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铁史
林铁史(1898年—1928年7月11日),海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自幼接受教育,后投身革命,为海陆丰地区培养了大量革命人才。
人物事迹
林铁史在1914年参加了海丰反对袁世凯投降卖国的“二十一条”而举行的“五七”国耻纪念周年集会暨反日爱国示威游行。1920年转学广州广府中学就读,参与创建进步组织“群进会”。1921年,林铁史由广州市返回海丰,参加彭湃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同年10月,他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东京团支部书记。1924年,林铁史从日本留学回国后,返回家乡,与彭湃及郑志方等人取得了联系。此时,国内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广东省成为国内革命的中心,工农运动蓬勃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参与下,广东革命政府于1925年2月出师讨伐盘踞于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在此期间,彭湃回到海丰县,创建了中共海丰特别支部,林铁史经彭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林铁史除担任海丰县教育局长职务外,还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海丰县农民协会工作,以农协会员身份开展革命斗争。从此时起,他施展了自己的才能,与其他战友互相配合,做几件令人称快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夺回教育财权。林铁史回到海丰后,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海丰的教育经费一向被一小撮官僚所霸占、挪用,教育事业深受摧残。他担任县教育局长后,取得了合法身份,立即深入学校,发动与组织广大师生,揭露马笠川一伙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种种事实,迫使海丰政府将马撤职。同时,他又提出将全县乡级神产、儒租等封建产业收归作教育产业,从而大大扩充了教育经费,使海丰城乡学校猛增至300多间,乡民男孩子都能读书了。老百姓对此非常高兴。
第二件大事,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林铁史认为,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人才是关键;要培养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素质较高,具有相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才,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形势要求。为此,他决定在海丰中学开设“社会科学专修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林铁史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参加农运活动,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他还组织海丰中学毕业班参加“潮汕地区参观旅行团”,深入街道、乡村和农军,宣传革命道理,同时向工人农民学习。这一活动深受人们的好评,也加速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件大事,碣石镇重获解放。碣石是陆丰市的一个重镇,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时,被农军解放,人民获得了自由。但不久,又为军阀反动势力占领。林铁史利用担任龙山中学校长的合法身份,在群众中秘密开展建党工作,积极组织革命力量。1927年5月1日,在中共汕尾市地委的领导、组织和指挥下,海陆丰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成功。林铁史立即带领革命群众,配合解放了碣石。海陆丰起义胜利后,分别成立了海丰县、陆丰县人民政府,林铁史当选为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9月上旬,海陆丰人民举行了第二次武装起义。9月下旬,中国国民党反动派胡谦部又对海陆丰发动了进攻,海陆丰重新陷入敌人手中。11月,在党领导下,海陆丰人民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林铁史选为陆丰市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主持苏维埃政府日常工作,随即,开展了土地改革,将全县四成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赤贫农民兴高采烈,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共产党的威信空前提高。
1928年2月,国民党反动军队第四军第十一师对汕尾市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反革命“围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林铁史与县委其他成员全面权衡,认为暂时撤退,保存革命实力,择机再战乃是上策,于是毅然决定主动撤出县城。2月29日,陆丰县城为敌人所占领。革命力量主动撤出县城之后,决定建立西北、东南两个特委,接替县委坚持指挥全县农运和武装斗争,林铁史率领工农武装在陆丰市西北地区坚持斗争。此时,原陆丰县委成员相继牺牲,革命斗争处境十分困难。同年5月10日,在东江特委杨望主持下,西北特委与各区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陆丰县临时县委,林铁史担任书记,指挥全县人民坚持反“围剿”斗争。为尽快将东江特委暨新县委组织夏收武装暴动的决定传达到基层,以便统一认识,坚持斗争,林铁史亲自深入各点,逐一落实党的指示。7月6日,林铁史在碣石、金厢一带的九更遭到敌人埋伏,在组织突围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而被俘。5日后被敌人杀害。
参考资料
林铁史.中国军网.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