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女红牡丹
《歌女红牡丹》是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影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首映,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
影片主要讲述了年轻的歌女红牡丹(胡蝶 饰)与青年姜禹承相爱并订下终身,然而命运却弄人,她被迫嫁给了无赖陈发祥。红牡丹凭借着她精湛的歌艺成为名角,但陈却荒废红牡丹辛苦挣来的金钱。一次在上海演出时,红牡丹与姜禹承重逢,姜得知红牡丹已经嫁给他人并生下了女儿,心怀愤懑离去。陈的卑劣行径给红牡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突然失去了歌声,名誉也随之一落千丈。陈为了赌博将女儿抵押,后又骗走女儿将其卖到妓院还债。红牡丹为了寻找女儿而苦苦追寻,直到陈良心发现,说出了真相。幸运的是,姜禹承及时出现,帮助红牡丹将女儿赎回。然而,陈与人发生争执,不慎将人打死。红牡丹出于宽恕之心,放过了陈,但却因此被判刑入狱。多年后,母女终于再次相聚,而陈则悔恨当初的种种罪行,最终在监狱里离世。这个故事充满了情感的起伏和命运的坎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善恶的较量,同时也表达了宽恕与重逢的美好。
剧情简介
歌女红牡丹因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长大后不幸嫁与无赖丈夫陈发祥一直遭受非人对待。但她恪守三从四德,毫无怨言。当初,她在舞台上名噪一时,月入丰厚,但仍不够丈夫挥霍。后因受刺激过度倒嗓,由主角沦为三四流配角,直至生活潦倒,仍委曲求全,听任丈夫虐待。家庭经济拮据,丈夫因无钱可供挥霍,迫红牡丹出卖女儿不成,便诱女儿外出,卖入娼门。事为暗地追求红牡丹的富商所悉,因同情她,出资赎其女还家。时丈夫因卖女心情懊恼,失手杀人,被捕入狱,她仍然既往不咎,真诚相待。临赴外地演出前夕,又专程去监狱探望。后来又托人营救丈夫出狱,终于使丈夫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制片背景
1927年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乐歌星》上映获得巨大成功,有声电影的时代到来已是大势所趋。1920年代末期,在电影事业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有声电影发展已经颇有成绩。1926年12月开始,美国有声电影就大量涌入中国。但由于语言隔阂和文化观念不同,中国观众对于美国有声电影并未能够真正接受理解。中国有声电影是否生产的问题,由此进入了业内有识之士的探讨研究之列。当时各大电影公司也态度各异,联华影业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因为自身发行网络不同,对摄制无声、有声电影各持己见,明星电影公司则采取观望折中态度。联华影业公司从2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崛起,凭借政治背景、经济实力和制片路线成为与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三足鼎立、分羹市场的公司。行业竞争的压力迫使明星影片公司需要另辟蹊径、出奇制胜,才可得以保存在业界的翘楚地位。洪深等公司人员的积极倡议,据理说服,张石川等公司高层改弦易辙的投资魄力,促成了《歌女红牡丹》的投入制片。明星公司抢占了先机,推出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并且明星公司老板也圆了他儿时的梦想。
前期筹备
引进电影录音技术来摄制影片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即资金、技术和人才。资金成本是首要因素。明星影片公司摄制有声影片可考虑的技术合作对象有美国、日本和法国等,美国西电公司的摄制专利费用以及版税费用动辄数十万美金,大大超出了中国制片商的经济承受能力,日本公司不仅索求费用很高,且要求中方演职人员要赴日拍摄。而恰逢百代公司正运到一架摄制蜡盘记音的声片机器,搁在那里,没有受主,因此便和明星公司合作。由此,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百代东方公司收音的《歌女红牡丹》开始拍摄制作。
录音方面
影片采用蜡盘发音的方法,先按默片拍好,然后全体演员背熟台词,再到EMI集团将台词录到蜡盘上。录完后,一面在银幕上放影片,一面在放映间装留声机放蜡唱片,通过银幕后的功放机播出。这种原始的方法顺利时还可以,但是遇到影片跳片、断片时,电影上张嘴的是男演员,而出来的声却是女声。该片的录音工作由法国人叚谷槐主持,张石川、程步高、洪深三人协助。在录音时,演员对着自己饰演的角色念台词,如有念错念快念慢,就要重来。所有演员与现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呆在录音室里六七个小时,曾接连试验了四次,失败了四次,到第五次试验才获得成功,历时六个月,共制成18张蜡盘。
拍摄过程
为拍摄该片,明星公司影片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成一共历时三年,花费12万元。其中影片拍摄部分是从1930年中旬开拍,至年底摄制完成。由于技术和资金上的限制,只能采用蜡盘发音的方法。摄制时,既要使演员的动作、口型和声音吻合,又要照顾到影院的音响效果,还要避免一切杂音,困难重重。张石川回忆说:“前后失败了有4次之多,到第5次才算大功告成。那4次失败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志,有时真急得要哭出来,有时真急得走投无路,真是吃了千辛万苦。”拍摄《歌女红牡丹》,花费了近六个月的时间,打破了张石川拍片的纪录。期间,张石川制定了极为严格的纪律制度,无论是谁,一律不准迟到早退,无故请假。
影响
《歌女红牡丹》公映后,菲律宾片商以高于一般无声片十数倍的价格买下了其拷贝。影片在上映后,造成全国轰动,影片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也在南洋各地吸引了众多侨胞。上海市远东公司、青年公司纷纷以高出默片10余倍的价格,高价购买该片在南洋的放映权。明星公司还特为该片出版了由周剑云编辑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特刊。包含了演职员的照片及电影剧照30多幅,朱大可撰写的《歌女红牡丹》本事及洪深的《歌女红牡丹》对白剧本。还有主要演职人员评论介绍影片的文章,以及上海各报对该片的宣传。
音乐原声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影片评价
《歌女红牡丹》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它实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突破,开启了中国第一批有声片试制的风潮。影片人物形象个性突出、典型生动又类型鲜明,各种不同的人物构成了旧时都市剧团茶园的群像。影片对旧时都市艺人圈落生活境况的描摹呈现,扩大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范围,足见编剧对都市现实生活的深刻把握和慧心独具的艺术想象力。影片准大团圆式的结尾设置,透露了编剧洪深的改良主义思想,即呼吁人性道义,宣扬惩恶劝善,导人改过从善,这与其此前剧作《早生贵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影片最后一组人物对话直接揭示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表现出批判人生和针砭社会的鲜明倾向。影片整体上在富有教化意义的悲欢离合故事中,寄予了对女性命运和旧社会艺人命运的思考,批判了愚孝、愚忠等旧礼教对女性思想的荼毒,对女性命运的害,揭露了黑暗社会对艺人的压榨和剥削。戏剧性情节结构模式,铺陈悲苦的情绪表述,善恶对立分明的人物形象,社会教化的使命意识和人道关怀的情感倾向,共同构建了影片家庭伦理情节剧的鲜明特征。(《当代电影》评)
影片评分
该数据截止至2024年1月20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歌女红牡丹 (1931).豆瓣电影.2024-01-20