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梨瘿蚊

梨瘿蚊

梨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寄主仅为梨,主要以幼虫危害梨新梢芽叶,导致叶片纵卷,变硬变脆成肿瘤状,失绿呈紫红色,危害严重时新梢中下部叶片大量脱落。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均有分布,国内已遍布江苏省辽宁省等15个省。梨瘿蚊以幼虫危害梨树新梢芽叶,导致叶片纵卷成苞,变硬、变脆、变褐,干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梨果产量。前翅具蓝紫色闪光,翅面生微毛。后翅退化成平衡棒,淡黄色。足细长,淡黄色,萼节5节,第二节几乎与胫节等 长,足端具黑色爪子2个。1~2龄幼虫无色透明,3龄幼虫半透明,4龄幼虫乳白色,渐变为橘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8~2.4毫米。前胸腹面具“丫”字形黄色剑骨片。

形态特征

雄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体栗色。头小,复眼甚大,黑色,无单眼。下颚须4节,触角念珠状,15节,长约1.1毫米,各鞭节形如球杆,球部散生放射状刚毛。雌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3~4.3毫米。触角丝状,长约0.7毫米,各鞭节为圆筒形,两端各轮生1圈较短刚毛。足较雄虫短,腹末有长约1.2毫米的管状伪产卵器。

长椭圆形,长约0.28毫米,宽0.07毫米。初产时淡橘黄色,孵化前变为橘红色。

裸蛹,橘红色,长1.6~1.8毫米。蛹外有白色、长1.95~2.24毫米的胶质茧。

发生规律

武汉市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裂缝或树冠下2—6厘米的表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化蛹出土,成虫产卵于嫩叶上。据观察,每头雌虫可产卵几十粒至100余粒。成虫寿命短,只几十小时。卵孵化后,幼虫吸取鸭梨汁液,将梨叶从叶外缘纵卷成紧筒,叶片变脆,幼虫经13天左右老熟,又入土化蛹,出土产卵。但老熟幼虫脱叶要有降水才能脱叶入土或爬到树皮裂缝中,所以雨水能影响梨瘿蚊为害的程度。无雨水,既不脱叶,也不在叶内化蛹。入土后化蛹,也要求有15%~30%的土壤含水量,过低不能化蛹,超过35%化蛹率低,即使化蛹,成虫羽化率也很低。羽化的成虫生命力也弱。

防治方法

①成虫羽化出土前,树冠下地面撒施敌百虫西维因毒土,或40.7%氯吡硫磷600倍液杀幼虫和成虫。

②冬季深翻土地。

③及时摘除虫叶,集中烧毁。

④大量发生时,叶面喷施吡虫啉(使用浓度见说明书,含量不同,使用浓度不同)或1 000倍液的杀子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