发表论文等。同时,也邀请接待了美国、日本、英国、波兰、俄罗斯、加拿大等国际同行的来访与合作交流。
社会兼职
兼任《生物多样性》、《中国动物志》、《动物分类学报》、《Entomologia Sinica》和《植物生态学报》等编委、第六届昆虫学会理事兼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是国际甲虫学会、国际生物系统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等专业学会会员。曾担任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第56届大奖评委和第54届英特尔专项奖评委,全国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评委,也曾多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等多项科普活动。北京市科协七大代表及常务委员会青少年科技工作委员成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